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最大力度!我国将较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10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我国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即将实施的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这无疑是一场政策‘及时雨’,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资源发展经济,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巩固基层‘三保’。”蓝佛安说。
根据中信期货研究所固定收益团队此前的梳理,财政部历史上曾主导完成了三次大规模化债行动,具体如下:
2015-2018年第一轮化债:规范举债融资机制
本轮化债主要是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快速膨胀、潜在违约风险增大的背景下进行的。从过程来看,先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清理和甄别后,在2015-2018年发行共约12.2万亿元置换债置换存量政府债务。从政策影响来看,本轮化债并未影响财政、货币政策的政策基调,但是在防风险重要性高于稳增长时,财政发力的强度可能会受到制约。央行在化债的早期和货币政策基调偏宽松时出于流动性管理的目的会降准配合地方债发行。
2019年第二轮化债:隐性债务减量
本轮化债主要是在偿债压力较大的6个省份试点隐性债务化解,发行仅约1579亿元置换债。由于发行置换债的规模过小,中信期货固收团队认为化债对财政政策基调、财政发力的强度以及货币政策基调的影响可以忽略。但由于2019年货币政策基调偏宽松,央行出于流动性管理的目标通过降准配合地方债发行。
2020-2022年第三轮化债:进一步推进隐债减量,并开启隐债清零
本轮化债是在2019年隐性债务化解试点的基础上,将试点向在更广的范围内推进,并在偿债压力较小的北京、上海、广东试点全域无隐性债务。在2020-2022年累计发行约1.1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从政策影响来看,与第一轮相似,化债对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基调影响小;在防风险前置于稳增长时,地方财政发力的强度可能会受到制约;在货币政策基调偏宽松的背景下,央行出于流动性管理目的降准配合地方债发行。
针对今日财政部发布会提及的我国将较大规模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机构火线作出解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从地方债务管理看,化债将是本轮财政政策的重点。发布会上,财政部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这一举措将大幅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有利于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支持“三保”。在财政收支及赤字方面,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意味着明年的财政预算赤字率可能有较大突破。明明认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意味着今年的赤字率或将小幅提升,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意味着年末地方政府债发行将有较大增量。这些政策工具的规模或将在下次人大常委会上明确。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本次公布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支持地方化解隐性债务、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多个方面。未来两三年内,地方化债仍是重点,稳地产和银行其次,最后是重点群体保障。多个具体规模等待法定程序后才能确定,财政担当的态度较为明显,对股市较为正向,本轮行情的持续性依然值得期待。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增加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对财政经济有重大的意义。债务置换实现了部分隐性债务显性化,债务更加公开透明。而以利率更低、周期更长的政府债券置换举债成本高、周期短的隐性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因此债务置换的过程也是降低风险的过程,体现了化债的本质是化解风险。罗志恒认为,债务置换减轻了地方政府化债的压力,地方政府能腾出更多的财力和精力用于发展经济和提供公共服务。债务置换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落实减税降费,部分地区“乱罚款乱收费”等现象将明显缓解乃至杜绝,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