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股市搅动不少股民的神经,更有人摩拳擦掌,准备携款入市“冲浪”。
据新黄河客户端报道,在近期发布的判决书中,有人拿800万元托人炒股,对方信誓旦旦还签了保底协议,声称遇到赔钱的情况,立即补足800万元!在损失了267万元后法庭对峙时,才发现所谓的高级“操盘手”根本没有证券从业资格。
国庆假期前后,A股市场绝地反弹火爆“出圈” 资料图
最终,法院判决两位被告连带赔偿原告损失120万余元。二被告的责任是如何划分的?原告是否承担责任?当事人的损失又是如何计算的?本案中有多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诉状中,该案的原告——“60后”女性邓某经朋友认识了“80后”男子尚某,其称自己具有丰富的证券投资经验和庞大的业务市场,可帮助她通过证券投资获得稳定收益。邓某深信不疑,于2023年9月与尚某签订《托管协议》,约定邓某向证券账户出资800万元,委托尚某进行股票交易;为保证原告资金安全,尚某提供60万元担保金放账外;尚某保证原告本金不受损失,如果账户亏损达到约定幅度,应补齐初始资金至800万元;盈利时,五五分成。
上述合同签订后,邓某依约向证券账户转入800万元,尚某向邓某转账60万元作为担保金。合同履行过程中,多次出现亏损金额超过《托管协议》约定幅度的情形,但在邓某催促之下尚某并未足额补齐资金,并称实际由“90后”男子孙某操盘。之后,案涉证券账户持续亏损,至2024年2月春节前夕,亏损金额已近400万元,虽经邓某催促,但尚某、孙某并未补齐资金。
2024年2月,孙某向邓某出具400万元的“欠条”,表示将对所欠亏损债务进行偿还。后尚某继续安排孙某进行操盘,截至2024年2月邓某终止托管时,共计亏损267万余元。
邓某认为,尚某在签订《托管协议》之后,与孙某共同操盘,未能保证原告本金不受损失,未依约补足证券账户资金,且违反原告要求,进行高风险的股票账户操作,导致原告遭受经济损失。孙某作为操盘手,在账户亏损后多次对债务进行确认,应与尚某共同赔偿原告损失。
因此,她向法庭提出以下诉讼请求:依法判令二人向自己赔偿损失本金2675170.86元及资金占用费10254.82元。
判决书显示,原告主张的上述267万元的损失,即案涉股票账户初期资金800万元减去2024年2月26日的案涉股票账户资金余额4724829.14元和60万元的保证金。
法院审理
法院经过几轮审理后,展示了多组证据。针对双方的争议焦点,法院在裁决书中一一载明并厘清。
一是关于《托管协议》中保底条款是否有效、《托管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
对此,法院认为保底条款排除了邓某应承担的风险,且在不承担任何风险的情况下仍约定享有50%的收益,不符合市场规律和公平原则,故该条款应认定为无效条款。但案涉保底条款无效并不影响《托管协议》中其他条款的效力,所以《托管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二是关于孙某给邓某出具的400万元欠条是否有产生债务的效力问题。
法院认为,该欠条系在案涉证券账户发生亏损之后,孙某单方面向邓某出具的欠条。结合法院查明的事实,出具欠条的目的是继续影响邓某,将案涉证券账户交由孙某进行操作。欠条所载明的借款事实并没有实际发生,故对欠条效力不予认定。
三是关于原、被告之间的责任划分问题。
法院认定,一方面,二被告作为受托方均没有证券从业资格,明知股票理财具有高风险性,仍擅自随意接受原告委托从事股票理财,并且向委托人作出了本金不受损失的承诺。在实际操作中,对原告委托的股票理财没有尽到审慎注意义务,给原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二人作为共同受托方,为原告邓某提供股票理财服务,过错责任相当,依法应当对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炒股的老人 图片来自网络,与内文无关
另一方面,邓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其于2014年开立股票账户,2023年开始炒股,对于股票市场风险应有足够的认识。
同时庭审中查明,邓某在委托二被告股票理财期间,邓某知晓案涉证券账户的交易密码及持仓情况,而且对案涉证券账户操作过程也是知情的。
法院认为,邓某作为委托人明知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风险,仍轻信受托人的保底承诺,轻信受托人的股票操作技能,亦存在一定的过错。
综合本案庭审情况,原、被告双方对案涉证券账户的损失应按照过错比例进行分担,法院依法酌定原告承担损失的40%,二被告承担损失的60%。
最终,法院判决尚某、孙某连带赔偿邓某损失120万余元,驳回邓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当事人损失如何计算
庭审中查明,因二被告未按照委托人邓某的指示,擅自于2023年11月20日、21日等操作港股,原告邓某于2024年1月30日修改了案涉证券账户密码,视为原、被告双方已于2024年1月30日解除了委托理财合同。
在后续的股票交易中,邓某在孙某指导下将持仓股票“××格尔”卖出,但该操作行为不能视为原、被告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委托理财合同关系。
