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海贝
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Han Kang)。1970年生,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当代韩国文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从更为根源的层面上回望生活的悲苦和创伤,笔墨执着地袒护伤痕,充满探索的力量。
《素食者》是韩国作家韩江的代表作,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英惠因为一个梦开始吃素,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故事。为了逃避来自丈夫、家庭、社会和人群的暴力,英惠决定变成一棵树。
全书共三部分组成:《素食者》、《胎记》和《树火》。这本书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丈夫、姐夫和姐姐三个不同的视角来展开故事,这种多视角的叙事结构使得整个故事呈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性。
1.《素食者》
《素食者》通过英惠丈夫的视角,展开了卡夫卡式叙述,无聊的妻子,不可理解的行为,因为荒诞的梦,拒绝吃肉。不懂人情世故的妻子,因为不喜欢穿胸衣,让自己在同事面前丢脸。丈夫一怒之下,把英惠拒绝吃肉的事情,告诉了英惠所有的亲人,试图通过英惠的家人改变她。
其实,看完整个故事,我觉得,这个故事深层次的主题是:在诸多规则之下,要么选择顺从,要么选择死掉。
在英惠的丈夫郑先生的眼中,“病”前的英惠,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子:不高不矮的个头、不长不短的头发,相貌平平,着装一般,温顺、平淡、文静。正如他所希望的那样,英惠完美地扮演了平凡妻子的角色——料理家务,伺候丈夫,就像千千万万的传统妇女一样。
一场噩梦之后,妻子却突然开始拒绝吃肉,拒绝为丈夫准备荤菜,甚至到最后,她开始拒绝自己的“人类”身份,把自己当成了一株植物,一株只需要阳光和水的植物。
我们常说:幸福的人,因为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英惠疯掉的潜在因素,是有一个不幸的童年。暴力且说一不二的父亲,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们和自己的妻子顺从自己。
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作为家里排行第二个女儿来说,受到的打骂尤其多。这也造就了英惠从童年开始,就极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惠从小时候开始,就很希望自己能逃离带有暴力的家庭。
趁着大女儿乔迁之喜,英惠娘家人齐聚到姐姐家。这场家庭聚会变成了英惠的审判法庭。作为男家长的英惠父亲,用虚假哄骗的方式把肉送到英惠嘴里,被英惠拒绝后,暴怒的父亲打了英惠。
又唤来家人用粗暴的方式,直接把肉塞进英惠的嘴里。在被打和受到暴力对待之后,英惠拿来水果刀割了手腕。就这样,一场本该温馨的家庭聚会,变成了对英惠生命的暴力摧残。
在医院里,英惠的母亲把羊肉汤故意说成中药,目的依旧是通过隐瞒真相,让英惠吃肉。英惠拒绝后,冰冷的母亲说出了这个世界残酷的现实:要么吃肉,要么被人吃掉。
随着英惠素食行为的持续,她与家人的冲突不断升级。父亲用暴力手段强迫她吃肉,丈夫则对她冷漠无情并试图抛弃她。这些冲突和暴力加剧了英惠的心理创伤。
为了反抗家庭,父母,以及所有给英惠带来压力的人,英惠选择在医院大庭广众之下,像植物一样吸收阳光,袒露着上身坐在人群密集处。这种反抗的结局就是,被丈夫残忍地送进精神病医院。
2.《胎记》
《胎记》通过英惠姐夫的视角,继续讲述英惠出院后的故事。这一部分,是变态的家庭伦理禁忌的肉与欲描写。(这一部分,不建议孩子阅读。)
从精神病院出院之后,丈夫跟英惠离了婚。姐夫是一位影像制作人和艺术家,正处于创作的低谷期。英惠的素食行为和她身上独特的胎记激发了他的艺术灵感。
姐夫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了英惠身体上有绿色的胎记,就开始莫名其妙在幻想中迷恋上英惠的身体。作为一名艺术家,姐夫对英惠有着无法自拔且扭曲的欲望。他通过在英惠身上绘制植物图案来创作艺术作品,这种行为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渴望。他利用英惠的困境和无力反抗的状态,以艺术之名对她进行了侵犯,最终超越了道德界限。
在两个人的冲动中,故事变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悲剧。姐夫的行为逐渐变得不伦,他利用英惠的精神状态和对身体的忽视,试图与她发生关系,这不仅侵犯了英惠的个人边界,也破坏了家庭的伦理结构。他的艺术追求变成了对个人欲望的放纵,导致了家庭的破裂。
在英惠最脆弱的时候,姐夫对她的行为,彻底击垮了英惠的精神防线,使她陷入了更深的绝望之中。姐姐把姐夫进了拘留所,又把英惠关进了精神病院。
如果说《素食者》只是让英惠处在崩溃的边缘,那么《胎记》就是把英惠推向疯掉的边缘。
