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二战列一个功臣排行榜,那么苏联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榜一大哥。

众所周知,上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是纳粹德国气焰最为嚣张的时期。

自闪击波兰成功之后,西欧诸国一一倒在了希特勒的枪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在纳粹的淫威之下瑟瑟发抖,勉强自保而已。

大洋彼岸的美国,仍旧坚守孤立主义政策,轻易不敢开罪法西斯国家。

至于东方的中国,情况就更糟糕了,在日寇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国土沦丧,重庆政府龟缩西南,苟延残喘。

如果不是苏联人扛下了纳粹德国的进攻,并吹响了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号角,胜负之数,恐怕还难以言说。

可稍微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开战初期,苏联的情况可谓非常不乐观。

短短三个多月的功夫,就丢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人家如入无人之境般,一路打到了莫斯科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中国从七七事变到南京保卫战,那中间也有五个月的时间缓冲呢。

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苏联最后还能绝地反攻,这不得不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迹啊。

那么这个奇迹,又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

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归根到底只有三个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先来说说天时。

所谓天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国际政治气候,一个是自然气候。

我们先来论述当时的国际政治气候。与二战中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手社会主义苏联,共同抗击法西斯的大团结局面不同,在二战初期,国际政治气候对苏联非常不利。

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态度,都是防共胜于防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以英国的老贵族们来说吧,他们宁愿希特勒出现在伦敦的街头上,也不愿意红旗插在白金汉宫屋顶。

基于这点小心思,他们才在二战爆发前,搞出了那个臭名昭著的绥靖政策,希望祸水东引,联德抗苏。

哪怕是在英德开战之后,很多英国上议院的老贵族,依然奔走呼号:不能打呀,不能打。

至于法国,那就更绝了,马奇诺防线被攻破之后,法国手上依旧有30个整编师,以及完好无损的海军部队,首都巴黎那时候也还没有沦丧。

这种情况比起一战凡尔登战役的时候乐观多了。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曾亲自指挥了凡尔登绞肉战的一战英雄贝当元帅,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当起了法奸,带头投降纳粹德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都归因于法国人没骨气,还编了很多段子,说是没人能在法国投降之前占领巴黎。

这话其实没道理,一战的时候法国的骨头可硬的很,同样是那帮人怎么到二战就成软骨头了?

历史没有告诉大家的是,马奇诺防线被攻破后,同一时间巴黎有共产党在闹事。

这种情况跟1870年普法战争的时候,简直是一模一样。

同样是德国入侵,同样是前线溃败,同样是首都有共产党闹事。

1853年出生的贝当元帅,可是巴黎公社事件的亲历者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接下来的剧情会怎么发展,他会不知道吗?

所谓亲不亲,阶级分,纳粹再怎么样,他也比共产党好呀。

希特勒只是要他们的钱,共产党可是要他们的命,这才是他们投降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些西方人来说,希特勒灭掉苏联,他们只会弹冠相庆,绝不会出手相助的。

所以,开战初期苏联只能靠自己抗下德国的闪电攻势,谁也指望不上。

那时候的苏联,真可谓是孤军奋战呀!

但自然气候上,俄罗斯人扳回了一局。

这所谓的自然气候,当然就是大家所熟知的莫斯科寒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纳粹德军三个月兵临城下,这事完全出乎斯大林意料之外,此前根本就没有打首都保卫战的心理准备,所以当时莫斯科保卫战的准备工作是很不充分的。

仓促应敌,极有可能会死的很难看。

多亏了那场提前到来的暴风雪,为俄罗斯人争取到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要知道,德国搞的是闪电战,讲究的是一个兵贵神速,时间是不站在他们那一边的。

相反,苏联人相对于德国拥有着庞大的体量优势,但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出来,需要时间来调动资源,时间拖得越久对苏联越有利。

因此,在天时方面,纳粹德国跟前苏联就是打个五五开,政治气候有利于德国,而自然气候有利于苏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对于俄罗斯人来说,自然气候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政治气候。

