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邹刚教授正在进行宫内输血手术

日前,一条特殊的小生命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诞生了。坚强的小生命在人生"起跑线"上经历了非同寻常的重重考验:在妈妈腹中时,因母胎血型不合导致严重贫血,前后经历了三次宫内输血治疗;出生后又面临早产并发症等难关。在一妇婴多学科团队保驾护航下,她终于顺利出院。

小岚(化名)与丈夫结婚15年,却迟迟未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2009年,她足月顺产一胎,但宝宝出生仅4天就不幸夭折;2010年,她怀孕37周时,胎死宫内;之后的三次妊娠,均在孕中期因胎儿水肿胎死腹中,确切的病因一直未明。

今年5月底,怀孕29周的小岚在外省医院产检,超声提示,胎儿大脑中的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增快,怀疑胎儿存在贫血。送检后发现,小岚竟是Rh(D)阴性血(一种稀有的血型),同时检测出高效价的抗D抗体。这意味着,腹中宝宝的贫血是同种免疫性母胎血型不合导致,其原因就在于,Rh(D)/非Rh(D)抗原相关的红细胞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导致的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如果不积极救治,小岚很可能再次失去腹中来之不易的小生命。

当地产检医生立即与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团队取得联系。很快,小岚被转诊至一妇婴。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邹刚团队接诊后发现,孕妇的抗D效价竟高达1024,胎儿已出现腹腔积液,提示重度贫血。

为了避免妊娠悲剧再度发生,干预迫在眉睫。

"胎儿和母体血型不合,只要胎儿出生,离开母体,妈妈的抗体就不会持续攻击胎儿。若胎儿还在子宫内,需要母体支持,胎儿的红细胞就会被持续消耗和破坏。"邹刚说,可宝宝还太小,立即行剖宫产的风险不言而喻,另一种办法,唯有通过给胎儿不断输血来解决。团队与小岚一家充分沟通救治方案后,最终选择行宫内治疗,以期尽可能延长孕周,提高胎儿生存力,降低贫血引起的并发症。

一妇婴胎儿医学科团队迅速行动,联系检验科(血库)进行备血。不到24小时,为宫内胎儿特配的高浓缩Rh(D)阴性血就送到了一妇婴。邹刚为小岚实施了脐带血穿刺,此时,胎儿血红蛋白只有不到40克/升。同时,医院又启动了遗传学检测,排除胎儿染色体疾病及基因组疾病,并将来之不易的Rh(D)阴性血精准输注到胎儿血管内。

由于小岚为后壁胎盘,邹刚选取了更有挑战性的脐静脉肝内段进行宫内输血。随着输血完成,胎儿很快恢复了活力。此后的4周内,邹刚团队又为小岚进行了两次宫内输血。末次输血后,胎儿血红蛋白被纠正至115克/升。

在小岚接近孕35周时,考虑到此孕周出生的胎儿存活率高,邹刚建议她积极分娩,孩子出生后交接给新生儿重症团队进行输血、换血更安全。分娩前,胎儿医学科团队做了充分的MDT术前讨论和准备,多次少量输血纠正孕妇贫血,并制定了围手术期产后大出血抢救预案,术前多次和新生儿科团队讨论分娩时机和患儿出生后的治疗计划。

一切准备就绪后,小岚在孕35周4天进行了择期剖宫产手术,分娩一女婴,出生体重2540克。新生儿随即被收入新生儿监护室。经过一妇婴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救治,这名新生宝宝顺利闯过了早产并发症及换血等一个个难关,终于在近日顺利出院。

作者:李晨琰

文:李晨琰 图:院方供图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