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闻吉林市珲春街常宁胡同和通吉胡同之间(常宁胡同4号,假日酒店南侧)发现一座老房子。由于老房子所在的河南街南侧,属于清代吉林官宦聚集的高级住宅区,且其周边在民国时期、日伪时期都有特殊的单位机构存在,于是在简单“做一下功课”后,便忙不迭赶赴现场一探究竟。在去的路上,一直纳闷,河南街南侧的富裕胡同、常宁胡同和通吉胡同我曾多次认真地转悠过,印象中那里虽有平房,但并非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建筑,这次发现的老房子该是用了怎样的障眼法,才躲过一批又一批好古者的探寻呢?

终于,透过楼与楼的间隙,我见到了这处隐匿于楼群内的房舍,心情也被失望、怅然撕扯得难于名状。这处平房建筑集中在一个不大的红砖矮墙围成的院落里,主建筑坐北朝南,据说是旧时四合院的正房。另在东厢房位置和主建筑南侧,建有存放杂物的棚厦。主体建筑应该被翻建过多次,看不到一点老房子的痕迹。院门紧锁,院内十分安静,只有葡萄架绿色的藤蔓暗露峥嵘,随风舞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式四合院

通吉胡同形成于清代,曾名局子街前胡同,民国时期又名吉长报馆胡同,是吉林老城内一条古老的小巷。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一带仍大致保持着民国以来的旧有的街市格局,除临珲春街的胡同口外,绝大部分建筑都是三合院、四合院。在张玉寰先生所著的《吉林民居》一书中,就曾记载过通吉胡同上的一个规模较大的古老院落:

吉林市通吉胡同住宅在二门的位置建设房屋三间,中间辟为过厅,前端带廊。因此,形成两个四合院落,内院正房五间,厢房各三间,各房都带前廊,在院子的四角建设回廊,内院极为完整。前院东西厢房各三间,院子较为狭小……

按旧时吉林城民居建筑的规矩,结合一些老住户的回忆,通吉胡同上的大多数院落原本是前门在通吉胡同,后门在常宁胡同。解放后,独门独户的院落大部分成为数家居民共住的大杂院,每家住户又往往用各种形式为自己圈占起“私密空间”。为了减少在别人家“地盘”内穿梭,原有院落又常以二门为界限,拆分成前后两个大院,后院住户会把后墙上的后角门,“阔”成向北开在常宁胡同上的院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北京路与河南街之间的平房被陆续拆除改建成楼房。当时,常宁胡同和通吉胡同之间的这处平房为一家福利厂(计数器厂,厢房曾被一所乒乓球学校)使用,因而未被拆迁,房屋得以保留。另据附近居民反映,此处平房曾与交通局有过交集,因而目前尚存的红砖矮墙实为上世纪交通局修建。因前些年曾有原房主的后人来此寻访过旧迹,可知这里曾是一座民宅。可惜由于历史上的多次翻建,目前尚存的平房早已不见旧时古宅的丝毫风貌了。

想当年,能在吉林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建宅居住,房主应当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财力。只可惜时光荏苒,关于这处平房曾有过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掌故,早已杳然难寻。若您有相关线索,还望留言分享。毕竟作为一座塞外城市,点滴过往皆分外珍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国地图中红线处即今天的通吉胡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林民居》中的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

特别鸣谢网友*跳跳*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