俄罗斯可以没有国际援助,但俄罗斯不能没有暴风雪。

说完天时,我们再来说一下地利。

我们平时看俄罗斯地图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大,但是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地形图,那恐怕就要再加上一个字,虚。

俄罗斯虽然领土面积广袤,但它的大部分领土,都处于高纬度的寒带地区。

它的河流就像我们黄河一样,每到冬天,河流就会结冰,对面就会铁马冰河入梦来,这种河流是不能够作为军事防线使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河流靠不住,那么能不能依靠山脉抵抗啊?答案是也不能。

俄罗斯的北面是北冰洋,几乎不可能有敌人从这个方向攻进来,东边的乌拉尔山脉和南边的高加索山脉,都可以起到阻滞敌人的作用。

可唯独西边无山可守,从东欧平原到西欧平原,一马平川。

只要西欧有强国崛起,就可以一路杀到莫斯科城下。

俄罗斯人出于忧患意识,只能不停的往西扩张,希望以空间换时间。

也正因这种持之以恒的扩张,使得俄罗斯在欧洲部分的面积,占了整个欧洲大陆的一半。

在开战初期,德国凭借闪电战的优势,三个月杀到莫斯科城下,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这种地理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的空间优势毫无作用。

虽然没有空间换时间的作用,但它广袤的领土,起到了另外一个作用:摊薄敌军兵力。

同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也发生过一次。

战国末期,秦始皇发动灭楚战争的时候,曾询问老将王翦需要多少兵力?

王翦的回答,是要秦国举国之兵60万。

要知道,此前王翦灭赵国的时候都没用这么多人,楚国的实力相对赵国还要逊色几分。

为什么他要60万大军啊?还不是因为楚国的领土太过于广阔嘛,每占领的一个地方,就要留下驻军维持统治 ,保护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随着占领的地方越多,自己手上的机动兵力就会越少,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很有可能会面临无兵可用的窘境。

秦始皇没听王翦的建议,派20万大军伐楚。这个李信,搞的就是德军那套闪电战,寄希望于以快打慢,凭借速度优势干掉楚国。

结果就是因为兵力不足,后方防守无比薄弱。

此时出身楚国王族的秦国丞相昌平君在后方反叛,号召占领区的楚国贵族造反。

李信留守兵力不足,结果被断了后路,20万大军死伤惨重。

所以,要占领这种楚国这种大块头,非得举国之兵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苏联就是个现代版的楚国,这种领土广袤的国家,天然是闪电战的克星。

当德军杀到伏尔加河的时候,他的机动兵力其实已经达到了极限。

再加上莫斯科的牵制,德国没有余力去进攻位于后方的顿河地区以及乌拉尔地区。

这些地区都是苏联钢铁、煤炭、石油最为丰沛的地带。

在开战之前,斯大林在这些地方,建设了大量的军事工业。

只要这两个地方没有丢,那么苏联就还有反攻的本钱。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苏联是英法那些没有战略纵深的国家,那么德军不就能从后方抽调更多的军队,进攻这些工业重镇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不去进攻这些地方,把这些多出来的兵力调去莫斯科,那情况会怎样呢?

要知道莫斯科保卫战本就势均力敌,要是多出这么一支生力军,苏联就悬了。

但孟老夫子说得好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纵然有暴风雪跟大纵深的加持,可是如果俄罗斯人自己不争气,那也是白搭呀。

在这场战争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苏联的人和。

无论是作为领导的斯大林,还是苏共党内的各级政工干部,亦或是最底层的工农民众,在这场战争中,都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真正做到了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作为领导人的斯大林。

