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慷慨解囊的朋友们的打赏,我的推荐,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一直是我坚持的动力,非常感谢!
中国一直是教育大国,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隋文帝开创科举制度,再到高考成为鱼跃龙门的标志。教育影响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更深入到了我们的骨髓之中。
可是,在近20年以来,却几乎很少有电影能够以父母的角度,去看待子女学习的电影。而自从印度电影《起跑线》上映以后,就像打通了中国人的任督二脉一样,黄渤的《学爸》、邓超的《银河补习班》,以及沈腾马丽的《抓娃娃》都成了此间代表。
《抓娃娃》更是在票房与口碑上,都实现了极为巨大的增长,成为今年暑期档唯一的光,也在最近上线了流媒体。
《抓娃娃》由彭大魔、闫非、林炳宝编剧,闫非、彭大魔执导,沈腾、马丽领衔主演,于2024年7月1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在据传制作成本3亿的情况下,在暑期档一举拿下33.26亿人民币的票房,冠绝2024年暑期档!更暂列2024年华语电影票房排行榜第3名,在国庆档拉胯的现实情况下,《抓娃娃》几乎确定为今年华语票房排行榜第3名。
目前,在豆瓣上有54.5万人为其打出了7.3的评分。有11069个赞的评价称:“别谈意义,别想太多,搞笑就值得五星”。
除此之外,有不少影迷因为搞笑,以及整体故事在童话背后的黑暗而陷入深深恐惧,就像以加害者的视角重新看了一遍《楚门的游戏》一样。但是,抛开因为爱意背后而隐藏的冷血与残酷以外,电影本身其实是割裂的,是拧巴的,是恶心的!
以落雪的个人观感来说,《抓娃娃》的烂,在于电影没有任何新意,它只是在重复曾经的“抄袭+炒冷饭”套路,在成功者的基础上以近乎抄袭的微调手法来呈现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一种取巧,同样也是对原创群体的一次亵渎与侮辱。甚至可以说这已经是开心麻花的一种常态,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倒退。
除了投机取巧以外,本片在故事上也产生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割裂感,这种割裂既是故事内容上的割裂,也是电影结构上的割裂。整部电影所有人物莫名其妙,故事内容东拼西凑,内核反复横跳,看一部电影,就像是看好几部电影一样,属于是一部典型的烂片。
从《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到如今的《抓娃娃》,中国人可能真的苦太久了,只要是有着喜剧外衣的电影,都能给高分好评,简直就是对中国电影生态的一次极大破坏!
以下严重剧透,建议没看过的朋友,先去看本片,再来看落雪推荐!(没有渠道的朋友,可以在菜单主页点击落雪观影)
1、可耻的翻拍
2023年,中国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国产电影的全面崛起,而是翻拍电影迎来了鼎盛时代,甚至2024年的冠军电影《热辣滚烫》,也是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
而整个翻拍界,最重要的两大泰山北斗,其中之一就是开心麻花。
从《西虹市首富》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再到《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与《超能一家人》,开心麻花在翻拍的路上越发娴熟。同时,也带动了翻拍界的另一大泰山北斗——陈思诚的崛起。
2023年6月22日,陈思诚的电影《消失的她》上映。本片上映后,话题热度奇高,票房更是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拿下35.23亿的票房。但本片却深陷抄袭风波之中,官方虽然澄清说买了俄罗斯电影《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的版权。然而诡异的是,落雪除了在电影里看到《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的剧情以外,还看到了《消失的爱人》、《看不见的客人》、《碟中谍6》的身影。
可以说,从《消失的她》开始,华语抄袭电影进入融合抄袭(或翻拍)的年代,陈思诚与开心麻花相辅相成,一起迎来了变革时代!
