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振兴一项产业

激活一方经济

富裕一方民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四明镇紧握“土特产”这一关键纽带,强化龙头引领、完善产业链条、创新产业形态、塑造知名品牌,持续推动农业特色品牌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模式。广袤的四明乡村,一朵朵菇、一粒粒芡实、一颗颗萝卜……这些地道的“土特产”正逐步蜕变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一幅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画卷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平菇撑起“致富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伴着晨曦初露,四明镇文明村村民李军的蘑菇大棚内,菌棒上的小平菇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宛如一把把小巧玲珑的伞盖,为胖乎乎的菇体遮风挡雨。菇窖里,整齐摆放的筐中满载着刚采摘的平菇,等待着商贩上门收购,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菇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明村是全国闻名的食用菌专业村,拥有800多户专业从事食用菌种植及生产资料购销的村民。近年来,该村采取典型引路、以大带小、以富带贫等模式,食用菌产业如滚雪球般迅速壮大,从零星散户发展成为连片规模经营,产品市场从家门口扩展到上海、天津等全国12个大中城市。镇食用菌科普协会每年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村民们培育出的菌菇不仅外观美观,口感更是上乘,销售市场供不应求。在稳固平菇主导产业的同时,香菇、金针菇、蘑菇、草菇、灵芝、猴头菇、鸡腿菇等多个品种也成功试种,实现了从季节性生产到全年生产的跨越,深受市场欢迎。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射阳平菇”荣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标志着该镇的食用菌产业走上了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为村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益和幸福生活。

芡实变身“致富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值芡实成熟季节,四明镇维新村的芡农们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也最喜悦的收割时光。在一望无际的芡实种植基地里,巨大的芡实叶片铺满水面,芡农们忙碌的身影在绿叶间穿梭,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芡实采割图”,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村紧邻射阳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河流纵横交错,水质清澈,土壤肥沃,风浪小,水位涨落平缓。近年来,该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深入挖掘本地“土特产”资源,充分利用紧邻射阳河的优势,大力发展芡实生产。目前,芡实种植面积已近千亩,每亩产量高达2000斤左右,产品供不应求,总产值可达600万至700万元,纯利润约180万至200万元。维新村芡实种植基地不仅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实现了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壮大了经济基础,带动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小芡实已然成为四明镇强村富民的特色示范产业。

萝卜架起“致富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田间小路纵横交错,走在其中,放眼望去,一片片萝卜田里,绿色的萝卜缨随风轻轻摇曳,覆盖着整个田野。微风拂过,一根根藏在叶子下白白胖胖的大萝卜显露出来,一半扎根泥土,一半露出地面,煞是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明镇曙光社区的小拱棚(美人白)萝卜种植基地,拥有几十年的历史,占地面积达500亩,年收益高达700万元。每年生产3至4茬,每亩产量3000至3500斤左右,春季售价可达每斤2.5元,夏季每斤1元,冬季每斤1.5元,一亩白萝卜年收入近万元。该村通过引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改良白萝卜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使种植的白萝卜清甜无渣。同时,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偏好和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购买意愿,拓宽销售渠道,白萝卜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市民喜爱,扬州等地的客商,按合同收购,产品供不应求。这一产业模式为该镇高效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规模示范和典型引领作用,目前已带动全镇300多户农户发展白萝卜生产,种植白萝卜成为当地农民一项稳定的收入来源。

四明镇正以“土特产”为笔

细腻而生动地绘制

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从平菇产业的蓬勃发展到芡实的丰收喜悦,再到白萝卜的稳定增收,每一个特色产业都是四明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璀璨明珠,它们不仅照亮了乡亲们的致富之路,更彰显了该镇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卓越成效。

文 图:张永成 吉东育 李 盼等

编 校:徐碧莲

责 编:张宏伟 黄 燕

审 核:刘友华 樊 颖

声 明:凡“射阳发布”原创稿件,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部分稿件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射阳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515-89290569 0515-82486228

点个「在看 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