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24日,总理办公室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打来的电话。

总行行长对工作人员说,上个星期,他们按照周总理的指示,给宗教事务部拨去了20万元,想确认一下,这批款项到位了没有?

可工作人员一听,大惊失色。

原来,周总理根本就没有下过什么拨款的指示,这莫名其妙的20万元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很快就把这件事情,报告了周总理。

周总理一听也是震惊不已,20万元在60年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周总理很快又把电话打回了银行,让他们详细说说,这笔款究竟是怎么拨出去的,又是如何和总理扯上了关系?

银行的工作人员回忆,那是3月18号下午发生的事情。

当时,一个身穿灰色大衣,瘦高个儿、瘦长脸的男人,神色匆匆地走进了银行,将一个大信封交给了工作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一瞧,这信封上有国务院的字样,还写着要由行长亲自签收。

所以,就赶紧把文件送到了行长办公室。

当时,收下文件的是行长秘书,他拆开信封一看,里面的内容是:

在请示下面,有周总理的签名和一段批复,内容写的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经常会接到来自中央的指示,也见过周总理的签名。

办公室里,一众工作人员看了又看,认为这签名不错。

所以,便决定按流程办事,立刻拨款。

只是好巧不巧,当时,银行里的几位行长、副行长都去开会了,只留下一位王副行长在主持日常事务,而王副行长平时又不大管资金往来的事情。

秘书找到王副行长请示之后,他看了签名和文件内容,同样觉得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便批准了。

而且,因为担心耽误大事,王副行长还催促秘书们赶快去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没多久,人民银行总行便把电话打到了北京的分行,让他们立刻准备好20万元的现金,火速送到那位叫赵全一的同志手上。

当然,即便把所有的分行都动员起来,在那个年代,想凑齐20万现金,还要捆扎整齐,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全部准备好的时候,已经接近晚上七点了。

银行方面连忙让朱科长带着几个可靠的员工,把这些现金运到了民族饭店。

而那所谓的赵全一,已经在饭店里等着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科长回忆,当时天色晚,他们只顾着赶紧把事情办好,也没有在意赵全一的相貌。

只记得他穿了一身黑,整个人神神秘秘的。

等他们来到饭店的时候,时钟已经指到七点。

朱科长当时还诚惶诚恐的问赵全一,有没有误事?

赵全一笑着摇了摇头,夸他们办事很准时,说着还从兜里又掏出几份文件。

朱科长接过来一看,这是一份出自总理办公室的介绍信,上面写着:“兹介绍西藏工委宗教事务部赵全一同志,前去你行领取拨款二十万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介绍信,朱科长觉得万无一失了。

所以,让赵全一打了收条之后,几个人便如释重负的回到了银行。

又过了几天,总行的行长终于开完会,从外地回京。

银行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就向行长报告了这20万元的大笔资金流动。

行长乍一听,也完全没听出来有什么不对,毕竟各种文件流程都很齐全。

他唯一担心的是资金数目过大,还没有入账,所以才决定打电话到总理办公室问一问。

谁知这一问,问出一件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系列的文件介绍信包括上面的签名,根本就不是出自总理之手。

那么,赵全一是谁,那个来银行要求他们拨款20万的瘦削男子又是谁呢?

电话另一头,周总理怒不可遏。

他让银行立刻把当时拿到的文件等物证,都送到自己这里来,再次确认。

东西很快就送来了,周总理看着文件上所谓的签名,眉头紧皱。

的确,这上面的字迹完完全全模仿了周总理,就算是总理办公室这些与总理最熟悉的工作人员,一时都有些真假难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假的变不成真的,很显然,银行卷入了一起惊天诈骗案。

大家震惊之余,还有些想不通,谁那么大胆子,拿着总理的签名,去找人民银行诈骗,这个诈骗犯到底在想什么呢?

现在当务之急,是把丢失的20万元巨款赶紧追回来。

事关重大,周总理亲自给公安部打了电话,要求他们限期破案,务必要将嫌疑人绳之以法。

公安部感到压力巨大。

这个嫌疑人,凭借一己之力就完成了这样一桩精密的诈骗案,可见这个人非常狡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他从头到尾使用的是假身份,银行工作人员也只不过能回忆起对方的形貌特征,其他有用的信息都提供不了。

就连这外部特征,说不定也有伪造的成分。

北京城那么大,要如何在百万人口之中,寻找到一个不起眼的诈骗犯呢?

当时负责追查这个案子的,是公安部的副部长杨奇清。

面对着无头苍蝇一样的案子,杨奇清认为,突破口还是在那几份文件和介绍信上。

杨奇清把这些文件交给了检验组,而经过检验人员的查证,这些文件上的笔迹是出自一人之手。

杨奇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奇清心中推测,这个犯人的身份应该不简单,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

因为,普通老百姓不清楚中央办事的流程,但这个犯人从头到尾都表现得很从容。

显然,他是清楚国家办事的规章制度的,所以才能够有所准备,制造出这么多强有力的文件,还知道冒充总理写介绍信,把一向专业的银行工作人员,都骗得云里雾里。

而几个小时之后,鉴定人员又告诉了杨奇清一个重大发现,那装文件的信封不是假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就是国务院的信封,只不过这是个旧信封,骗子不知道从什么渠道得到这个旧信封,想办法抹去了旧信封上的笔迹,在里面装进了假的文件,随后二次封口。

