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就像栽培花朵,用心浇水、施肥、呵护,才能茁壮成长。但现实中并非人人都是园艺高手,遇到难题就要向别人请教,掌握养育花朵的技巧和奥秘。
现代教育环境中已经很重视引导父母如何如何和孩子更好的沟通,但是真的在遇到问题时亲子沟通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但是大部分父母在为孩子“计”深远时总是安排了太多自己的私心、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面子等并非孩子自己真实想法的事情,或许亲子沟通最大矛盾就在这里:我要做的都是你们想做的而并非我自己想做!
父母孩子双方都很辛苦,都很委屈,最大的问题就是:你不懂我!
怎么懂?坐下来,讲清楚,慢慢聊。
人民日报曾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最近朋友推荐一本新上市的亲子沟通教育的书《真希望父母这样和我沟通》,这两天空闲翻了一部分,给我的感触很深。正如这本书作者张益铭老师分享的这段话一样,做父母要面对很多事已经让我们焦头烂额了,做父母的当然更希望有和谐的亲子关系,幸福地享受天伦之乐。
“为人父母不是一件易事。我相信当代父母的每一天,都在为孩子的事感到心力交瘁。照顾孩子的焦头烂额,教育孩子的手足无措,最初预想的可爱、有趣、美好,却变成了现实生活的疲惫、沮丧、伤透脑筋。说实话,让大家客观、冷静理性看待家庭教育这件事,对很多父母而言都有点苛求了。”
----摘自《真希望我父母这样和我沟通》《作者张益铭》
原来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说话可以这样,原来我们也可以做一个不唠叨但是孩子也能听进去你说话的开明父母。
谁不想做孩子眼中的好父母呢。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学会好好说话,才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更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中,一家人之间的沟通总是如同春风般和煦,孩子在父母的良言妙语下,学会积极乐观,拥有战胜困难的自信。
相反,越是不幸福、不和谐的家庭,往往越是充斥着争吵和批评。
渐渐地,孩子也会变得自卑、懦弱,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
父母的欣赏和赞许,是指引孩子走向正途的明灯;
而父母的贬低和打击,则是深植于孩子内心的毒瘤。
很多父母可能读过很多有关亲子教育的书比如今年很火爆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还有张益铭老师的《觉知的父母》《成长有道》等书籍,无论哪本书,好好去读,能选出对自己影响深刻且可以实际操作的几条干货办法用在和孩子的日常沟通中,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再多,不如做更多!
父母和孩子都是彼此的镜子,父母通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孩子则通过父母的行为学习如何面对世界。
跟孩子好好进行亲子沟通这件事是一个持续的互动和学习过程,它不仅是关于教育的,更是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如果我们想为孩子建立一个正面的行为模范,各位父母在亲子沟通、家庭互动中秉持以下几种原则。
1.一致性与诚实性
很多父母在与孩子相处时会言行不一,对彼此实施双标。比如父母对孩子要求,做人要诚实守信。但生活中却充满各种欺骗性语言,比如对孩子敷衍,无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胜于“言传”,孩子照出的一定是父母的行为,而不是父母的语言。所以,我们要及时放弃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教育方法,言语与行为要保持一致性与诚实性,无法以身作则的教育往往起不到任何效果。
2. 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父母的生活态度就是孩子的成长态度,比如父母生活懒散消极,孩子就容易遇事不前,拖延散漫。如果父母能够自律自强,孩子也能够守时自立,这就是镜子关系最真实的写照。
因此,各位父母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孩子看到我们的不服输、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这不仅是向孩子展示如何处理困难的方式,也是在教导他们在遭遇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3. 保持快乐的教育态度
被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的英国哲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著有一本《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此书甚至引发了欧美多国的教育变革,尤其在美国,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引领美国教育达30年之久,被誉为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人才优势的奇书。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的精髓观点是在教育孩子时,我们要注重快乐。怎么快乐呢?我们可以试着从下面几点去做:
(1)不要在自己情绪差的情况下教育孩子,这种情绪容易传染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差的时候教育、强迫孩子,这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
(3)努力营造快乐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助于孩子产生实现感与成就感。
(4)教育者,首先要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
总体而言,孩子就是我们生活的明镜,他们的一点一滴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提升自己。成长是一个父母与孩子同步的过程中,在彼此的共同进步中,当我们成为成功的父母时,孩子便随之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就。
为人父母不容易,那先从我们读一本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好的一本书开始做个更好的父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