3.《树火》
《树火》以姐姐视角展开,姐姐一直在受伤、自责和矛盾之中徘徊。这一部分,风格比较阴郁,如果有抑郁倾向的朋友,不建议读。
她同情妹妹英惠的遭遇,但一旦涉及到她个人利益时,她又像个冰冷的执法者,毫不留情的把英惠送进精神病院关起来,她甚至希望英惠永远都不要出来。表面上混得很成功的姐姐,内心已经无法面对自己丈夫的背叛,无法面对支离破碎的家庭,也无法面对给自己带来伤害的妹妹。
在长期的压抑、孤独和绝望中,英惠的精神逐渐崩溃。她用被动的反叛,以越来越极端和可怕的形式表现出来,丑闻、虐待和疏远开始让她陷入了她的幻想空间。她开始出现幻觉和妄想等症状,认为自己是一棵树或一株植物。她拒绝与人交流,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幻想的世界里。
在精神和身体的完全蜕变中,英惠危险的努力,使她陷入了一种不可能的、狂喜的、悲剧性蜕变,这种蜕变已经远离她曾经为人所知的自我。
在所有的亲人都拒绝跟英惠有任何关系时,唯一探望她的只有姐姐,姐姐带着复杂的感情,从探望、抢救、转院。一路上,姐姐回想着,难道这一切都不可避免吗?还是安慰英惠说的话:“这一切都是一场梦?”
小说从英惠的“梦”开始讲起,到姐姐安慰英惠说:“这是一场梦”结束。
读到这里,我想问:是谁害死了英惠?父母、家庭、丈夫、姐夫,还是姐姐?我想说,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正常的,又是冰冷的,包括理解和同情英惠的姐姐。姐姐用一种大度的,负责任的方式,让英惠自责、愧疚和绝望,让本就徘徊在疯掉边缘的英惠,下定决心用绝食来结束这痛苦的一切,就像一棵树一样静静地死去。
英惠的疯癫并非由某一人直接导致,而是家庭暴力、婚姻生活的冷漠与忽视、姐夫的侵犯与社会的偏见以及自我认知的混乱与挣扎等多重因素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英惠疯癫的复杂背景。
可以说,《素食者》是我最近读过的最压抑的一部小说。我建议,孩子和有抑郁倾向的读者,不要阅读这部小说。
《素食者》用一种抒情却又撕裂的风格,将柔情和恐怖微妙地融为一体。它用开放性伤口的方式,展现出女主公的强烈反抗,和这一故事给她身边人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在我看来,《素食者》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次灵魂的探索,读者在阅读时,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实现,以及在现代社会中寻找个人身份是多么艰难的旅程。
4.隐喻与象征
作品中“素食”这一元素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英惠对既有社会秩序或准则的反抗。“素食者”代表着对这种社会秩序的反抗和拒绝。英惠通过选择吃素,表达了自己不愿被社会规范所束缚,不愿成为“大多数”中的一员,而是寻求自我认同和独特性的决心。
英惠的“植物化”愿望,即想要变成一棵树,不吃任何生命,是她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逃避,也是自我保护的极端形式。她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在社会中被“吞噬”或伤害。
“吃肉”在小说中象征着一种普遍认同的社会秩序或准则。这种秩序往往带有强制性,要求个体遵循并融入其中。
英惠的素食行为,也是她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表明她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但遗憾的是,这个信号并未被周围人正确理解或重视。
“梦”在小说中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英惠的梦充满了血腥、迷茫和疲惫,这些梦境反映了她内心的恐惧、不安和对现实的逃避。同时,梦也象征着一种超越现实的力量,它揭示了英惠内心深处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英惠做了一个关于血腥屠宰的噩梦,这个梦境成为她转变的触发点,反映了她对生命暴力的深层敏感和道德觉醒,开始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暴力循环。
“树”在小说中象征着英惠内心对纯净、自然和宁静世界的向往。树代表着生命的根基和力量,也暗示着英惠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所依赖的精神支柱。
“飞鸟”则象征着自由和解放。英惠渴望像飞鸟一样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素食者》的确是一部深刻而复杂的文学作品,它超越了简单的饮食选择探讨。
这部小说的结尾:“在梦里,我们以为那就是全部。但你知道的,醒来后才发现那并不是全部……所以,有一天,当我们醒来的时候……”
我们常说: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同样,你也永远救不活一个想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