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近年来一直下大力气推进“印度制造”走出国门,近期这种努力有了新成果:摩洛哥政府宣布,与塔塔集团合作,在历史名城卡萨布兰卡建立印度第一家海外兵工厂,为摩洛哥皇家陆军生产150辆WhAP型“红隼”8×8轮式步兵战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塔塔公司的宣传照,看起来颜值颇高)

消息公布后,印度媒体一片欢呼,认为印度制造成功打入非洲市场,是“印度国防出口战略的里程碑”,还说是击败了在产品定位上相近的中国VN-1轮式步兵战车。

真的击败了吗?国际军贸从来不是简单的数据对比,特别是印度出口武器装备这件事本身,有时就很值得玩味。

从公开报道来看,塔塔集团设在卡萨布兰卡的兵工厂计划在36个月内完工,初期摩洛哥国产化率为35%,预计可以提高到50%,可以创造300个以上工作岗位。工厂建成后年产约100辆“红隼”,最终接收数量超过400辆,还有出口到其他非洲国家的计划,这就是印度得以拿下这笔订单的要诀之一,即工业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测试的VN-1)

印度的国防工业能力当然不能和中美俄等大国相比,但是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来说依然是“巨无霸”级别,即使质量差了些也总比没有强。对摩洛哥这个非洲西北部的小国来说,如果能借这个机会发展本国国防工业,就算印度制造的名声并不算好,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次的主角“红隼”,由塔塔公司和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联合开发,目的是取代逐渐老旧的苏制BMP-1/2步战车和装甲运兵车。印度还计划以它为平台,发展采用不同配置的装甲战斗或辅助车辆,如30毫米机关炮步战车、105毫米火炮轮式坦克、120毫米迫击炮运载车,以及指挥车、救护车、侦察车等变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装BMP-2炮塔的“红隼”就没那么上镜了)

按照塔塔公司公开的数据,“红隼”的动力为美国康明斯的ISXE 600柴油发动机,功率600马力,对军用装甲车来说并不充沛,变速箱是是美国艾里逊的4500SP型6档自动变速箱,悬挂系统是带独立油气悬架的主动轴,采用轮式装甲车常见的V型底盘,可以将地雷或爆炸物的能量偏转并吸收,并安装防爆座椅降低对车内人员的伤害,底盘离地0.45米,具备两栖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行高原测试的“红隼”,换装了山地迷彩)

综合来看,“红隼”的性能中规中矩,如果印度可以实现全部国产,也不失为一种适合具体国情的主战装备,但问题也就出在这里,“红隼”采用了不少外国零部件,如挪威的遥控武器站、美国的30毫米机关炮、比利时的机枪,反坦克导弹是俄罗斯的9M113M“竞赛”,也可以换美国的FGM-184“标枪”......说得好听点这显示了印度装备的国际化程度很高,说的不好听点就是自主程度跟不上,对掌握完全知识产权的VN-1来说,“红隼”并不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还只是部分应用了国外零部件的说明图)

或许也正是这个原因,印度与摩洛哥的谈判从2022年就开始了,彼时VN-1已成功出口泰国、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多国,特别是2019年出口西非国家加蓬,更是让印度有危机感。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当时塔塔公司专门送了一辆“红隼”给摩洛哥陆军,经过长达数月的测试后通过,并得到摩洛哥国防部的批准,直到最近才有了合作建厂的消息,不难猜到这两年来两国有过多少艰难的谈判才达成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蓬陆军在阅兵式展示VN-1)

无论如何,对印度来说这确实是一次值得宣传的成功案例,只不过纵观印度装备出口历史来看,“红隼”的质量可能也会在印度制造的平均水平上下浮动。

之前印度出口尼泊尔的步枪就多次出现卡壳和弹匣破裂等问题,进口了印度反炮兵雷达的亚美尼亚也曾反映,在纳卡冲突中印度装备有失灵的问题,至于购买了“北极星”直升机的厄瓜多尔更是有苦难言,一共买了7架,至今坠毁4架,剩下3架只能停飞处理。

更大的危机在于摩洛哥自身,因为西撒哈拉的主权问题,摩洛哥与邻国阿尔及利亚有着不小的冲突,甚至不惜在国际会议上演“全武行”。今年8月在日本东京召开的非洲开发会议(TICAD)部长级会议上,摩洛哥代表被阿尔及利亚代表抱摔在地,这一插曲把在场所有人都给看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尔及利亚代表团参观VT-4)

讲究外交礼仪的场合都能大打出手,可见两国的冲突有多严重,如今阿尔及利亚大量从美俄法等国进口武器装备,而且先后向中国购买了PLZ-45自行榴弹炮、SR-5火箭炮和彩虹系列无人机等等,不久前还有消息称阿尔及利亚准备购买VT-4主战坦克。

可以说如今阿尔及利亚陆军几乎已经建成“中械师”“中械旅”,摩洛哥的“红隼”有多大把握能对抗阿尔及利亚的中式装备,卖家印度或许也清楚,但为了这个本国“军工史上的第一次”,这些都可以暂时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