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一架美军轰炸机把39军115师指挥部炸塌了。一个战士吓得手里的碗都掉了,一边跑一边喊:“不好啦!王师长被埋了。”军长吴信泉得知,自己麾下的猛将王扶之被埋,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要把王扶之救出来。”

第一时间,王扶之的老搭档沈铁兵立即派出工兵连,冒着敌机的轰炸,挖掘倒塌的工事,力图把王扶之救出来。这已经不是王扶之第一次在朝鲜遇险了。第四次战役的时候,由于天气太冷,王扶之和大家挤在一个防空洞里面,烧了一盆木材火来取暖。

搜图编辑

没想到第二天,大家见王扶之还没有醒,便去叫,没想到几人全都中毒昏迷了。大家立即把几人从防空洞里面抬出来,到外面去吹吹风,几人这才幸运地捡回一条命,如果晚一点,后果不堪设想。现在王扶之被埋在坑道里,生死未卜,大家都为他担心。

指挥所的坑道为了防空,挖得又深又长,而且只有一个洞口。炸崩的山石把洞口填满了,这给挖掘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工兵连的战士们,一个班一个班的,冒着敌机的轰炸,二十分钟换一次,轮流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慢地洞口的山石被清理了一些,也挖出来几个人,但是都不是王扶之,而且这几人都因为缺氧,已经没有了气息。再继续深挖下去,坑道却没了动静,也再也找不出人来,大家只能加快速度,一直挖到天黑,还不见,大家开始着急起来。

工兵一直轮流挖到了天亮,还是没有消息。早饭之后,沈铁兵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让人抬来了棺材,这是个棺材特别的长,是连夜赶做的,因为王扶之一米八几的大个,所以棺材只能特制。等了一会,沈铁兵最终决定,向军长吴信泉报告消息:“有人认为,挖下去的希望不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信泉沉默许久,最后严肃地说:“你们一分钟都不能停,人力不够,我可以派工兵营去。”这个时候各师师长也来到吴信泉的指挥所,打听王扶之的消息。吴信泉有些伤感地说:“看来,我们要做好送花圈的准备。”

上午十时,四架轰炸机又来到115指挥所附近轰炸,高炮连把其中的一架轰炸机击落,轰炸这才停止。挖掘工作继续,一直挖到了下午三点多,这个时候离被埋已经过去了30多个小时,沈铁兵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王扶之生还的希望不大了。准备忍痛放弃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工兵连的一个战士,在挖掘的时候,看到有两只苍蝇,从缝隙中飞了出来,他高兴地大喊:“有两只苍蝇飞出来了,里面一定还有氧气,师长他们可能还活着。”此话一出,马上给了大家希望。沈铁兵也难得地露出了笑容:“快,继续挖,多叫些人来,突击挖掘!”

大家鼓足劲,挖了整整一个下午,一直挖到晚上十一点钟,王扶之等三人,终于被发现,并且都活着。经历了39个小时的挖掘,大家终于找到了已经奄奄一息的王扶之。大家看着担架上的王扶之,直言:“师长正是福大命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信泉得知王扶之获救的消息之后,兴奋万分,对着电话大喊:“告诉沈铁兵,让他马上把王扶之送到我这里来,把我住的地方,腾出来给他好好养伤。”挂了电话,笑脸依旧挂在吴信泉脸上,他转头对通讯员说道:“你去请王扶之的妻子曾毅到这里来,照顾他。”

安排完一切之后,吴信泉高兴地走出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位正在等消息的众人:“各位,我把上午对大家说的话收回,那些话作废了,王扶之得救了,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一听,也都高兴的笑了,其中有一人说道:“这个王大个,打仗的从没危险,倒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把我们吓了一大跳。”

王扶之大难不死,后来成为了将军,至今健在。在回忆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时,王扶之激动地感叹道:“如果没有那两只缝隙中飞出来的苍蝇。我的命恐怕早完了,39个小时呀,这是39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战争,打出了我军的威风,也诞生了许多的英雄人物。连美国人在自己写的有关于朝鲜战争的书籍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正如美国作家约瑟夫·古尔登,在《朝鲜战争未曾透露的真相》一书中所言:“朝鲜战争是美军永远的伤疤。”

如果你对朝鲜战争有兴趣,我建议你读一读这本书。去年开始有关于朝鲜战争这段历史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但是都难以真实反映那段艰苦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书成书于朝鲜战争结束三十年后,作者约瑟夫·古尔登先后走访了当年的参加者,上至将帅,下到普通士兵,掌握了一手资料,加以不断解密的朝战文件,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为我们全方位,详实地展示了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此书曾经内部发行,很快就成为了王树增等研究朝鲜战争作家的重要参考资料,二十年后公开发行,更是久经不衰。喜欢的读者,可以读一度,花一顿饭,或者一条烟的钱,得到一本好书,感悟历史,受益匪浅,也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