《抓娃娃》的烂,其很大程度上是对电影工业的取巧,更是对电影工业甚至全社会所有认真做原创的人的侮辱。这种侮辱并不具体,却会散发一种极其危险的信号,让每一个人都不再思考、不再创造,只是对原有内容进行修改删减。
电影《抓娃娃》虽然是一部独立的原创电影,但是明显有着与《消失的她》一样的融合问题。首先,为孩子考虑想让孩子考上好学校的核心点就与印度电影《起跑线》一致,不过,也可以说是《起跑线》再次激发了中教育电影的再创作;其次,为主角制造一个乌托邦幻境,然后主角在这个环境中经历信任—怀疑—爆发—反抗,四个阶段的设定,简直就和《楚门的世界》一模一样。
但是《抓娃娃》的主观视角却不是在被骗的男主身上,而是直接告诉观众男主是被骗了,遇到了一群“演员”的设定,又与2019年的俄罗斯电影《富二代》极其相似。
因此,可以说《抓娃娃》就是《起跑线》+《楚门的世界》+《富二代》的究极融合怪。导演以这3部电影为核心框架,并在这些框架上对部分剧情进行修改,从而创造了一部全新的原创电影。
这种融合比抄袭翻拍要更为温柔与稳妥,但同样也是对认真做事人的一种侮辱,因为它的本质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把原来的东西删减一下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甚至有些地方还极其生硬。
比如,加深青年马继业怀疑种子的,是瘫痪奶奶在篮球场上与年轻人一起打篮球却被发现的故事,这点与《楚门的世界》中楚门发现其去世的父亲复活了一样。但是假瘫痪奶奶打篮球的设定就极其不合理,尤其是近景时那运球明显不流畅地动作,更是说明了电影故事的刻意。
另外,这部电影的烂,其实不仅仅只是究极融合的问题,更是多核心剧情相互抵制、冲突带来的观感割裂问题。
2、割裂的观感
《抓娃娃》的割裂,其实是对电影核心主旨的割裂,与于和伟的《二手杰作》有着非常相似的问题,但造成二者结果的原因却大相径庭。
《抓娃娃》在电影核心主旨上极其模糊,甚至可以说是极其对立。在马继业小时候,全片呈现出一种苦难锻炼人的感觉。尤其是通过马继业学生时代与幼儿时代的形象变化的对比,更可以看出马成钢的决定是多么正确。马继业也从一个被宠坏了的纨绔孩子,变成了一个十项全能的好孩子,虽然吃了不少苦,却为马继业锻炼出了一颗不断奋斗的内心。
另外,马成钢对马继业使用PAD可以7天无理由退换货,以及看着自己的儿子挨打以后的处理,甚至包括教会儿子管钱,如何以逆向思维学会赚钱,可以说是非常正确。
“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自尊心一文不值,也是他将来掌管企业的必经之路,权力一大欲望就多,欲望一多就经不住诱惑。就为玩个游戏,他就敢把所有的家当都拿去投机取巧,那我就必须给他上一课”。
可以说电影前半段的核心,其实导演是在推崇马成钢的“穷养”观念。不论是马继业的无所不能,又或者是买平板、捡水瓶,都是对这一内容的补充。但是在马继业长大以后,电影从主旨、内容上都对原有内容进行了一次极为彻底的颠覆。
首先,这种长时间、大跨度的假装表演,本身就是对观众智商的一次侮辱;其次,时间跨度一般是对电影内容的延续与展现,比如在武侠片中是小时候拜进山门,然后不断努力,长大以后小孩子已经成为了高手,可参考《太极张三丰》。但是,本片的长大却并不是对马成钢“穷养”观念的肯定,而是以《楚门的世界》一般的视角,对此前所有的故事进行一场堪称清洗的颠覆。
在长大以后,我们发现马成钢“穷养”儿子的所有初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论是奶奶突然死亡、在自己家装佣人、还是找失踪的马继业,其初衷都已经从让马继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变成了弥补马成钢没有考上清北大学的遗憾。
小时候的欺骗是善意的,是为了让马继业成材,这种成材不单止学习,还有品性、见识、思维模式上的成材。但是到了青年以后,就变成了赤裸裸的欺骗,没有了能够支撑马成钢这样做的理论基础。
也就是说电影前期在鼓励“穷养”,后期又在批判这种极其恐怖的“穷养”,那么问题来了,这部电影究竟是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不论是说话还是做事,都含有一定的目的性,哪怕发呆、放空都是为了舒缓精神,而这种前后矛盾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对故事内容的一场严重破坏。等于观众听了2个小时的话,结果最后完全没有明白对方到底想讲什么内容。
这种前后矛盾,来回跳跃的主题既让主题混乱,也让依附于主题上的故事内容变得混乱与无序,让电影存在一种极为强烈的割裂。尤其是电影后半段以及电影最后对马成钢夫妇,以及马继业的塑造,更是让这部电影变得极为低智与恶俗。
3、恶俗的设计
这部电影的前半段有多觉得马成钢的策略英明,就会在后半段有多讨厌后续剧情。电影前半段是一部励志片,而到了后半段就突然转变为悬疑片,而且这种悬疑极为刻意与做作。
比如,几十岁的奶奶无缘无故,没有任何铺垫就去打篮球;马继业已经发现了各种问题,且马成钢也发现不好哄骗了,可愣是不给孩子说实话。
另外,电影最恶俗的一点,其实是电影结束以后的彩蛋,在彩蛋里马继业以705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了体育大学,但是他在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不仅连第三梯队都跑不进去。甚至还会在看到空水瓶的时候忘记比赛,而直接去捡水瓶了。
这等于导演认为马继业童年在体育场捡瓶子是爱上了捡瓶子,而不是思维模式上得到了转变,这就是对整部电影最大的背叛。
这种背叛一方面否认了马成钢的教育,同时也否定了马继业的聪明,甚至包括他能发现其父母骗他的局都不是思维模式转变的功劳,只是在以一种极为恶心、无理、毫无根据的方式输出一种莫名其妙的价值观。
最后,就说一下豆瓣评论最多的“恐怖父母”理论。这里的恐怖,尤其是最后的那句“给个妹妹弟弟”都有非常严重的故意嫌疑。不能因为这句话以及马继业受到的恐怖监视,就去否定孩子应该在苦难中成长的设定。
比如,现在大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极为溺爱,导致孩子专横跋扈,被其余家长联合起来让其退学,这样的孩子难道不应该让其吃点苦头,转变思维模式吗?难道还要供起来,让他为所欲为吗?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感谢各位老师的打赏,相比于不多的几元钱,落雪更欣喜的是我的想法、我的认知能得到您的肯定。茫茫人海,能得到您的欣赏,是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无以言谢,却也只能说一声,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