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咱们谈谈黄埔军校。
中国近代的军校起始于晚清的自强运动。福建马尾船政学堂,江南制造局,操炮学堂,北洋武备学堂,广东鱼雷学堂,烟台海军学堂等,就都属于这一时期的产物。
1894年甲午战败之后,清朝开始学习日本与德国的军事制度,编练新军,就是新式陆军。所以全国十几个省份也都纷纷开始开办为新式陆军培养人才的,武备学堂,或者军事学堂。比如北洋行营将弁学堂,江南陆师学堂,东三省讲武堂, 以及云南讲武堂等等。
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陆军部在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原址,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在保定,习称保定军校。
清末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陆军小学毕业后,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
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入伍生队 ”再经过训练之后,考核合格者可升入保定军校,所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第一所正规化高等军事学府,也是当时全国最高级别的军事学校。
保定军校1923年8月停办,而此时开办黄埔军校已提上日程。10个月以后,黄埔军校开学。所以当时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大约有80%都是来自保定军校。
但是黄埔军校,不仅与保定军校是完全不同的军校,也与中国近代的,任何军事学堂完全不同,因为黄埔军校是在苏联的直接支持和帮助下,国民党仿照苏联模式建立的党属军校,是专门为国民党培养军事指挥员,以及军队政工干部的学校。所以学校最初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 。因为最初的校址在广州黄埔区的长洲岛,所以被简称为“黄埔军校”。
咱们先谈谈黄埔军校是怎么来的?苏联为什么要帮助国民党建军校?
国民党的前身是同盟会。同盟会是日本扶持的清末最主要的反清政治组织。1912年孙中山与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国民党被袁世凯解散。1914年孙中山另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
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后国民党先是通过议会斗争,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试图架空袁世凯,逼袁下台。之后1913年,孙中山与黄兴又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1916年袁世凯去世后,日本支持的皖系军阀控制了中央政府。1917年孙中山又在德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反对皖系军阀的第一次护法战。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直系军阀又控制了中央政府。所以,1921年孙中山就又发动了反对直系军阀的第二次护法战争,但均告失败。
而且,孙中山在广州组织的护法军政府,以及广州中华民国政府,都是始终没有得到国际承认的所谓“非法政府”,直系军阀背后的支持者是英国和美国。奉系、皖系背后的支持者都是日本。所以孙中山在当时也不可能获得在中国影响力最大的英美日的支持。
但是1919年列宁在莫斯科创办了第三国际,也就是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是全世界共产党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推动世界革命。建立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世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要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以共产国际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统一的世界共产党。各国的共产党就是它的各个支部,直接接受它的领导。共产国际不仅有权决定各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策略,而且有权决定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各国共产党也必须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定。
1920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民族与殖民地问题决议》,其中明确提出:在比较落后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因为共产党的力量相对弱小所以必须与资产阶级合作,依靠和联合资产阶级推动反帝解放运动。
所以对共产国际而言,援助国民党推动中国的反帝解放运动就是共产国际世界革命战略策略的一部分,而且苏联与日本在中国的满洲与蒙古历来有地缘利益的冲突。中国被日本控制是不符合苏联利益的所以支持国民党反日,以及反日本支持的军阀也是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的。
斯大林说:国民党是中国唯一可以击败帝国主义的力量,要像挤柠檬一样,在榨干之前充分利用。孙中山先生说:虽然共产党与苏维埃社会制度都不适合中国国情均不能引用于中国。但中国目前最紧急的问题是国家的统一与主权的独立所以我们肯定可以利用苏联最佳的特点,同时放弃其邪恶的一面。
也就是说苏联与国民党在当时虽然也并非完全相互信任但事实上也都是别无选择.苏联如果在中国推反帝解放革命,唯一可以依靠的政治力量只有国民党,而国民党唯一可以寻求的,国际援助也只有苏联。
所以1920年秋,孙中山就在上海会见了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代表维经斯基。1921年又与共产国际的,官方代表马林会面。
1921年的12月,马林在9天之内与孙中山三次密谈。也就是在这次会面中,马林向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建立国民党的党校,党军,以党建校,以校领军的建议。而孙中山也同时提出了要发动北伐,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治主张。
所以之后1922年11月,共产国际四大通过决议,明确了要与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与国民党,统一战线的革命策略。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越飞, 在上海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苏联正式承诺将援助孙中山完成国家统一与独立。