原告证券账户损失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30日,即理财合同解除日。损失计算为委托人交付的800万元减去该日账户总资产。原告无法提供当日报告,但提交了次日报告,显示总资产为5384753.04元。
结合两日股票市值差额,法院推算出1月30日总资产为5985125.04元,故认定损失为2014874.96元。原告主张的267万余元的损失计算方法,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记者注意到,法院认定的损失金额的60%刚好是法院判决两位被告赔偿的金额——1208924.98元。
关于被告辩称向原告转账245万元,法院认为上述系列行为系二被告在受托理财过程中的一个操作行为,同时也属于二被告在受托理财过程中对自身民事权利的一种自由处分,在计算原告的损失时,法院不再另行扣除。
另外,关于原告主张的资金占用费,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新黄河记者采访了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希娟。其表示,股市起起伏伏,对于不了解的人更像有巨大吸引力的“漩涡”,许多投资人看中了相关利益收入,却忽视了可能暗藏的风险。对于不熟悉股市行情的人员,容易被所谓的“保底承诺”蒙蔽,继而大量投资。但在此类案例日常处置中,特别是在民事诉讼中,这种“保底承诺”往往不被认可,投资人很可能会面临大额资金的损失。
延伸阅读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牛钰 在国庆假期前后,A股市场绝地反弹、火爆“出圈”,新股民纷纷携资进场,生怕错过这波“泼天红利”。
在这些新股民中,有不少人是即将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00后”。
2001年出生的小陈,今年8月毕业后正式成为“打工人”。为了增加收入,他决定将读书时做自媒体攒下的本金用来学习理财和投资。
学习的机会来得很快。9月24日开始,低迷的A股突然连续暴涨。小陈说:“9月底那几天,到处都有人在谈论牛市,我也想开户尝试一下。9月30日,我的开户申请获得通过,但是当天不能买入。我着急了一个假期,就想赶在10月8日开盘的那一刻赶紧买股票!”
在投资A股的三个交易日后,A股震荡回调。小陈用自己的3万元本金“交了学费”。在经历了一天能亏损2000元,也能回本1000元之后,他开始体验到一点点股市的味道了。
像小陈这样的“00后”,把初涉股市比喻为激活A股“体验卡”。他们这一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天生的体验派。在游戏等网络平台内,他们消费“体验卡”类产品已经是家常便饭,乐于利用有限的体验时间找到适配性价值。
“3天上了3节课,亏了10万块。”
“很有意思的一次体验。”
“跌了我就加仓平仓,降低成本,这就是被套进去了。”
“00后”新股民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着自己有趣的投资故事。在经历短短几天的股市波动后,有人说已经找到了“炒股”与自己的契合点,决定做长期价值投资者;有些人因为真切地感到恐惧,而选择远离资本市场;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为A股“体验卡”续费,观望市场走势再做决定。
有新股民3天亏了10万块 资料图
急切开户入场
开户是“00后”新股民的第一道关卡。
一位证券公司财富顾问称,近期经常会有年轻的投资者咨询开户业务,会询问“万一”“净佣金”等是什么意思。据她观察,最近两周她所在证券营业部开户的客户数量等于去年一整年。在这些新用户里,几乎有一半是“95后”和“00后”。
小陈选择在线上开户。9月27日,在牛市信息流的冲击下,他看到支付宝的理财板块有股票栏目,并且有1分钟极速开户的通道,就很快按步骤开立了证券账户。但他并没在意是什么证券公司,也不知道证券交易的佣金手续费是多少。
小陈更在意的是,自己9月30日开户申请通过的当天不能买股票,错过了低位入场的节点。在国庆假期里,他想寻找股票配资的渠道,打算加杠杆入市,但是筹资未果,只能先以现金入场。
22岁正在读研究生的宁山通过支付宝渠道开了股票账户,激活了自己的A股“体验卡”。在与其他投资者沟通后,他才知道每一笔买卖交易会产生最低5元的佣金费用。宁山觉得有点好笑,因为自己只试着投入了100元买科创板50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买卖加起来就会产生10元的交易费用,“入场自带10%亏损”。
宁山发现,他有几位同学把手里的钱全部放入股市,还看到有不少网友发短视频说要贷款炒股。
小熊在10月3日提交了开户申请。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安排,对于10月1日至8日提交申请的新开证券账户,于10月9日起可用于交易。
小熊预约赎回了20万元银行定期理财产品,计划全部投入股市。但资金不会立即到账,股票账户也无法立刻参与交易,他有一种“钱从眼前”溜走的感觉。
