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环比持平。尽管食品价格涨幅有所扩大,成为支撑CPI保持同比上涨的主要动力,但受非食品价格下降拖累,9月CPI同比涨幅较8月回落0.2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消费需求不足是当前物价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展望10月,在一系列增量政策的支持下,消费者信心有望得到有效提振,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预计CPI同比可能回升至0.6%左右。
9月CPI同比涨幅回落
9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4%,环比持平。
具体来看,9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继续成为支撑CPI保持同比上涨的主要动力。
9月,食品价格上涨3.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2.9%、16.2%和6.7%,涨幅均有扩大;牛肉、羊肉、鸡蛋、鸡和奶类价格降幅略有扩大。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表示,受季节性因素和节日因素支持,食品价格上涨有效带动CPI同比涨幅连续8个月正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与前一个月相比,9月份CPI同比涨幅比8月回落0.2个百分点。对此,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这主要受出行等服务价格和能源价格快速下行影响。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9月,非食品价格同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2%。非食品中,能源价格降幅比上月扩大2.5个百分点至3.5%。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新能源小汽车和燃油小汽车价格降幅均有收窄。
另一方面,9月CPI同比涨幅收窄的主要拖累还来自服务价格。冯琳表示,伴随暑期过后旅游出行减少,加之在供应充分、消费需求偏弱等因素作用下,9月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环比降幅超出季节性,同比跌幅扩大,其中旅游CPI同比为-2.1%,出现近39个月以来的首次同比负增长。这带动当月服务CPI同比涨幅降至0.2%,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创下近42个月以来最低,意味着消费需求不足或正在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扩散。
总体来看,目前价格水平仍在低位运行。“在商品和服务供应比较稳定的背景下,消费需求不足是现阶段物价水平明显偏低的主因。”冯琳如是说。
10月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
展望10月,随着我国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消费者信心和预期或得到有效提振,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
国新办10月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从内容来看,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多个方面,针对性强、超出预期。
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与四名副主任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加强政策预研储备,适时推出一批操作性强、效果好、让群众和企业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举措。
另外,国庆节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一行一局一会”新闻发布会,一系列会议召开,一项项利好政策的推出,使得市场预期已有明显改善。
冯琳预计,接下来财政政策将通过增发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对居民消费提供较大规模的补贴。需要指出的是,下一步决定CPI走势的最重要因素将是楼市何时企稳回暖,这对当前居民消费信心的影响最大。
庞溟认为,在近期存量政策有效落实、增量政策加力推出的组合拳作用下,预计消费者与生产者信心和预期将有效提振,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社会需求将进一步稳中有升。
对于10月CPI,冯琳认为,伴随上年同期CPI基数回落,加之“十一”长期消费需求释放,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会对居民消费有一定提振效应,前期对整体物价水平拖累较大的工业消费品价格跌幅有望收窄,预计10月CPI同比可能回升至0.6%左右。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张亭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