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通关文》中的“财利关”主要探讨了如何正确看待财富与利益,以及如何处理个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在传统观念里,财利往往被视为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碍,因为它容易让人产生贪念,进而迷失本心。《通关文》中的财利关教导人们要超越物质追求,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强调了淡泊名利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内在修养的提升上,而不是外在物质的积累。它告诫世人,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银财宝,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通过这一关卡的修炼,人们可以学会放下对外物的执着,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在现代社会,这样的思想依然具有指导意义,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物质成功的同时,不要忘记精神世界的建设,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真正获得幸福与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本章大意

至圣孔子说过:“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古人说:“不要看重那些稀有的财物。”又说:“不要见到诱惑的东西,以免让心灵受到干扰。”吕洞宾说过:“即使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神仙也会冷笑,不会去捡。”这些都是教导人们不要贪图钱财,因为这会坏了大事。但是财富有两种:世俗的财富,比如金银珠宝;法财,就是功德和真诚。

那些追求世俗财富的人重视金银而忽视功德,千方百计地明抢暗夺,损人利己,轻易地付出更多的代价。恨不得天下的财富都归他一人所有,世间的利益都由他独自占有。没有钱财不去寻找,没有利益就不去争取,不顾自己的生命,也不管自己的良心。有了十万还想百万,有了百万还想千万,有了千万还想亿万。

贪婪的心永远得不到满足,直到死都不肯回头。殊不知一旦生命的期限到了,哪怕富可敌国,再多的财富也买不来阎王的宽恕,逃不过生死轮回的命运。到那时,罪孽缠身,什么都带不走,后悔也来不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更有那些糊涂虫,只知道积攒钱财,吃不舍得,穿也不舍得,还不愿意帮助孤儿寡母,不知道去扶危济困,只做守财奴,吝啬鬼。临终前还在嘱咐子孙如何赚钱,如何聚财。谁欠了我的债,哪里有我的钱。哎!一口气断了,一切都成了空,连自己的身体都不属于自己,更何况是钱财,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积累法财的人重视功德而轻视金银,看淡一切,不起贪念。积累功德,苦己利人,广泛行善,把生命当作珍宝,把仁义当作金银,把保养精神当作财利,把保持真诚当作富有,把清净无为当作事业。

至于世俗中的金银财宝,他们看得就像石头泥土一样。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先天的真宝,而世俗的一切假宝,根本不值得留恋。学习道术的人如果有丝毫贪财谋利之心,就会阻碍大道。虽然修行之人还没有离开世俗,不能完全放弃世俗财富,但也应该看到利益想到道义,顺其自然,不能过分贪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即便遇到自然而然得到的财富,也应该审查它的来源,可以拿的时候才拿,不可以拿的时候就放弃。所谓的“以义为利”,外表上看虽然拿了,但心里并没有贪念,这样拿又有什么妨碍呢?

从前孔子周游列国,孟子游历诸侯,他们不是没有接受过诸侯的馈赠,但都是出于自然,并非强行索取。就连我们长春祖师,起初连一粒米一分钱都不敢随便贪占,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忍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等到苦尽甘来,境况好转,受到宋金元诸帝的尊崇,有赏赐的时候也没有拒绝。然而他接受赏赐是为了祈雨救灾,为国家消灾解难,修建宫观,弘扬道教。这都是用财得当的例子,也是先积累法财,然后借助世俗财富立功的表现。

世间很多糊涂的学者,不知道急着积累法财,却只重视世俗财富。欺骗四方,为了穿衣吃饭,欠债累累,却一点功德也不积,下辈子还要替人还债。想要做人尚且不一定能做得到,怎么敢奢望成仙?更有那些造孽的人,东拉西扯,拐骗善信,不做一件好事。赌博酗酒,常常因为几块钱,轻则口角争执,重则打架斗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还有一些假道学,嘴上讲道德,心里却想着偷窃,装模作样,好像神仙一般。一见到钱财,就露出本性,争论多少,不顾廉耻。我常说,性命还不如二百块钱重要,的确是这样。我劝那些真心学道的人,赶紧把财利的障碍破除,不要见利忘义,心中生出贪念。

要知道,再多的金银财宝,也买不来生死解脱,财富越多,负担越多,利益越大,危害越大。与其违背道义而死,不如坚守道义而死,这样还有好的结果。否则,如果贪欲心重而道心轻,正义就无法战胜邪恶,妄想明白大道,那是不可能的。

三,本章重要考点

1. “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这句话强调了人的行为应该是基于道义而非单纯的物质利益。它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应该考虑道德价值而不是眼前的私利。

2. “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采” 吕洞宾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在更高的境界面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的提升,而非物质上的积累。

3. “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这是在说追求内在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远超过追求物质财富。一个人的品德和贡献才是他真正的财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四, 重点句子讲解

“以其所求者,先天之真宝,而尘世一切假宝,何足恋之。”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精神财富和道德品质,而不要过于执着于世俗的财富。先天之真宝指的是内心的纯洁、道德、智慧等非物质的价值,而尘世的假宝则是指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珍贵但实际上没有永恒价值的事物。

通过这句话,作者希望读者能够认识到内在的价值远比外在的物质财富更为重要,应该将精力放在提升自我上,而不是无休止地追逐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