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10月13日讯 有街道介入的园家社协同育人新模式在成都实践,通过园家社区协同育人探索社会治理新解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0月12日下午,以“家在石羊,‘育’见未来”为主题的家园共育“种子教师”培训及启动仪式在成都高新区石羊第四幼儿园举行。本次活动由成都高新区石羊街道办事处主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来自石羊街道的相关负责人、各幼儿园园长及种子教师、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出席启动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街道介入,撬动社会治理新解法的成都经验

石羊街道的“家长工作坊”,充分发挥街道的整合作用与幼儿园的龙头作用,通过培训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家长志愿者,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院落为阵地,为辖区3-6岁幼儿的家长提供科学、系统的育儿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启动仪式共遴选了38名来自石羊街道学前教育的骨干教师作为“种子教师”参与培训,并发布《3-6岁幼儿家长教育指导手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羊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负责人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今后将以此手册为抓手,深化园家社协同共育的实践探索,推动手册内容在家长工作坊中的应用,使其成为园家社协同共育的重要工具。”

据悉,从2023年开始,石羊街道“家长工作坊”1.0版本已开展。这次项目开展在1.0版本基础上进行了升级。石羊街道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学术支持,结合街道的实地调研情况针对3~6岁幼儿的家长编写了《3-6岁幼儿家长教育指导手册》。并对遴选的种子教师进行培训,种子教师充分发挥校级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以学校为范围带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形成一支队伍。再由教师队伍走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走进院落,走近家长,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活动特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提供学术支持。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石羊街道家庭教育工作坊的启动,通过街道的介入,解决了老百姓在“园家社”协同育人中最后“零公里”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发生的问题,最后还是要回归到街道回归到社区,回归到院落里,才能解决老百姓真正面临的教育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学前开始,打造“院落里的幸福加油站”

成都高新区石羊第四幼儿园行政园长陈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6月,成都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印发《成都市3-6岁儿童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强调建立园所、家庭、社会、行政‘四类主体’协同养成儿童良好习惯的机制,这意味着家庭和社会的角色在儿童习惯养成教育中被进一步强化,也反映了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作用的高度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丽园长表示:“《方案》中不仅明确指出要加强对家长的培训和指导,还强调要建立家园共育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确保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同时根据家长的参与度和配合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从而不断优化家园共育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园共育领域专家彭奕为作《3-6岁幼儿家长教育指导手册》解读,并为种子老师展开主题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奕老师表示:“3~6岁是孩子从家庭走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孩子初步进入学校这个社会机构中开始接受教育的非常关键的时期,是孩子人生的奠基阶段。以前大部分家长的注意力集中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往往会忽视学前段的教育。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段的教育做好了,以后的教育中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次活动从政府层面关注到了学龄前阶段教育对孩子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石羊街道负责人介绍,目前石羊街道辖区内的3~6岁的幼儿有1万多人,这也就意味着有三到五万的学前家长,绝大部分家长都是中青年群体。在社区治理中,中青年群体往往容易被忽视,“家长工作坊”项目以教育为切口,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实践新模式,为社区治理中青年群体发声提供了新的渠道。目前“家长工作坊”从3~6岁学龄前开始进行实践探索,等学前段的机制成熟以后,下一步也会考虑扩大辐射群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庭教育中发生的问题和冲突,学校很难在第一时间解决。培养种子教师的重要性在于,解决家庭教育问题能够真正地落实到院落里,这就是“院落里的幸福加油站”。院落里家庭教育冲突解决好了,社会治理也会更加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家庭、社会、社区共画教育同心圆,石羊街道的实践探索是园家社协同育人的一次全新模式,以教育为切口提供了社会治理的新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