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接下来的重点不是猛牛怎么走,而是八个后备团里的另外七个会怎么走》
上午谈到教育,我拿马斯克筷子夹火箭打了个比方。

个别人理解错了。

怎么说呢,有些人是没有时空概念的。

什么叫时间和空间?

有时候是0,有时候是1,就叫时间;有些群体是0,有些群体是1,就叫空间。去掉时空,就成二极管了。

时间与空间,爱因斯坦研究了一辈子。

然后发现了一个人类学家才应该发现的问题,就是大多数人脑子里,并没有时空。

十二年前,我还在甲方做架构师的时候,时常和大领导争执。

当时我们行业需要转型,需要突破,这一点集团上层理解了,但是动作起来,决策链条太长了,十分不利于研发。

我抱怨的就这个。

领导的意思就两点。

第一个叫风险,第二个叫重点。

风险就是你们瞎搞,没搞成怎么办,花了很多钱,搞个窟窿怎么办,最后这个决策风险在他那里。

重点就是他希望有针对性的搞,可控的搞,别回头你们搞出来的不是惊喜是惊吓,不是筷子夹火箭,是筷子夹奥里给,那他就要哭晕在厕所里了。

我们很年轻嘛,我那时候只有30岁出头,真正的少壮派。

我就硬怼,先怼风险。

所谓风险收益、风险收益,收益来自于什么?来自于风险。这就叫盈亏同源。

那时候我不仅在甲方任职,我也已经在国际市场上稳定盈利了,我把资本市场上的经验,代入到了工作中。

所以我不是以一个技术专家的身份给领导提供技术领域的建议,而是资本领域的决策建议。

当然这种建议是无效的。

不是他想不想的问题,哪怕他完全认同我,他也没法那么做。因为说到底,企业不是他的,这不是私企。

私企可以像天使投资一样,我放一百条线,又不一定为了钓上来一百条鱼。

投100个赛道,1个能成,就可以回本。

但当时我们集团没法做这种决定,因为回头那失败的99个你说不清,你会被各种弹劾,说你这了那了的。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别人先突破,然后你跟进。

好比马斯克已经用筷子夹住了火箭,他成功了,他从0到1了,你再去做,你就没有了决策风险。

这时候即便做不成,也是下面的人不给力,因为方向已经被验证过了。

如果你企图做第一个,做不成就叫做那啥啥资产流失,即便做成了,中间失败的次数,都会被调查,有各种说不清的事后问题。

怼不赢风险,我就只能去怼重点。

我说咱不能搞大的创新,搞点小的行不行?搞点预算内的行不行?

你放开让下面的一级部门在部门预算内搞呗。

也不行,领导的担心是这样乱花钱。

然后我就怼出了一句名言,语惊四座。

我说,被你定义过的,就不叫创新了。

你想想看,一件事,如果能被少数评委来定义什么是好的方向,什么是重点方向,那么具体做事的人会怎么做?

一定会钻空子,这是人性,无可更改。

俗称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不就是几个评委么,我按照评委的审美去上菜不就得了。

于是你收获的不是人才,也不是创新,是什么?

是迎合。

当然也是人才,但是,是揣摩型人才,是迎合型人才,并不是你最初想要的创新型人才。

最后你会发现,钱你花了,也花在了你认为的重要方面,但是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所谓重点,其实是不可以被定义的。

你不能指望集团内部决定什么是重点,你得指望消费者最后用买不买单来决定。

消费者最后买单的那个创新,就是成功了。

换句话说,在决策之处,你自己是不可能知道你到底要什么的,你只能把评委扩大,扩大到不可控的消费者。

然后让他们帮你找到,什么是真正的创新。

单看这场争论很激烈对吧?

好像有对有错,是吧?

实际上争论的双方都能理解对方。

领导明白,集团现有的很多东西,都对研发不利,我也明白,领导他需要顾虑的,绝不仅仅是研发。

集团内部真正从事和研发有关的人,人数占比不到1%。

集团99%的是什么人?是营业厅里的,是到处架设设备,维修的运维人员,是庞大的电话客服群体。

他需要99%的团队听话,且便宜,否则很多事情你做不完的;他也希望1%的团队能够克服很多困难,完成创新和突破。

你得攻坚攻下来,集团其他部门,大部队才能跟上。

他知不知道这样很难?知道,但是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没有。

我上午拿范进开玩笑,那只是站在个体视角下。

站在整体视角下,正因为有很多人不会思考,最后穿上黄马甲,才使得我们很多东西都很便宜。

在国内,如果你是个有钱人,你日子很爽的,前提是你那个钱是正经来的。

你对比下国内的高端酒店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的。

我们硬件从来不差的,比中东个别区域也许比不着,但是比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好,各种配套,设施,高档场所,都好。

而且价格实惠,所以我说有钱人过得挺舒服。

这个原因就是人工成本低,因为劳动力市场上永远都有充沛的人,20年前有充沛的蓝领供应,今天有充沛的大学生供应。

真的是又听话又便宜。

这就是为啥我们从1干到10000的速度特别快,因为听话便宜爱加班。

所以我从来没有否认过这一点,站在整体视角,这的确是优势。

这一点我认,十多年前就认。

我也会跟我的下属做思想工作,我说你们看看集团里99%的员工,人家干得多,拿得少。

说难听点,如今你享受的,都是人家干的,你们还老抱怨,你想想集团领导怎么看咱们这撮人?光拿钱不干事儿?搞不定创新找借口?

但我转过身去,也会跟我的领导讲实情。

有些事儿不是待遇能解决的,我不是因为钱没给够才发牢骚。

我是对事的,你得引入风险,你得取消重点,扩大评委到消费者,才能解决创新的土壤问题。

至于你难,我懂,但没办法,该不该说,我都得说。

因为超出权限的困难,我只能跟领导讲呀。

你们以为我今天讲的是教育话题,还是陈年往事?

都不是,我讲的仍然是那天的金融话题,八个军团的方向问题。

很多人问我对前天的会议怎么看,我说过了呀,该说的,不该说的,我都说了。

跳开全局,回到微观视角下,当一个人,能把时事看这么清楚的时候,你个人的人生,也就充满了机会。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接下来的重点不是猛牛怎么走,而是八个后备团里的另外七个会怎么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