在战争初期,德军能够这么快速的推进到莫斯科城下,斯大林要负重大责任。

斯大林的错误有两点:第一是他的大清洗运动,杀掉了很多苏联开国时期的骨干。

这些人都是在革命斗争中,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个个都是无价之宝。

他们的死,导致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急速下跌。

在开战之前,苏联红军还先后参加了两场战争。一场是西班牙内战,至于这两场战争打得怎么样,大家完全可以参考去年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的战绩,两个字,拉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缺乏优秀将领的指挥,开战之前苏军将领屈服于斯大林的个人权威,即使明知有错也不敢反对,少数敢反对的如骑兵元帅布琼尼,最后都坐了冷板凳。

以至于苏军在这种机械化指挥下,动不动就几十万、几十万的送人头。

斯大林的第二个错误在于,他对希特勒的预判,出现了灯下黑的误判。

很多人都说斯大林对希特勒存有幻想,天真的认为德国不会进攻苏联。

其实这话不对。早在纳粹在德国掌权之后,斯大林就已经在为这场战争做准备了,说他轻敌,那可真是冤枉他了。

有一个很好的佐证,那就是1937年日本侵华之后,苏联就派出了援华航空队,并且援助了中共和国民党大批的武器资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苏联这么热情?不正是希望我们能够牵制住日本人,避免两线作战嘛。

既然他有意识在避免两面作战,那岂不证明他早就在防着德国了吗?

可斯大林没有料到的是,希特勒胆子竟会这么大,在英国还没有倒下之前,冒着两线开战的风险,提前进攻苏联。

在开战之前,毛主席提醒过他,丘吉尔也提醒过他,但他就是不信。

这其实不能怪斯大林蠢,换作是正常人,回到当时都会这么想。

毕竟稍微熟悉德国的朋友都应该知道,这个国家对于两线作战,到底有多么的恐惧。

可是,斯大林没想到的是,希特勒的思维不能以常理揣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战之后呢?斯大林还是不能接受事实,坚持微操,结果把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给送了出去。

但是,斯大林这个人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知错能改。

他没有像希特勒和蒋介石那样,在微操的道路上作死到底。

相反,他能够悬崖勒马,及时把军权放给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等人。

不仅扭转了苏德战争的不利局面,还为苏联在战争中培养了一批,能够扛大梁的骨干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的第二个闪光点,就在于他的勇气。

斯大林在俄语中是钢铁的意思,他是真的人如其名,有着钢铁一般的意志。

德军兵临城下之后,当时很多人都劝他赶紧迁都到西伯利亚避风头。

可斯大林没有听信这些意见,不仅坚持守国门,还别出心裁的搞出了一出红场阅兵。

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魄,无异于给当时处于慌乱中的苏联人,打了一剂强心针啊。

要知道,莫斯科可不仅是一个首都那么简单,它还是一面抗战的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斯大林往后退一步,苏联都会丧失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就像明朝时期,如果于谦不打北京保卫战的话,那么长江以北就不再为明朝所有了。

所以说,在德军的闪电战面前,斯大林的钢铁意志,确实起到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夏于将倾的作用。

这份功绩,无论怎么夸奖都不为过的。

第二个要夸奖的就是苏联的红军政委。

这些年来,西方的舆论霸权以己夺人,把他们描述成了在后方专杀自己人的督战队。

但在真实历史上,苏联政委并非提枪督战,而是带头冲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政委带头冲锋,可是能给军心士气带来极大的提振作用。

要是当年国民党有这么一批政委,何至于被打得这么惨呢。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战斗民族的老百姓。

俄罗斯人由于长期生活在高纬度寒带地区,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这也就养成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再加上东正教文化的影响,使得俄罗斯人有一种弥塞亚救世主情怀,越是艰苦的环境,越是能激发这种民族精神。

当这种精神被激发之后,一切矛盾都要让位于敌我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彼此之间平时有什么冲突,可一旦遇到外敌入侵,他们也能够放下仇恨,携手抗敌。

正是靠着这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气魄,俄罗斯人最终抗住了德军所向披靡的闪电战,粉碎了纳粹战无不胜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