3月孙中山重回广州,8月以蒋介石为团长的赴苏党务军事代表团访问苏联,12月在苏联的援助下重建广州大元帅府,共产国际的代表鲍罗廷到达广州,出任孙中山的政治顾问。并开始以苏共模式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正式宣布联俄容共,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一党制国家的政治纲领,并决议开办军官学校以及创立党军。孙中山选定广州长洲岛原广东水陆师学堂旧址为军校校址,一个由10多名苏联专家组成的军事顾问小组开始筹建黄埔军校。3月黄埔1期开始招生。5月巴浦洛夫到达广州,出任孙中山首席军事顾问,黄埔军校总顾问兼军事顾问团团长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首任校长。6月16日正式开学。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仿效俄国开办军校的目的就是要用学校的学员作根本,创建革命军:建立黄埔军校就是为成立革命军打基础有了革命军,我们的事业便可以成功。
所以黄埔军校从苏联的立场看,是共产国际支持的,中国反帝解放运动的一部分。从国民党的立场看,是国民党建立党军发动北伐武力统一中国的一部分。而因为其完全是苏联模式的“以党建校,以校领军”,所以其不仅仅是军校,同时也是党校。不仅仅培养军事指挥人员,同时也培养军队政工干部。所以学校不仅有校长,还有党代表。首任校长是蒋介石,党代表是廖仲恺。全校下设政治部、教授部、教练部、管理部、军需部和军医部6个部。而因为是国共合作,所以当时大约有20多名共产党人也进入了军校任职。其中担任了主要领导职务的是,叶剑英任教授部副主任,周恩来任政治部副主任。
校名:陆军军官学校是由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所书。学校的二门悬挂标语杀尽敌人方罢手,完成革命始回头。彩楼两旁一副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孙中山逝世后改为总理遗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黄埔原校舍建筑1938年遭日军轰炸,已基本被毁。现存的是1965年
1984年以及1996年经过三次复建重修之后的黄埔军校纪念馆。
1924年3月黄埔一期开始正式招生。要求是中学毕业,或同等学历
身体强健。考试分笔试与口试两部分,考试内容是作文,政治与数学。
广东因为是革命根据地,所以可以公开报名而其余军阀控制的省份则秘密地下招生。外省报考者一般要先经过各省或大区的初试然后再到广州参加复试。毛泽东当时就是负责上海地区招生的招生委员他在上海秘密组织了一个分考场对长江流域各省考生先进行筛选通过后再送去广州参加复试徐向前当时就是从山西先到上海参加了初试通过又去广州参加的复试。黄埔1期的花名册中显示当时还有5名湖南籍考生入校介绍人中都有毛泽东的名字。杜律明是陕西考生。他当时是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招生广告,但错过了考试时间。他是后经同乡于右任的推荐,补考入学的。
而胡宗南是超龄考生。因为招生简章规定考生年龄18—25岁。但胡宗南当时已是28岁,而且身材瘦小,身高只有大约1.6米,也不符合身体强健的要求。但据说胡宗南据理力争,说孙中山也才1.68,廖仲恺才1.63。拿破仑也是小个子。最后被廖仲恺特批参加考试。最后作为备取生录取。也成为黄埔1期中,考试入学年龄最大的学生。
最后黄埔1期参与考试的考生大约有1200多人。原计划正式招生324名
备选50名。最后正式录取350人,备取120人,录取率大约39%。
第一期学员共470人,编成4个总队,每个总队下辖三个区队,接受新兵训练。1,2,3队为正取生。4队是备取生。5月5日入学6月16日开学学制半年,同年11月底毕业,456人考试及格毕业后由湘军讲武堂转学158人。以及四川推荐的学生21人,也被归入第一期学员所以黄埔1期的实际毕业生是635人。其中湖南最多197人其次广东108人。但考虑到由湘军讲武堂,转学的158人,实际是广东最多。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39岁。学生的文化程度也没完全达到中学毕业,有很多只是小学毕业。
按照传统学制,培养一个初级军事指挥官大约需要3年时间,但是革命形势急迫一切从简从快,所以确定了半年学制,而且办学方针是:一面学习,一面战斗,在斗争中学习,在战争中成长。所以从第1期到第4期没有一期学生是完全在校学习的都是边学习边参加战斗。第一期学员入学仅两个月,就参加了镇压广州商团军暴乱。
学校课程主要分为,军事与政治两大部分军事主要就是步兵操典,射击教范与野外勤务令等基本军事常识还有战术,兵器,交通,筑城,4大教程筑城就是修工事。政治课初期有8门,25年增加到26门。26年的政治教育大纲中,政治科目竟然有40多种,所以政治第一,这也是黄埔军校的一大特色。一共只有半年学制,还要边学习,边参战,而且还要政治教育。第一所以如果就军事专业技能而言,其实也就相当于是一个升级版的新兵训练。
黄埔军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资料以及所需的所有武器装备与办学经费,全部来自苏联。从1924年5月巴浦洛夫到达广州,出任黄埔军校总顾问开始,涉及军校各学科的大约40多名苏联顾问,陆续加入同时,还有国民政府聘用的苏联顾问,在不同时期也有部分参与了黄埔的教学工作。
据黄埔同学会的统计数字:黄埔最初开学时有苏联顾问4人,后增至大约30人。1925年春,学生军参加第一次东征时大约有20名苏联顾问参加。1925年参与广州国民政府工作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大约有1千多人。所以虽然黄埔军校的苏联顾问的具体人数,各种资料记载不一且出入极大。但据黄埔早期学生回忆,苏联顾问开会时指出,每次大约都有五六十人参加。所以大致说来,黄埔军校应该常年有50-100名苏联顾问在校任职,在校执教过的苏联教官,大约有300多人。
而且从东征到北伐,苏联顾问和教官都教授是与学生一起,随队出征亲临前线。在东征中,作为黄埔军校总顾问的加仑将军带领16名苏联教官,身背冲锋枪与学生一起,徒步行军并直接参与一线行动。应该说尚显稚嫩的学生能够取得东征的胜利与苏联教官的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榜样作用是分不开的。
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苏联对黄埔军校的各种援助很难做出正确的估算。目前已知的是黄埔军校在成立之初基本可以说是什么也没有。只有30支毛瑟枪勉强够卫兵使用。完全要依靠苏联的援助。从1925年到1927年苏联为黄埔军校提供了大约250万卢布的办学经费。而且所有苏联顾问包括在中国雇佣的翻译秘书和事务性人员的工资也都是由苏联政府支付报酬。
武器援助方面按照黄埔军校校史的相关记载1924年10月苏联第一次给军校,提供了8000支步枪子弹400多万发。1925年是2万支步枪100挺机枪,还有掷弹炮和手榴弹,军火价值大约56万卢布。1926年又援助1万8千支步枪,1千2百万发子弹。机关枪90挺大炮24门炮弹1千发。苏联政府先后6次援助了步枪5万1千支左右子弹5亿7千4百万发。机枪1090挺。
1925年2月国民党将军校改名为中国国民党党立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原粤军各部,原有的军官学校合并入黄埔军校统称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但对外仍署名,陆军军官学校.
