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巨鹿的玉米地,有十二位特殊的“护士”。在他们的细心“护理”下,这片常年缺乏精细管理的老地块,变成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示范田。上图最右边的这幅照片是董营浩,他可算是这群玉米“护士”的护士长。老董不仅仅是官亭镇前董营村的村支书,也是此次接受测产地块的种植户。
老董书记敢当先,在村子里可是出了名。今年,他率先在自己的玉米地上使用一穴双株技术,想试试“一增三改三培育”种植新模式,到底能不能助力粮食增收,助力实现“吨半粮”。
这一新模式经由德州农业科学院团队根据玉米需肥需光特性总结。一增是合理增加密度;三改用播种机来实现,改窄行为宽行、改单粒为双粒、改单一化学肥料为有机肥和化学肥料配合施用;三培育是培育壮苗、培育健壮植株防倒伏、培育青枝绿叶活杆成熟促粒重。该模式也是中和农服“四新”中,新技术的具体体现。
之所以被称为玉米“护士”,是因为这12位站长对玉米地十分尽心负责,有妇女主任,也有新农人,还有年逾七十岁的种地标兵。虽然角色各异,但他们都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新服务精细化管理程度高,是缺乏科学田管的农户最贴心的好帮手,对玉米的关照更是实现“护理”化,将新技术真正实现落地。
而这些玉米“护士”,其实背后有着一群玉米“医生”。中和农服四新计划中,新农业整合科研院所等服务上游资源,为中小农户提供各环节农业服务。这些玉米“护士“们也带着农户,用起了手机上的乡信助农APP,通过大数据提醒农民农事活动安排,进行市场信息推送等。
老董书记,这位“护士长”3年服务超过9000亩,自己家的这块地,今天一共收割了2.05亩。收割机轰隆隆穿梭过玉米地,饱满金黄个大均匀的玉米,被两辆拖拉机载着上了地磅。
亩产2661斤,老董的这块地,让在场的各位都竖起了大拇哥。“相当满意啊,明年更要推广这种新模式”,玉米“护士长”老董说,明年他打算“护理”更大的玉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