至于上面的公章,说起来就更难以置信了,那甚至不是假公章盖上去的,而是用水彩笔硬生生画上去的。

看来,这个骗子的手段确实高。

不过,这个旧信封让杨奇清看到了希望。

国务院用过的信封都是有记录的,而且不同批次的信封,其工艺水准以及内部的纤维含量有所区别。

所以,杨奇清通知了生产信封的工厂,帮助鉴定这究竟是哪个批次的信封。

杨奇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的鉴定结果是,这个信封生产自1959年6月。

随后,杨奇清又希望鉴定专家,能够恢复旧信封上被抹去的字迹。

不过,结果却令人失望。

犯罪分子的手法太过精细,而当时的恢复手段又太过落后,所以,专家们努力了很久,却仍然未能辨认出信封上原有的字迹,这个尝试只能作罢。

杨奇清又想到一个新的突破口,那就是对信封上的墨水进行鉴定。

鉴定的结果是,骗子所使用的是市场上广泛流通的一种墨水。不管是国务院各级办公室,还是民间的诸多办公机构都在频繁使用,所以,通过墨水是很难锁定嫌疑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出的几个突破口都没能见效,公安部的同志们陷入了极度的郁闷当中。

不过,他们并没放弃。

经过众人群策群力,终于又想到一个突破口,那便是介绍信所用的纸张。

那是专用的公文稿纸,普通的办公场所是不会出现的,大概率还是官方的办公室流出去的。

而当时,为了明确责任,细化工作,各个办公室所使用的公文稿纸,看似相同,其实在颜色和花纹上有着细微的区别。

杨奇清立刻让公安干警出动,对比各个办公室的稿纸,看看究竟是哪个办公室流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发现,这张稿纸出自外贸部。

于是,4月2日,公安部秘密的通知外贸部,让他们调查一下3月18日那天人员的外出情况。

同时,翻出了所有外贸部工作人员的档案,追查可疑的证据。

在一个人的档案中,公安干警发现了“赵全一”这个名字。

而这份档案,属于外贸部一个叫王倬的职工。

原来,1950年的时候,王倬曾经犯过一个重大错误,与他一个同乡伪造路条赚钱。

而他那个同乡当时为了掩人耳目,便化名为赵全一。

后来东窗事发,王倬受到了严重处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当年他和同乡伪造路条的记录,也就封存在了他的档案里。

那么多年过去,王倬有没有可能故技重施呢?

为防打草惊蛇,公安部先询问了和王倬在同一办公室的几位工作人员。

没想到,几人一听王倬扯进了诈骗案,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原来,王倬这段时间一直表现得非常反常,同事们早就怀疑了。

只是,过去大家也不愿把身边的同事和诈骗案联想到一块。

同事们提出了很多,王倬身上的疑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直接的一条是,3月18号那天下午,他请假了,理由是带母亲去医院看病。

不过,后来经公安查证,医院并没有王倬母亲的就诊记录。

还有,诈骗案案发之后,大家曾在办公室讨论过这件事情。

当时,公安部通过银行工作人员的回忆,画出了嫌疑犯的画像。

有同事调侃王倬和嫌疑人画像有几分相似,他却生气了。

最后,王倬平时写的一手好字,但3月18日之后,他却一直很少动笔,要么就是故意写的歪歪扭扭。

问他的时候,他说是因为手臂扭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回头再想,他或许是为了掩盖自己真正的笔迹。

但这点儿小伎俩,可不足以帮王倬脱罪。

公安机关很快比对了王倬之前的字迹,确认文件上的字,就是出自王倬之手。

很快,王倬被公安干警抓捕归案。

而一被抓,王倬的心理防线就崩溃了,没多久就交代了自己全部的犯罪事实。

王倬犯罪的理由,说白了就是“贪婪”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过去出身于小资产阶级,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哪怕建国之后,家境一时落魄,也还是比普通人强很多。

同时,他靠着自己不错的学识,一步步混进了外贸部。

然而,这个人心思不正,不满足于外贸部那点死工资,总想着赚快钱,让自己享受享受。

1950年的时候,他便和同乡一起策划诈骗,不过,最后事情败露了。

而到了1960年,随着国家一系列天灾人祸,经济形势越来越差,王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就又想起了诈骗这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这一次小打小闹还满足不了他了,他决定干一票大的。

所以,他借着职务之便,从办公室里偷出来了旧信封和稿纸,还找到了几份周总理签过名的文件,对着那签名模仿了好长一段时间。

模仿其实是王倬的长项,没过几天,他就做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最后,带着自己造出来的假货,跑到银行去,先是扮作国务院工作人员,骗银行汇款。

随后,又换了一套装束,化名为赵全一,跑到了民族饭店,等着银行把钱送到自己手中。

他可能没想到,就是“赵全一”这个化名,让他露出了狐狸尾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讽刺的是,犯案之后,因为恐惧,这20万王倬一分都没敢花。

公安机关有惊无险地,帮助银行追回了这笔巨款。

1960年7月28日,王倬被判处死刑,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参考资料:

大河网《王倬冒用周总理签字诈骗案始末》

牛犇《王倬反革命诈骗案》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