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看动画片,好好吃饭吧!
你玩手机吧,爸妈累了,想休息一会!
妈妈,我写完作业了,可以玩手机了吧!
这几种情景,在你家出现过吗?
01
咚!随着一声门板撞击墙壁的噪音,李女士被惊醒。
13岁的女儿站在房间门口,李女士打开了灯,看了一眼手机屏幕,早上6点4分。
随即,李女士看到了女儿左手手背上数条长长的伤口,血正从伤口处向外渗透。
沿着手臂向下滑落,有几滴已经流过手指,滴落在地上。女儿呆呆地站着,冰冷地说:我没用,我是个废物,对不起妈妈!
李女士立即明白了女儿的意思,她今天不想去上学了。
这一刻,李女士感觉天塌了。
拥有自己手机才半年多一点的功夫,原本乖巧、听话、品学兼优的女儿,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
而罪魁祸首,就是给女儿买了一个手机。
年初的时候,13岁的女儿提出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手机。李女士思考再三,觉得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到了有自己秘密、朋友、社交的年纪。
于是便给她买了一个手机,但她也和女儿约定好了,上学不能带手机,放学必须先完成作业才能玩手机,晚上十点半睡觉时要把手机上交给妈妈。
开始的2、3个月,女儿还算能够遵守约定,只是偶尔上交手机时表现出过一些不太高兴。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对玩手机的时长,越来越不满足,多次向妈妈请求想要在周末解除限制。
耐不住女儿的死缠烂打,李女士最终同意了。
打那之后,女儿对周末的期待拉满,一到周末便玩得昏天暗地,常常要睡到第二天中午日上三竿还不肯起床。
而起床后,依然是抱着手机不松手。
结果就是,女儿对手机不断地沉迷的同时,厌学情绪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严重。
先是周末疯狂玩手机后,由常常完不成作业,渐渐演变成根本不写作业,一到周一上学就编造出各种理由逃避上学。
而后便是逃课、不参加考试,装病在家休息。
随之而来的就是成绩一落千丈,从原来的年级前30名,一路跌落到500名开外。
02
这也不是女儿第一次出现自残行为。之前她就用美工刀给自己留下过伤痕,只是没有这一次这么多,这么严重。
因为手机,母女俩发生过很多次矛盾和争吵。李女士说,自己以前从来没有打过女儿,但因为手机问题,她对女儿动了手,母女之间也因此出现了一道裂痕。
李女士很想修复和女儿的关系,也想把女儿从对手机的沉迷中夺回自己身边,于是利用暑假的时间,带着女儿外出游玩。
旅途中,李女士努力地扮演着女儿期望中好妈妈的角色,每天陪着女儿去想去的景点、吃想吃的美食,玩想玩的项目。
她想用自己的陪伴,让女儿体会现实中的美好,摆脱对手机虚拟世界的依赖。
旅行非常愉快,在远离了手机的环境情况下,李女士一度觉得自己的女儿回来了,乖巧懂事、情绪稳定、作息规律,对第二天的旅程充满期待。
可没想到,旅行结束回到家,拿到手机后的女儿,又变回了那个沉迷于手机的样子。
此外李女士还发现,原本性格温吞的女儿,只要玩完手机,就会陡然变得暴躁,甚至注意力都有些许恍惚。
如果此时试图和女儿说话,只会得到极其不耐烦的回应,甚至是带有怒气的嘶吼。
而这种状态,通常要等到半小时以后,女儿的情绪才会逐渐平稳下来。
还有就是,女儿对现实世界中喜爱事物的兴趣也减弱了许多。
李女士说:女儿以前非常喜欢到楼下和小区里同龄的孩子们一起玩,骑自行车、打羽毛球,和小伙伴们相约到谁家玩,还会约着让家长带着他们一起到户外聚餐、游玩。
女儿喜欢游泳,游得非常好,不仅拿过区里的比赛名次,还曾说过将来想当游泳运动员。
可自从有了自己的手机,越来越沉迷其中以后,那些社交、玩乐的活动对女儿明显失去了吸引力。
朋友来找她玩,她说不想出去;让她去游泳,她说游泳没意思;
有了手机后,生活在现实中的女儿,仿佛被虚拟的手机世界夺走了灵魂。
李女士,这位离异单身带孩子的母亲,身心疲惫,不知所措。
成年人不仅要面对自己的困境,
还要承担身为父母养育儿女的难题。
李女士的这声叹息,也是许多家庭、很多父母的辛酸和无奈。
03
学龄前用手机哄娃
老赵儿子今年4岁。
在儿子3岁时,老赵开始利用平板来吸引儿子,这是转移儿子注意力,让夫妻俩能从儿子身边短暂脱离,得到片刻轻松最有效的方式。
一开始,老赵只是用平板给孩子播放动画片,但很快地儿子便学会了平板的操作,他可以自己熟练地打开app,找到自己想要的动画片。
随着对平板使用的熟练,以及视频平台自动播放、推荐等机制的存在,儿子在不知不觉间看了很多他这个年龄不该看的内容。
儿子对看平板的时长也从最初的20分钟,增加到了现在的1个小时。
如今,孩子对平板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依赖,这种依赖甚至超过了对父母的依赖。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玩一会儿平板,不然就不穿衣服、不刷牙洗脸,甚至在吃饭时,也养成了必须边看平板边吃的坏习惯。
到了规定的时间,只要老赵来收走平板,儿子也必然会哭闹一番。
靠手机带娃这样的操作,其实在许多家庭都十分常见。
你身边有孩子的家庭,多多少少都会有类似的情况存在。
每个父母都知道这样不好,但这是他们难得能从生活中夺回一些喘息的机会,哪怕只是片刻!
