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

一个未成年孩子,竟然为了一个手机,当街和自己的亲妈扭打在一起。

10月8号,四川乐山的一则视频引得全网暴怒。

画面中,一名十二三岁但身形健硕的男孩,与柔弱瘦小的母亲,在学校门口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手机争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孩不顾一切地扑向母亲。

他奋力拖拽着母亲的身体,把她死死按倒在地上,涨得通红的脸上,满满的全是戾气,眼神中透着凶狠。

母亲即便被男孩死死按在身下,整个人蜷缩成一团,依然牢牢地守护着手机。

男孩几次将母亲提起来又摔下去,完全不顾母亲的颜面和死活,心里眼里只有被母亲攥在手心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这位母亲披头散发满身泥土满脸绝望,知道的,这是母子二人在抢夺手机,不知道的,还以为两个人有深仇大恨。

就在这时,有知情人说出了母子二人抢手机的原因。

由于男孩沉迷于手机游戏,学习成绩在班级垫底,心急如焚的母亲为了纠正儿子的坏习惯,决定没收手机。

谁知孩子的爷爷却偷偷给他买了新手机,所以才在男孩的学校门口,出现了让人寒心的一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教育家海灵格博士提出过“序位”理论,揭示了家庭关系的深层动力。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功能,一旦这些位置和功能发生错乱,家庭关系就会陷入混乱。

男孩的暴力行为,不仅是对母亲的攻击,更是对家庭序位的严重挑战。

在这个家庭中,爱与教育的界限变得模糊,长辈的溺爱与孩子的任性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如此一来不仅削弱了母亲的教育权威,还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

家庭序位的错乱不仅体现在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上,还体现在父母与祖辈之间的“拆台式育儿”。

有太多家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总是受到祖辈的阻拦。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总是心疼孙子孙女,不愿他们受到任何委屈,为了孙子孙女不惜和儿子儿媳反目成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来真的很无奈,我的邻居和儿媳之间,就因为在教育孩子上有严重的分歧,发生过无数次激烈的争吵。

一旦儿媳在教孩子写作业时严厉一些,邻居老夫妻就会指责她太狠心。

公公更是暴跳如雷,指着儿媳的鼻子骂,“你算什么东西,哪有你这样教育孩子的”,气急了还要对儿媳动手。

有一次公公气得脑溢血去医院做了手术,儿媳也心脏疼的厉害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而他们家的孩子呢,自私、任性、霸道,对学习极度厌倦,甚至具有攻击性。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过度保护综合”。

患有这种综合的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责任感,他们过度依赖长辈的照顾和保护,无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社交能力。

邻居老夫妻做的确实不对,但他们也一肚子委屈,为儿子买房娶妻付出了一切,孙子的所有花销也是他们在负担。

结果儿子和儿媳不但丝毫不感激,反而对他们全部都是埋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我对他们一家非常了解。

老夫妻为人和善,小夫妻也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就因为两代人在教育孩子上的严重分歧,搞得全家鸡犬不宁。

必须承认,孩子在爷爷奶奶溺爱的环境中成长,不仅会失去对规则的敬畏和遵守,还会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敌意。

但因此把所有责任都推到老人身上,觉得他们是罪人,老人也很委屈。

老人年龄大了,思维早已固化,他们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自己的时代,想要老人改变并不现实。

最好的教育方式,其实就是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很多年轻人图省事,孩子从小就丢给爷爷奶奶,一边需要依靠老人的帮衬扶持,一边又责怪老人溺爱放纵。

网络上只要遇到诸如此类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对老人的讨伐。

将心比心,如此对待老人并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懂得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心疼但不越位,宠爱但不溺爱,永远尊重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一旦遇到家庭序位错乱,身为孩子的父母不要张口闭口都是老人不好,也应该理解老人的不易。

要么就搬出去自力更生,没钱买房就去租,实在要依赖老人,就尽量以和平的方式扭转局面,争吵和抱怨都于事无补。

首先,绝不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然后耐心细致地与祖辈进行坦诚的沟通,让他们明白溺爱的危害。

其次,为人父母也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非打既骂过于严厉,也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利。

最后,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

长辈尊重子女的教育权威,父母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主体责任和义务,孩子学会尊重长辈和父母、遵守家庭规则和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