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建议蒋介石三个阴招,蒋介石没有采纳,否则解放战争将重写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这是《论语·卫灵公》里面的一句话,其本意是: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这说明了人的主体作用,在任何事情中,如何识人用人直接关系事情的效果,而在军事领域,作为一个统帅来说,如何识人用人则直接关系整个战局的成败,而蒋介石在识人用人方面存在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会仙镇山尾人,他是国民党阵营中有名的战将,非常具有军事天赋和战略眼光,在解放战争初期,他曾向蒋介石建议过三个非常狠的阴招,万幸蒋介石没有采纳,否则解放战争史将会重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历史走到了一个转折点,8月18日,白崇禧聆听延安八路军司令朱德向所有解放区发出命令:

限期解除当地日军武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立即写信给蒋介石,分析当时的国军形势,指出形势有利于共产党军队,而不利于国民党军队,因为在抗战后期,国民党军主力集中于西南、西北地区,而八路军则在敌后开辟了许多解放区,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进占,远较国军迅速便捷,为扭转不利形势,白崇禧提了一条建议:

军事委员会应令各部队向沦陷区加紧进军,争先从日军手中收复所有敌占点线,俟接收工作完成后,再接受敌军投降。

这一建议的核心是“先接收后受降”,但蒋介石并不明白崇禧的深意,从而做出一个非常错误的决定,1945年9月3日,蒋介石即划分全国为16个受降区,命令日军向指定的地区集中,向指定的受降官投降。此项受降工作,到10月上旬基本完成。

这一受降措施,给国民党带来了厄运。因为日军一接到受降命令,就分别向指定地区集中,而国军还在西南后方,空运、水运费时,往往国军未到以前,日军即已撤退,所以全国的主要交通线,包括平汉、津浦铁路,完全暴露于我军攻击之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充分利用这种时间和空间的真空状态,以游击部队广泛运动于沦陷区,争先控制日军之前所占领的区域,从而取得了地理上的绝对优势。当抗战结束时,中共控制的解放区只有57个县,但是在一年后扩展到了310个县,气得白崇禧大骂蒋介石战略短视。

白崇禧的第一个建议没有被蒋介石完全采纳,接着白崇禧又提了第二个建议:不可立即整编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争胜利后,军政部长陈诚建议蒋介石对部队进行整编,白崇禧建议千万不可,他对蒋介石说:

“回忆1928年7月在北平小汤山举行的裁兵善后会议,他曾坚决反对裁兵,并提出了以殖边替代裁兵的办法。”

结果蒋介石没有采纳白崇禧的意见,执行整编部队,直接导致了军阀混战战,也使日本看到了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加大了侵略中国的决心,接着白崇禧又对蒋介石指出:

“现在进行国共谈判,但全面和平未可预期,我们总不能一面打仗,一面裁兵。盖编余官兵若无妥当安置,可能会酿成大患,此不能不予以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那时蒋介石对白崇禧却非常猜忌,对陈诚的建议非常赞同。1945年11月1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召开“复员整军会议”,1946年2月16日,又在南京召集第二次会议,决定第一期复员军官15万人,士兵100万人。并将58个军整编为师。

对于编余的军官,国民党在全国各地一共设置了29个军官总队,另外还设置了3个分队,其中1~20个归中央训练团负责,其余的由所在省训练团负责。这些被编余的军官意见非常大,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抗战一胜利,就使他们投闲置散。这些军官有的索性出走,有的参加了共产党的军队。

白崇禧的第三个建议是关于东北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3月中旬,苏联红军撤出东北时,我东北民主联军乘机占领了四平,当时白崇禧奉命去四平督战,在进行激战后,国民党军占领了四平,继而攻占长春、吉林,白崇禧建议蒋介石乘胜追至佳木斯或满洲里,将东北民主联军赶尽杀绝。

当白崇禧到四平下令追击时,杜聿明即来到前沿指挥所把蒋介石的手令交给白崇禧,着令将军事交给杜聿明继续指挥,并下令国民党军不得越过辽河,理由是长春附近尚有便衣红军六千,如果追击可能会引起冲突。接到命令后,白崇禧非常愤怒,但是却没有办法。而东北民主联军一直北退后获得了喘息的时间,并站稳了脚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说在解放战争初期,在这三个问题上,蒋介石犯了致命的错误,气得白崇禧大骂蒋介石军事指挥上至多是个步兵营长,其实白崇禧只是一介武将,根本不是一个政治家,他只会从军事角度看问题,而蒋介石只是一个阴谋家,既谈不上战略家,更谈不上军事家,所以想要不败也难。

其实在国民党军中,还有很多颇有军事天分的将领,比如孙立人、陈明仁等,这些都是难得的将才,但都没有得到重用,蒋介石信奉的阴谋与权术,却不懂得按照儒家理论去识人用人,所以其失败也就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