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庆节,大家都去哪里浪了?

我有好几个朋友去了无辣不欢的城市,一边高呼美食引爆多巴胺,一边哀嚎起泡的嘴和爆炸的“花”……

很多人不知道,如此折磨人的小妖精——辣,其实有着深藏不露的养生绝技,而非大家常年误解的“不良饮食习惯”。哪怕它会让嘴巴喷火、肠胃呐喊、菊花崩溃。

今天这篇,深度披露吃辣不为人知的那些事儿,如果你是可以耐受微辣的养生党,千万别错过!

本文转载自丁香阿发,我是审稿专家。祝大家阅读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你猜怎么着?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系统研究发现,虽然辣过头了的确对身体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嘴巴痛、肚子痛、菊花痛,但是时不时小辣怡情,居然对身体有神奇的「养生疗效」。

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 年修订版)》都开始说:经常吃辣,可以预防高血压;指南还把辣膳食作为一种日常建议的饮食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4版)》

也就是说,专家都开始认真劝你吃点辣了。为啥呢,且听我们给大家细细分析一下。

吃点辣

对血压好

科学家在动物实验和大人群队列的观察中都发现,当其他影响因素都控制差不多的情况下,长期吃辣椒能够降低血压。

其中一项研究对不怎么吃辣的 5.3 万浙江人做过一番分析(每周食用辛辣食物的比例为 12.3% )。

结果发现,和不吃辣的人相比,吃辣频次越高(每周也就吃超过 1 次或 3 次)的女性,收缩压下降越明显。

想象一下,浙江人吃辣,那不就是偶尔来个青椒炒肉、麻婆豆腐,菜里加点辣椒这个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而在不喝酒的人中,每天吃辣的人,比不吃辣的人出现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 28%!

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的统计,而是科学家的确找到了背后辣椒帮助管理血压的科学依据。

辣椒里的辣椒素(也就是引起辣味的成分),可以刺激我们人体全身遍布的一种叫做 TRPV1 的蛋白质受体,从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这些一氧化氮可以放松血管平滑肌,让血管壁不要绷得那么紧。

这种刺激还可以减少血管硬化,让血管能够更顺应血液流动,最终实现降低血压的效果。

简单理解,辣椒素就好像给血管做马杀鸡的小工,定期上上工,就可以给血管解解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文献

而且,它还可以增强大脑对咸味刺激的敏感性。研究发现,爱吃辣的人在感到咸淡合适的时候,实际的吃盐量是比不吃辣的人更少的。看起来,辣椒可以作为一种调料增添味道,从而达到减盐效果。

怪不得高血压指南都开始推荐大家试试吃点辣来预防高血压。

吃辣越多的人

活得更久,得病更少

吃辣养生,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一项中国的大人群队列研究发现,更经常吃辣的人,活得更长,得心脏病、癌症、肺病去世的几率都比不吃辣的人小。

研究者统计了 2004 年到 2013 年间(中位跟踪时长 7.2 年)来自中国 10 个不同地区的 35 万成年人 的吃辛辣食物的频次(每周少于 1 次、每周吃 1 或 2 天、3 至 5 天和 6 或 7 天)和最终的死亡、患病情况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和每周吃辛辣食物少于一次的人相比,每周吃 3 次以上辣的人总死亡率的相对风险降低了 14%。

而且吃辣越多的人,癌症、缺血性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也更少。

得出这样的结论的确是让人觉得惊喜的,川渝朋友、湖南妹子、江西老表都要发来贺电了!(提前说:没有推荐重油重盐套餐的意思,原因接着往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自己做的

研究者对这批人又进一步进行了跟踪随访,一直跟踪拉长到 12 年多,发现和没有吃辣习惯的人相比,每周 1 次以上吃辣习惯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更低,尤其是年轻人里,效果更明显。

也就是说,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降低了。

吃辣椒好还不只是中国人说好,意大利人也说好。

另一项来自意大利的心血管领域顶刊研究同样发现,与不吃或很少吃辣椒的意大利人相比,经常吃辣椒(每周 >4 次)的意大利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更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目前对于辣饮食的研究,还在持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健康益处。

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和机制相关研究还发现,辣椒还可能通过降低脂肪组织和肝脏的胰岛素抵抗、通过 GLP-1 受体通路增强饱腹感等方式来预防糖尿病,尤其是在女性中。

甚至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只要一周吃一次以上的辣,就可以有更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除此之外,一些单独使用辣椒来做干预的小规模临床试验研究甚至发现,吃辣可能可以帮忙些微地增加一点机体的产热,从而能够有那么一丢丢的减肥效果。

这辣,真有点东西啊!

吃哪种辣

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啊?

辣这么好的东西,那到底是广州宝宝辣就有用,还是得四川辣又或者江西变态辣?

