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寻访好中医,近期我们在山东打听到有位85岁的老中医,行医逾60年,退休后仍被当地人民医院返聘,擅长治疗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几年前,他受徒弟邀请再度出山,至今仍坚持坐诊带徒。满怀着敬意,我们前往临沂市郯城县拜访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蔡承勋。
上午正值8点钟,在人群熙熙攘攘的红花镇上,坐落着一家药店,蔡老先生已经坐在诊桌前,准备开始一天的日常工作。
老先生看病有自己的一套理论,要注意看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拿感冒来说,它是受风寒引起的表症,而如果病情深入到身体里面,那就是里症了。还得分辨是寒症还是热症,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就不一样。
如果病人吃凉东西以后他又拉肚子又腹疼又怕冷,那这就受凉了,就是寒症;如果他大便秘结,口干口苦,那就是里边有热,属于热症。久病的人通常会变得虚弱,这是正气受损的表现,称为虚症如四肢无力、少气乏力等;而像疼痛、大便干燥、口渴等症状,就属于实症了。
“病人要是有腹疼的问题,您可以进行轻微的按摩,他要是感到疼感有所缓解,这就是一个虚证,如果你手往上一放,他感到不适,甚至把你的手打掉,这一定是实证。这个时候在去具体辩证是那个器官出了问题。如果要是咳嗽喘有痰,那都在肺部;如果是恶心呕吐或者腹泻,那是在胃肠道;如果他出现小便黄、口苦的症状,那很可能他在肝胆......”蔡老先生说道。
在蔡老先生看来,虽然中医里病症种类繁多,但真正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医生并不多。
“我个人并不喜欢夸大其词,说自己能治各种疑难杂症。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专注于那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比如感冒后长期不愈的咳嗽、冠心病、肠胃病、肝胆问题,还有失眠和焦虑等,这些才是我们真正能帮到患者的。”
中医里分为经方和时方两大流派。蔡老先生倾向于经方,就是选药要少而精,效果还要好。能不开的药就不开,治病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样所有症状就都会消失了。
在过去的从医生涯里,蔡老先生遇到过很多肝胆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肝炎,有些会发展成肝硬化。
“我记得有一个病人,因为腹部疼痛来找到我,通过望诊我发现他已经有了轻度腹水,但医院的诊断一直是慢性胃炎。我让他去做B超检查,他起初很疑惑,认为自己是胃病为什么要查肝脏,但最终还是去了。结果查出是萎缩性肝癌,进一步确认是肝硬化。”
这个例子也让蔡老深刻地认识到,中医说的“治病必求其本”非常重要,无论病情大小,都要查清发病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蔡老先生给病人抓药有“三不”:没有实证不开药、绝不多开药、绝不延药期。
他的徒弟说:“蔡爷一开始来我这就说了,给定指标他就不干,他只看病不为赚钱。他总强调虽然我们也需要用钱来维持生活,但医者绝不能坑人。”
治病不为赚钱,那是什么支撑耄耋之年的蔡承勋坚持每天来坐诊带徒呢?
蔡老说,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医生,从小跟在父亲身后的他,耳濡目染下也踏上了学医之路。父亲的谆谆教诲让他深刻铭记,将救死扶伤、善待病人的精神一直贯彻至今。
说到父亲,蔡老不禁回忆到:父亲生活在解放初期,那时各方面条件都相对落后,医学领域也不例外。然而,父亲却潜心钻研,致力于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几乎都能治愈,因此在当地享有一方名医的美誉,威信颇高。直到94岁去世时,当地村民还为他立了一块功德碑,以歌颂他的贡献。
蔡老在医院工作二十年后转至卫校任教。在教学期间,他严谨治学,发现了医学名词误读问题并发表指正论文。他研究了小儿腹泻治疗课题,针对喂药困难问题提出了中药六君子汤和外治法,相关论文获学术认可,并在徐州医学杂志等多刊发表。
在医院当医生时,他全心全意为病人着想,视病人如亲人,时刻关注其病情与生活。在学校当老师时,他严谨治学,以身作则,注重医学理论与教育。不管是在就诊室里还是三尺讲台前,他始终全力以赴,无私奉献,将为人民服务做到极致。
现在,老先生正引领着徒弟王成保在中医的道路上不断学习和进步。他向年轻一代传授心得,指出好医生的三大要素:诚实正直、勤奋好学以及对待患者充满关怀。他将自己一生的所学所悟无私地传递给更多年轻人,期望他们秉持着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解救更多饱受病痛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