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有这样一位老中医,他的名字与脾胃病的治疗紧密相连,他的医术与医德为无数患者所称颂。他,就是国家级名中医——蔡淦。

蔡淦生于1938年的上海,自幼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6年,他顺利考入上海中医学院六年制本科医疗专业,这所学院前身为上海名医丁甘仁创办的中医专门学校,汇聚了当时中医界的诸多名家。

在这里,蔡淦得到了童少伯、程门雪、张伯臾、张羹梅等沪上名医的悉心栽培,为他日后的中医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后,蔡淦选择留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生涯。

这一干,就是五十多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蔡淦始终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每周坚持门诊,查房,用自己的医术为无数患者带去希望与健康。

在中医内科领域,蔡淦尤其擅长治疗脾胃病。他深知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他总是格外用心。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蔡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诊疗风格,他提出了诊治脾胃病的“三观”理论:整体观、动态观、平衡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体观,是蔡淦在治疗脾胃病时始终坚持的原则。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脾胃有病,往往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

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他不仅要关注脾胃本身,还要考虑到其他脏腑的情况,做到全面调理,整体治疗。

动态观,则是蔡淦根据病情演变而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的体现。他深知病情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他总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平衡观,则是蔡淦在遣方用药时最为注重的。他认为,药性之间的平衡、人体气血阴阳之间的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因此,在用药时,他总是精心配伍,力求达到药性间的平衡,以及人体气血阴阳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淦的这一“三观”理论,不仅在他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在他的学术研究中得到了升华。他先后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局级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其中,他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他运用纯中药的方法,成功治愈了众多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并成功阻止了萎缩性胃炎转化为胃癌,为中医脾胃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除了在临床和科研方面的卓越成就外,蔡淦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教育家。他的著作,如《实用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脾胃病学》等,都是中医内科医生和爱好者的必读之作。

这些书籍,不仅总结了蔡教授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更是他“三观”理论的生动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深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因此他始终将培养中医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他先后培养了数十名博士和硕士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各单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还借助全国名老中医工作室、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工作室等平台,以团队带教的新模式,为上海培养了一批中医内科学专家和后继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蔡淦的眼中,中医不仅仅是一门医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哲学。他深信中医的精髓在于“治未病”,即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因此,他在治疗脾胃病时,总是注重调理患者的整体状况,而不仅仅是针对症状进行治疗。他常说:“中医治病,就像园丁修剪花草一样,要细心、耐心,还要懂得欣赏花草的生长规律。”

蔡淦的这种理念,不仅体现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也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自己的生活就十分规律,饮食起居都很有讲究。他常说:“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要想身体健康,就要先养好脾胃。”

因此,他在饮食上总是注重营养均衡,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同时,他还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状态。

如今,已经80多岁的蔡淦仍然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用他的医术和医德为无数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他的“三观”理论也已经成为中医脾胃病治疗领域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