从第一代到第六代,毛氏宗族都没有固定的谱系,直到第七代,才制定了严格的族谱,之后都严格遵守第七代的族谱谱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737年,也就是清朝的乾隆二年,在韶山的毛氏第一次修改了族谱,制定了之后几代开始的固定谱系:

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

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

公元1881年,也就是清朝的光绪七年,毛氏宗族因为担心原来订的族谱不够,于是第二次开始修订族谱,这次续订了二十个族谱:

孝友传家本,忠良振国光,

起元敦圣学,风雅列明章。

虽然在之后,毛氏宗族还修了两次族谱,但此后都没有再续订,从第七代毛氏宗族开始,就严格地按照上述族谱进行起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严格的族谱,却又是代表毛氏宗族对后代的寄予厚望,此外毛氏宗族还制定了严格的家规。

毛氏宗族的家规有两个部分,分别是“家训”和“家诫”两个部分。

毛氏家训一共有十则:“培植心田”、“品行端正”、“孝养父母” 、 “友爱兄弟 ” 、“ 和睦乡 邻 ” 、“教训子孙”、“矜怜孤寡”、“婚姻随宜”、“奋志芸窗”、“勤劳本业”。

毛氏家诫也有十则:诫“游荡”、诫“赌博”、诫“争讼”、诫“攘窃”、诫“符法”、诫“酗酒”等。

毛氏家规制定的这些家训、家诫,以修身为本,以道德修养为主,对毛氏宗族之后的子孙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也造就了毛家“以德为本”的根源所在。

从毛氏宗族第一代的祖先毛太华,也是太华公说起,毛主席是韶山毛氏的第20代子孙,而韶山毛氏祖祖辈辈都以务农为生,有500多年的时间里韶山毛氏都是以种地养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曾祖父是毛祖人,又被叫做四端,也是一个勤劳忠厚,善良淳朴的农民。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毛主席的曾祖父从来都没有念过书,所以不识字,主要以种田、锄地、砍柴,做些苦力活来维持一家的生活。

毛主席的曾祖父一共活了70岁,当毛主席出生的那一年,他正好去世了,但是他并没有见过自己的曾孙子,因为他去世几个月以后,毛主席才诞生在这个世界上。

毛主席的曾祖父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叫毛德臣,另一个儿子叫毛翼臣,毛翼臣就是毛主席的祖父。

毛主席的祖父毛翼臣,名恩谱,字寅宾,和自己的父亲一样,也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淳朴的庄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878年,毛翼臣与哥哥毛德臣分家,从祖居地韶山东茅塘,搬到了韶山冲上屋场,也就是今天的我们所说的“毛主席故居”。

毛翼臣一生很是清贫,常为生计受到很多煎熬,因为贫困,还将祖传的家产典当出去,以资家用维持生计。

毛翼臣贫困潦倒的一生,在58岁的时候就离开人世,而当时的毛主席才年仅9岁,毛翼臣去世后,葬在了韶山的滴水洞大石鼓。

而毛翼臣却不知道,在之后他的儿子,也就是毛主席的父亲,却从白手起家,到参军还清父亲的债款,一直走到发行商券,家境开始富裕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