1926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因为国共分裂,以及宁汉分裂,不仅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国民政府与国民党,就分裂为武汉与南京两个政府两个中央。苏联在华顾问全部撤出。黄埔军校一分为三。在广州、武汉与南京就出现了三所黄埔军校,后国民党武汉中央与南京中央分别将武汉黄埔军校,与南京黄埔军校改组为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与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而在广州的黄埔军校1928年就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1929年9月,国民政府又将其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0年学校停办,当年招收的第8期学生,转交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所以黄埔1期1924年6月开学,同年11月底毕业。毕业人数645人。黄埔2期,24年8月开学25年9月毕业毕业人数449人。黄埔3期,25年7月开学26年1月毕业毕业人数1233人。黄埔4期,26年3月入学同年10月毕业。毕业人数是2645人黄埔5期26年4月入学27年8月毕业毕业人数1480人。黄埔6期26年10月入学入伍生当时有4400多人但后因大部分学生转入南京黄埔最后在广州黄埔的毕业生仅有718人。而为了与南京黄埔相区别这部分学生被称为黄埔6期2总队南京学生则被称为黄埔6期1总队。同样1927年广州黄埔第7期招1440名预科生28年转为正式生30年毕业666人被称为黄埔7期2总队。
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国,到1928年北伐成功,这大约16年期间的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一般被称为北洋政府,因为这期间大总统和国务总理基本都是北洋系军阀出身,所以北伐统一全国之后,唯一的中国合法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将其贬称为“北洋政府”。
而因为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后,日本支持的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了北洋政府,而因为段祺瑞拒绝恢复被解散的老国会,并另组所谓安福国会。孙中山对此坚决反对,并在德国的支持下,在广州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发动护法战争。就是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战争。而支持孙中山的部分老国会议员,则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1921年,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正式组建广州中华民国政府,并选举孙中山为大总统。
所以笼统地说,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期间的中国合法政府,就是中华民国政府。但为了与北洋政府所区别,通常就把孙中山与国民党领导的政府,1921年以前,称为军政府。1921年以后称为国民政府。
而因为黄埔军校是国民政府军官学校的发端,所以国民政府几乎所有国立军校就都可以说与黄埔军校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也都可以说是黄埔军校在不同时期的后续与发展。所以,虽然在黄埔长洲岛的黄埔军校只招收了7期学员,大约有8千名毕业生,1930年已停办,但如果包括异地的办学以及分校与训练班,黄埔军校也可以被认为从1924年到1949年在大陆共招收了23期学员。总计培养了大约23万名学生。
所以今天所说的黄埔军校,狭义的就是从1924年到1930年的黄埔时期的黄埔军校. 也就是黄埔1期至7期。这一时期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4年初建,到1926年底国民政府迁都武汉,也即黄埔1期至5期。第二阶段是1926年8月以后,至学校停办,包括2年10月入学的第六,以及27年10月入学的第7期。而广义的则还包括了南京时期的,成都时期的以及整个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而更广义的则包括国民党,退守台湾时期的。
但是国共两党中,黄埔出身的主要军事将领基本都是出自黄埔前6期。比如共产党方面,开国将帅中有5位元帅3位大将8位上将9位中将与11位少将也就是36位将帅出身黄埔军校其中30位出自前6期。
而国民党方面军政两界,黄埔毕业生更是将星闪烁,冠盖如云,但其中的主要人物,几乎清一色全都是黄埔前6期的毕业生。
所以虽然南京黄埔从第6期开始,从半年简易学制,改为1年速成学制,从第8期开始又从1年速成学制,改为正规的3年学制,但对黄埔毕业生而言,前6期是一条界线分明的分界线,与前辈相比后来者,确实接受了更正规的军事教育,但是时不我待,已经没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