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1日上午,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聚焦“书写伟大时代 精品奉献人民”主题,展现广播电视精品创作的丰硕成果与时代精神,推动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深入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融合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经受住了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浪潮带来的巨大冲击,以及体制机制变革所带来的转型阵痛。金秋时节,广电人才齐聚一堂,既是共享精品创作的硕果,也是交流经验,共谋广电高质量发展的新可能。

山东广电作为省级媒体排头兵,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贯彻落实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主力军”之姿态挺入互联网“主战场”,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流价值观,又“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深耕内容,全平台传播,以精品内容反馈公众,可谓成绩斐然。

在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召开的同一天,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2023年“视听中国 全球播映”评选结果,山东广播电视台《大河之洲》国际版荣获优秀纪录片,是省级台唯一荣获优秀纪录片的作品;2023年,山东广电共有4件作品荣获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6件作品荣获2021-202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26件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季度推优,17件作品入选2022年度推优……

山东广电为什么精品频出?

在大会的台长论坛上,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做了以《转型与创新 我们的时代使命》的主题分享,他介绍道:我们之所以能够源源不断推出一大批精品节目,还得益于着力破解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人才成长、精品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用心、用情、用功、用力创造、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传播力、影响力大的精品力作,用奋斗书写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广电华章。

要能够生产精品,前提是深耕内容,在浮光掠影的媒介形态迭代中,能把握住内容这一“牛鼻子”,多位学者在对全球电视业的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后,不约而同地将媒介融合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归结于内容生产。在移动传播时代,精品内容是广电不能丢的根,但变化的媒介形态、媒体格局、传受关系、用户期待,也需要广电在以内容为根的基础上,融入新媒体思维,从这个角度讲,山东广电用心用情,坚持跨界融合持续推动精品创作,正是顺应时代变化,主动走向公众的顺势而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全媒体形态“讲好中国故事”。2023年,山东广电积极做好主题教育宣传,开设“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专栏,发布相关稿件3000余篇,全网总阅读量达4亿+;立足山东、放眼全国、传播世界,《大河之洲》《长山列岛》《大泰山》等优质纪录片,这些优质作品在大屏播出后,经过再加工、再塑造、再创作,变成若干短视频,在小屏实现了裂变传播,频频登上社交媒体热搜、热榜,成为爆款产品。

第45届美国泰利奖评选中,《大河之洲》国际版大放异彩,一举获得电视纪录片自然类金奖、摄影类金奖和短纪录片类银奖三项大奖,成功走出山东,冲向世界。极大地提升了主流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国际传播效能以及国际影响力。

布局全媒体传播体系,融入产品思维,用心用情做好跨界融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媒介融合的一个误区是,以为入驻平台、铺设渠道就万事大吉,这种单纯的“+互联网”思维无助于改变传统媒体的被动局面。山东广电自建移动端闪电新闻app,2023年,闪电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达1.056亿,闪电大平台注册用户1.017亿,闪电矩阵全网日均流量1.24亿,日活用户达127万,日均发稿量超5000条,闪电新闻短视频账号全网阅读量超190亿,影响力稳居山东媒体榜首。闪电新闻精品、爆款频出,真正做到了把新渠道用好、用活。

精根山东本土,融入用户思维,产品思维。齐鲁大地,孔孟故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地,有许多值得挖掘、亟待挖掘的文化资源。山东广电推出《黄河文化大会》《戏宇宙》《中国礼 中国乐》等一系列文化节目,其中,《戏宇宙》(第二季)、《中国礼 中国乐》(第二季)、《黄河文化大会》(第二季)、《超级语文课》(第二季)四档节目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重点项目,展现了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广电力量和广电作为。

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山东广电为打造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不断破除影响内容创作、阻碍传播效能提升的体制机制弊端,引入先进的传播技术打造与时俱进的“新瓶”,以将精品内容这一“老酒”更好、更快、更形式多样地送到公众手中,既成为公众了解山东以及世界的窗口,也愈发嵌入公众生活,成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灼言工作室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