近期,像小熊、小陈这样急于开户入市的新股民数量激增。经济观察报从多家券商处了解到,此轮投资者开户的数量成倍增长。中国银河证券表示,从9月30至10月8日,该券商线上累计开户超过10万户。广发证券表示,其日均开户人数较本轮行情之前出现几倍增长,线上开户数超过线下。中金财富表示,国庆期间,其开户峰值增长接近2倍,国庆节后交易日的开户量较日常开户量增长3倍以上。
初涉股市
10月8日一早,宁山想分散购买个股和ETF,在10点07分至10点20分提交了9个委托申请,但一直没有显示委托成功。
10月8日,A股开盘全线大涨,全市场逾5330只个股上涨,上证指数直接冲到3674.4点,高开10.13%,近千只股票竞价涨停,超百只宽基ETF涨停。
直到10月10日晚间,宁山才知道那天早上是因为要买的标的涨停了。自己才买不进去。
小陈说,在自己第一天交易股票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委托价,点进交易界面就开始买,推荐什么价格就直接提交委托单。后来他才知道,委托价可以自己调整。
新股民都会思考第一天买什么股。
宁山选择的是科创板、创业板ETF,因为他的研究方向与AI(人工智能)有关。今年8月,看到百度的无人出租车萝卜快跑开始在城市投放使用,他觉得这是技术落地的实践,也意味着一个新的风口。所以,宁山入市首日选择的是收益排行榜前列的科创基金。
小熊是一个程序员,也是一个电子产品“发烧友”。他觉得一些与电子技术硬件和设备相关的科技股很有发展前景。在10月9日当天,小熊半仓买入两只科技股。他的情绪跟着K线图的变动起落,一会大喊“站起来了”,一会又埋着头怀疑自己是不是“韭菜”。
第一天入市的小陈将账户内一半的资金用于购买某白酒股,成本价154.86元/股,原因是该股在涨幅较快的排行列表里。小陈认为这只个股的走势相对平稳,而且还没涨到此前的最高价(超过200元/股),起码有长期持有可以回本的希望。“凭心情挑选的创业板ETF,就是因为看到能有20cm的涨跌线,能多挣钱。”有新股民表示自己是为了追高而来,对ETF、热门股票都会加仓。
10月9日后的两日大盘震荡调整 资料图
“交学费”
10月9日,A股超5000只个股下跌,上证指数下跌6.62%,收于3258.86点。此后两日,大盘震荡调整。
在经历市场的波动后,新入场的投资者第一次感受到了“被套”的恐慌。很多新股民在互联网平台上吐槽自己的遭遇:“节后第一天赚2000元,第二天赔19000元。”“我是新股民,今天买入的怎么不能卖啊,亏了6万元了。”“昨天的新股民,今天已经成为老股民。”有投资者感叹,现在每个老股民都在等待“解套”。上述资深投资者估算,10月8日早上进场的投资者,如果站错队,至10月9日收盘已经亏损了15%至20%。加了“杠杆”入市的投资者,估计已经“还不起”利息了。
有的新股民陷入了“死套”。一位2000年出生的新股民称,自己听专家的“忽悠”,全仓买了50万元的股票,结果这两天亏了10万元。
另一位新股民称,自己10月8日早上全仓投入了一只白酒股,但之后这只股票一直大跌。自己没有空闲资本再加仓,只能眼睁睁看着股票一跌再跌,又舍不得卖。他说:“万一涨了呢?那我不就白扔了两天钱?”
10月9日收盘,小陈持有的白酒股浮亏了2175.3元。小陈跟朋友学习了在一只股票上“做T”赚取差价的操作。他在145元/股的价格时又买入了100股上述白酒股,之后以150元/股的价格卖出100股。他说,“这100股是挣了500元钱的,原先持仓的部分打算先留着,等涨到160元/股以上再卖。”
小熊记得,自己十年前就在《股票作手回忆录》中了解到了这种方法,所以现在会在低点买入,稍高点再卖出。但这种方法不能清仓,需要长期持有才能让自己持有的科技股寻求回本的机会。
“炒股,很多人就是抱着短期投资的心态,一直盯着走势,战战兢兢的。”宁山觉得,自己现在还只是个学生,不会将时间耗费在炒股上。但是他对资本市场还是很有信心的。作为一个工科学子,他觉得中国科技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就需要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未来会有无数的AI落地,会有无数类似比亚迪、宁德时代的股票诞生。机会会有的,不过那种疯狂投资的热情还是得谨慎对待。
小陈觉得,这波行情可能会过去,但是也可能会涨回来,这些闲置的资金可以放在这里。虽然是新股民,但是小陈已经有一些老股民的淡定心态。之后他会定期投资一部分国有企业的股票,长期投资,而不是短炒。在小陈看来,这段时间通过杠杆入市而大亏的一部分新股民会被清洗出资本市场,不会留下来做长线投资。而如果某个行业失去发展前景,他会选择尽快退出。
投资热情已有消退的小熊,将自己的17万元又存回了银行。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低,但是他心里踏实。
不过,小熊也没有失去信心,“被套得问心无愧。这个市场有人出去,也总有人要进来。”
在新股民密集入市的10月8日至10日,多家券商陆续致信新入市的投资者。例如,中信证券说,莫着急,走稳些;中金财富说,不忘初心,以终为始;国信证券说,行稳致远,方得始终;中国银河证券说,稳住!好心态才是王道;招商证券说,普涨不是常态,最终比拼的是认知。
券商们急于告诫新股民们“莫着急”,要有明确的投资目标,不要抱着“抢快钱”的心态入市,要做有纪律的投资,而不是情绪的投资;同时要做好资金规划,用闲钱投资,不要孤注一掷,不要让投资反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