其实,选择你能接受的微辣到中辣可能也挺好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研究结果来看,吃得辣一点,降压效果越好。但科学家们研究的这个辣度范围总体来说比较正常,并不是那种吃了会拉肚子的极端辣。所以咱们重点挑选自己能接受的辣度就可以了。

给大家示范一份辣度指南菜单(以下菜品来自四川,特辣、辣、中辣和微辣来个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文献

如果以前从来没有吃过辣,或者吃辣不如身边绝大部分人,那么可以多尝试一些不同辣度的菜,然后选自己吃着感觉轻松、舒服、不难受的范围以内能达到的最高的辣度就好。

看到这,就也别太兴奋,没有劝大家多去整顿辣子鸡的意思。

因为要想获得辣椒最多的好处,咱们最好尽可能吃下辣椒本身,而别只吃那种红油、辣椒酱、干辣椒之类的辣。

新鲜辣椒当中含有的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抗氧化物和植物化学物,吃辣椒本身带来的益处是非常可观的。

前面 35 万人研究中也有提及,这群人 80% 吃的是新鲜辣椒做的菜,而且大部分人吃的就是家常辣菜,毕竟掐指一算调研的那个年代,外卖还没有开始盛行呢。虎皮青椒、辣椒炒肉、雷椒皮蛋、辣椒炒蛋……(评论区等你们)

但如果实在接受无能,那试着加点干辣椒、辣椒油,用辣的调味料炒个菜也是不错,只是这些有用的物质还是会有损失,「养生」效果会没有那么强。

对了,这辣也不用天天吃,咱们每周吃上个一两次就不错,要是能有个三五次那就更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当然,如果你就是那种一点辣都碰不得的人,那么花椒、胡椒,甚至不辣的彩椒都可以是你的选择,它们也对身体有类似的好处。

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彩椒中不辣嘴的辣椒素酯,花椒、胡椒中的「麻」,都可能可以在肠道中刺激 TRPV1 受体。虽然效率不如辣椒素那么高,但是够用,也能看到一些健康好处。

前面提到的意大利的研究甚至还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就是不辣的甜椒都仍然可以像其他辣辣的辣椒们一样降低 1/3 还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并且降低接近 1/5 的全因死亡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最后,回到大家可能最关心的那个问题,吃辣这件事还是和重油重盐强相关啊,那以后是可以把重庆牛油火锅当养生锅吃了吗?

别急,友情提醒,吃辣不能抵消不健康饮食的负面影响。

研究也发现,如果吃辣总是和重油重盐大鱼大肉结合在一起,那还是会胖的,各项指标也不会好,这是「辣」也救不了你的。

另外多项研究发现,如果你吃辣的同时喝酒,那吃辣带给你的好处就会被抵消,没有「活得更久」的趋势了。

就算吃辣能养生,咱也不能往死里作。

快乐的辣火锅偶尔吃吃就好,平时尽量选择少油少盐的配方,看见辣椒记得多夹一筷子吃吃,少喝酒,那辣的养生效果就可以发挥得更好。

另外,吃辣要适度,如果身体吃了不舒服了,比如菊花痛、肠胃痛,那就趁早打住,咱还可以选别的养生方式。

养生秘笈 get 了吗?你有什么关于吃辣的“高光时刻”吗,评论区见~

—— 全文终 ——

(文中用图来自网络)

记得给公号加 ⭐️星标哦

否则可能随时找不到我

遂谦碎碎念

辣,是一种痛觉哦~

作者简介

刘遂谦澳洲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APD),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澳洲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MND),同时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证书,临床营养师,科普工作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爱孕产妇健康公益活动专家团成员,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营养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婴幼儿辅食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Krause营养诊疗学》等译著的翻译委员,众多杂志及媒体营养专栏作者,曾主编过五套母婴类图书,著有《宝宝喂养7堂课 告别焦虑从食育开始》一书。18年面对临床老幼孕产病患,认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医者帮助和疗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们一起努力。

个人微信公众号平台:Liu_suiqian

参考文献:

[1]Li Q, Chang M, Lai R, et al. Potential benefits of spicy food consumption on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 cohort study of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J]. Nutrition, 2023, 112: 112062.

[2]Bonaccio M, Di Castelnuovo A, Costanzo S, et al. Chili pepper consumption and mortality in Italian adult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 74(25): 3139-3149.

[3]Ao Z, Huang Z, Liu H. Spicy food and chili peppers and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 Umbrella review[J]. 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2022, 66(23): 2200167.

[4]Wang H, Chen L, Shen D,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frequency of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hypertensio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J]. Nutrition & metabolism, 2021, 18: 1-9.

[5]Lv J, Qi L, Yu C, et al. Consumption of spicy foods and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 Bmj, 2015, 351.

[6]You D, Sun D, Zhao Z, et al. Spicy food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vascular disease: Evidence from a large-scale Chinese prospective cohort of 0.5 million people[J].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2024: 10.1097.

[7]贾洪锋, 邓红, 梁爱华, 等. 川菜菜品的辣味物质分析与辣度分级[J]. 食品科学, 2015 (4): 152-157.[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