04
小学阶段孩子用手机学习
90后浙江女孩小琪,家里有一个10后的表妹借宿。
她说,自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表妹就需要在指定的某个手机app上完成很多打卡、拍照上传、英语跟读的作业。
同时呢,老师布置作业也是通过微信群来发送给家长,所以一年级的表妹就有了一部旧的手机,来完成日常的各项作业。
小琪发现,表妹经常会在写完作业后,偷偷在房间玩游戏,甚至几次凌晨时分,被抓到偷玩手机。
如果没有制止,表妹将很快沉迷在手机的虚假世界里,小琪说道。
挥舞着“学习”、“完成作业”这个大旗,有太多孩子正得意的在手机世界里“畅游”。
笔者的孩子1、2年级时,跟小琪的表妹一样,作业几乎不用写,大多数都是要在手机上完成的。
我不知道这种形式的学习和作业,算不算得上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
我只知道,这种形式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合理地接触手机、使用手机的机会!
但是,却又把防止孩子沉迷手机,看管孩子使用手机的责任和重担,强行转交到家长手中。
让家长们很难做!
05
初中阶段孩子用手机了解世界
今年暑假,周先生的妹妹带着14岁儿子来北京旅游,借住在他家。
在短暂的几天相处中,周先生发现这个外甥有些不一样,似乎有些“佛”过头了。
跟外甥提及兴趣爱好时,外甥说没什么特别喜欢的运动和兴趣,平时学习之余的娱乐主要就是玩王者荣耀和看短视频。
在聊到高中及对未来的打算时,外甥则表示自己没什么具体的想法,走一步看一步吧。
外甥还说道:普通人再怎么努力工作,一辈子也就能赚个200来万,跟网红相比差的太远了。
我们班上好几个同学跟我一样,都想长大以后当网红,当一个像辛巴和小杨哥那样的大网红,不用上班,还能赚大钱。
也有些同学想去当职业游戏选手,既能天天打游戏,还能出名、挣钱、到处打比赛,顺便旅游。
他觉得努力学习,上大学没什么用。毕业了不管是到办公室当白领,还是去送外卖,拧螺丝,都是社会底层辛苦的牛马!
周先生有些诧异,这是外甥从短视频上学到的“真理”,和对社会、世界的初步认识。
这其实也不怪外甥,他了解世界的方式和途径,仅靠一部手机!
他在没有足够心智的情况下,通过错误的途径,形成对这个世界的极为片面、偏激、错误的认知,进而影响和改变了他对待学习,对待未来的心态。
这会对他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0
饭店里,大人侃侃而谈,小朋友聚在一起看手机;
汽车后座上,小朋友拿着大人的手机,熟练地刷着短视频;
家里,大人瘫坐在沙发里看着手机,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看着手机;
孩子完成作业、完成大人的某项要求,把玩手机作为奖励;
这一幕幕,你一定不陌生!
沉迷于手机,是孩子的错吗?
心智成熟的大人,有些尚且难以自拔,更何况是年幼无知、心智不全的孩子呢?
让孩子远离手机,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每个家长其实都知道该怎么做!
无非就是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
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打发他们无所事事的时间;
牺牲自己的精力,去发现的天赋、发掘孩子的兴趣所在;
牺牲自己的金钱,去让孩子感受和体验现实生活的美好!
只要想,你一定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