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名片

“亲亲派河”趣味手工社团

10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二中美术教师张曼吉正在给学生教授竹编画,当日也是我国传统重阳节,学生们亲手制作重阳节主题竹编画作品,在感受国家级非遗魅力的同时,也将作品作为重阳节的礼物赠送给学校的老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把手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心制作并感受非遗魅力

社员感悟

多彩非遗 竹编传情

□八(13)班 张洛语

辅导教师 吴 娜

参与了这次竹编画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乐趣。它宛如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精神。

在活动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工艺相融合,让我们在亲手制作中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多彩。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我们不仅加强了动手能力,还磨砺了耐力和毅力。在合作与交流中,我们学会了相互学习与互动,共同成长。

张老师告诉我们,竹编画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充满乡土气息和人情味的特殊情感的代代传递。每一片薄薄的竹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祖祖辈辈心手相传的智慧。尽管时代在进步,历史长河在流淌,但富有内涵的传统手艺不能被遗忘。我们更应该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非遗文化,让它继续散发光彩。学校也开展各类传统艺术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我们的校园生活,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非遗、学习非遗、爱上非遗。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的决心,希望能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重阳竹编编织敬老心

□八(13)班 陶可馨

辅导教师 吴 娜

正值重阳节,我们将竹编画巧妙融入重阳元素,那如发丝般细腻的竹丝,在巧手下编织出千古名画的韵味,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竹编,不仅在于“竹”,更在于“编”。一编一织间,是中国独有的竹之审美,是中华儿女独有的浪漫情怀。看似简单的竹编过程,实则蕴含了无尽的耐心与精湛技艺。这种传统技艺让我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仿佛为我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每一根竹丝的穿插都承载着对传统技艺的敬畏。当这些看似无关的竹丝汇聚成一幅画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们还将这些作品送给了学校的老教师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度过一个温馨的重阳节。

衷心祝愿老教师们以及天下的老人们都能拥有一个老有所乐的晚年生活。感谢学校“亲亲派河”趣味手工社团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竹编课堂里的重阳记忆

□八(13)班 汪文雅

辅导教师 吴 娜

在这堂特别的工艺课上,我们与非遗文化来了一次亲密接触。竹编画,更是让我仿若看到了几千年前古人独特而又富有内涵的审美。当重阳节的元素与竹编画结合在一起时,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根竹条,每一道编织的痕迹,都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对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动手体验,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

在编织的过程中,我才发现原来竹编画并不简单。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仔细琢磨、耐心操作。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重新开始,但正是这样的过程,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成功的机会。当我看着自己手中的竹编画逐渐成形时,心中的喜悦真的难以言表,同时也深刻地明白了“成功贵在坚持”的道理。

这次非遗竹编画课堂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它不仅让我学到了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我希望未来还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继续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

点评

此次的竹编画课堂是一次富有创意的非遗特色美育实践。在社团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亲手编织竹编画,分享赠送给学校老教师,弘扬重阳节敬老传统,传承中华美德;同时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沉浸式感受了竹编这一非遗的魅力。

我校通过成立“亲亲派河”趣味手工社团,注重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非遗课堂走进学校,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校园生活,也在他们的心中种下非遗文化的“种子”,增强文化自信。未来,我校将开展更多实用、有趣的非遗手工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美、创造美。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肥西二中校长 陈 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展示献礼重阳节的竹编画作品

(通 讯 员 方紫宁 记者 傅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