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安元年(196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实施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直至他去世后,其子曹丕继承魏王位,并迫使汉献帝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曹丕,从而建立了魏国,标志着汉朝统治的终结。
在这短短的25年里,曹操成功击败了袁绍、袁术、韩遂等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尽管他未能战胜东吴的孙权和西蜀的刘备,但他亲手终结了汉末军阀割据的局面。曹操的官职也一步步提升,逐渐侵蚀了汉朝的传统体制,从司空、丞相,到掌控十个郡国的魏公,再到享受天子礼遇的魏王。他公然违反了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规定,以及汉高祖所立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制度,其势力之强大,已使汉朝名存实亡。
关于曹操为何至死未废汉自立为帝,《魏氏春秋》记载了一次曹操面对臣下劝其废汉自立时的言论。他将自己比作周文王,暗示即使自己有天命成为明君和千古帝王,也难以统一天下和代汉自立,但希望其子能完成他的心愿。
有人认为,曹操之所以不废汉自立,是因为得不到当时士族阶层的支持,连多年追随他的尚书令荀彧、军师荀攸等功臣都反对他侵蚀汉朝传统。也有人认为,曹操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忠臣形象,他曾向汉献帝写下《述志令》表明自己绝无二心,以求青史留名。
然而,无论曹操当时是因时势所迫还是真心无二意,可以确定的是,他至死名义上仍是汉朝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