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用语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简洁、生动的网络用语,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体系,还折射出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心态。然而,部分网民通过拼音、谐音、指代词等方式,恶意编造低俗烂梗、不良网络流行语,用以进行人身攻击等,严重污染网络风气。
以往,互联网黑话烂梗正在破坏汉语规范使用的乱象频频被公众热议。2021年,代表着光荣与勇气的“伞兵”一词成为不少人上网吐槽、骂人的谐音梗。
为此,央视军事发文《“伞兵”是精锐中的精锐!不容污名化!!》,类似被污名化的词汇还有“同志”“坦克”等。
此外,互联网黑话烂梗还成为互联网低俗色情的温床,“自行车”“家教”“做饭”等正常的词汇被黑话扭曲变为含有低俗信息的暗语;“喝茶”“茶叶”等互联网黑话则暗含情色交易;“媛”字现在也成为互联网黑话中含有贬义、嘲讽的高频词。
面对日益泛滥的网络黑话烂梗,媒体多次向其开炮。2023年3月份,人民网发文《不能让恶俗的网络烂梗毒害孩子》,文中指出:
有一种观点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无需担心网络烂梗对孩子的影响,随着时间流逝,那些烂梗终会退出网络的。这一观点似是而非,网络烂梗让人担忧,是因为它们侵袭了孩子的精神世界,乃至传递了不良的价值取向。因此,不能对此轻描淡写,任其泛滥。
此外,相关部门也多次发文要求整治。
10月11日,中央网信办网信办发布消息称,按照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安排,为整治网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乱象,塑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和育人生态,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聚焦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重点整治歪曲音、形、义,编造网络黑话烂梗,滥用隐晦表达等突出问题。
专项行动要求,各地网信、教育部门要强化协同联动,形成依法管理和正面引导合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聚焦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权益保护,畅通举报渠道,集中清理不规范、不文明网络语言文字相关信息,严格落实整治任务。鼓励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加强语言文字相关法律法规科普宣传,倡导文明用语用字,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随着国家对网络监管的力度越来越大,网络空间也并不是法外之地,每个网民都要对自己的言辞负责,请谨言慎行,拒绝言语暴力和网络污名化。
编辑: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