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甘泉县桥镇乡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念好“统、整、治”三字经,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全域治理,既抓物质文明建设也抓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改造和提升。

近日,记者走进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这里没有白墙灰瓦,更没有时尚的彩绘壁画,映入眼帘的是以“黄土风情”为主基调的村庄院落,稻草泥粉刷的外墙、夯土夯实的广场,磨、叉、连枷等农具装饰的景观“土里土气”,却充斥着浓浓的黄土文化底蕴,保留和恢复了陕北传统村庄的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镇乡刘老庄村村民 李树忠:我们村现在就是咱们老陕北的那个风格,土色土香,住着舒服,很方便。人家外地人来了我们村都说很好看,不停地拍照片,我们也觉得村子这么一打扮很漂亮。路也很好走,吃水一直到家里很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镇乡刘老庄村党支部书记 贺艳玲:由于洛河川第一党小组于1930年6月在刘老庄村成立,为了体现厚重的红色历史和陕北乡土气息,最终我们决定以土黄色为村庄主色调,同时依托秦直道、心形峡谷和洛河川第一党小组等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打卡,通过农旅文旅融合发展,增加群众的增收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镇乡刘老庄村片长 杨伟:作为“千万工程”市级提升村,我们刘老庄村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四个转变”,使村庄由过去的脏乱差变为现在的乡村美。一是风格上由“白墙灰瓦”向“黄土风情”转变。二在节点打造上实现由“传统思维”向“打造亮点”转变。三是资金投入上由政府“大包大揽”向“群众出资”转变。四是庭院经济上由“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刘老庄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为抓手,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利用旧钢架在院内发展拱棚12座,并实现订单收购。在村“两委”同心协力、齐抓共管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人居环境美起来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镇乡刘老庄村村民 曹怀军:这棚我是一年种两茬,前半年豆角,现在种的是白菜,收入也可以,都全部是订单种植,有了东西政府直接上门收也不愁卖。原来我这个地方种些乱七八糟的,通过政府给我建了一个拱棚,现在看起来也比较整洁,收入也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老庄村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662人,常住人口352人。在和美乡村的背景下,村里产业发展也蹄疾步稳,全村耕地面积850亩,山地苹果2075亩,日光温室大棚61座。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镇乡党委副书记 陈燕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建引领 红旅农旅融合”模式,一是修建完善党小组基础设施。结合长征步道建设,对党小组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室内进行布展,打造红色驿站。同时对其他墙面赋予农耕文化、陕北说书、剪纸文化等内容。二是做好红旅文章。依托“心形”峡谷、秦直道、红色驿站以及永宁山等自然资源和红色历史资源,打造一批家庭式餐饮住宿。同时利用村上妇女较多,有制作手工编织品传统,开发一些旅游产品,发展乡村旅游。三是做好农旅文章。通过提升无刺小黄瓜、山地苹果园区,创新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党建红、产业兴、乡村美。

(记者 白腾 编辑 李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监制|刘亮

审核|张生燕

责编|白腾 刘强

编 辑|崔春高婷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土气”“老气”让乡村“美气”

甘泉县桥镇乡刘老庄村:“土气”“老气”让乡村“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