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说长春丨伪满关东军军官住宅

作者:宋亚民

编者按:历史建筑隐藏在城市不被人注意的地方,但逃不过细心的宋亚民老师的双眼。今天推出宋老师钢笔画作品,为我们揭示一处历史建筑细节。

入秋后,喜好养花的人就忙着给花换土了。前段时,友人送给我两棵君子兰小苗,叶脉突起、叶形挺拔、长势喜人。说起长春“市花”君子兰,50岁以上的人无不知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君子兰经济”花价贵如金,市花和市区建筑都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老城区必定是传承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基因,而我画的这些老旧建筑,基因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5年长春市区航测图,磐石路以北,工大院南侧的小型建筑。↑】

今天我领大家看看这座无名的小建筑,今天获知它拆了,内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又失去了一处记忆的符号。

它的位置在原“老工大”(旧称新京大同学院)校部门前的花木丛南侧,是关东军军官住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传1966年卫星拍摄长春地面图 工大院内南侧的小型建筑位置。↑】

之所以是关东军军官的住宅,是因为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南大营(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长春第九航校)全成了关东军的军营。南大营北界磐石路,这一片都划归军方,说起来就是从“工大”往西往北,到“工大”中间那条路以南磐石路以北,一直到人民大街。从老地图颜色看也可分辨,跟军用地的深灰色是一致的,住在这里的不是一般的官员,应该是高级军官,宅舍都属于当时10平方公里的军用地之一。那时候这样的住宅有一个共同的名称叫“文化住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大南侧小型建筑所处环境,宋亚民供图。↑】

这在当时跟日本本土建筑风格有明显的区别,大都掺杂欧式建筑风格元素,其随后也流传到了我国东北,这类的住宅别墅追求简洁化和实用化,相比于日本传统建筑的瓦、梁以及外部装饰都简化掉,在主体上尽可能的简洁,同时也降低了成本,不追求过多的装饰。属于现代风格跟新古典,有明显的一个区分。

稍微说远一点,现在日本的“一户建て(いっこだて)”两层小别墅,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是这种风格的一种延续,实际上大量的建筑已经摆脱了日本原有建筑风格。随着新建筑材料的革命,已经完全替代了以前建筑材料,带来日本现代建筑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亚民拍摄,工大校园南侧小型建筑。↑】

日本原有的那种木结构,在我国东北是完全水土不服,当时在大连曾经发生过冻死人的情况,所以日本建筑界,第一件事就学沙俄在东北的建筑,如:地基、墙体、棚顶等,学了很多老毛子的办法。所以后来在东北盖的房子,就抛弃原有的木结构,尤其后期开始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因而建筑的演变有时候与地理环境和东西方文化交流有关。在建筑设计上,当时日本一帮年轻设计者跑到我国东北来,与此同时欧美建筑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就有了满洲式风格,如:伪满军事部(今吉大一院)就是西方的建筑主体,加上东方棚顶帽子和细节上的一些东方元素揉合的产物,它是殖民地化在建筑上的反映。

小楼属别墅住宅类建筑,独立式设计、局部二层塔楼,呈阶梯状,坐北朝南,屋面红瓦坡顶,砖石结构,设有正前门和便门。绿油油的爬山虎爬满立面墙壁,绿意葱茏让人清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亚民钢笔画,工大南侧小型住宅建筑。↑】

昔日的小楼几经易主,起先小楼短期曾作为交通学院。一位老友回忆,为李大钊烈土撰写碑文的赫洵同志,曾任吉林工业大学教育长住过此处。1973年“工大”体育教研室主任曾住此,借过速滑冰刀一事印象挺深。后期还作过 “艺术教研室” 。

回头另起,自嘲一番,再讲点我的这幅画,要知道,当画过大半时、不料笔墨滴落,咯噔一下很不开心,心性不改放弃任何弥补,也许你觉得这是有意而为之,那就让这墨迹磨唧去吧。

2021.09.01

作者简介:宋亚民,网名徒步长春,长春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春市总工会书法绘画专业委员会会员,一汽集团书法美术协会会员,长春尚古丰画院院士。老长春钢笔画作品多次获奖并在省内报刊发表。

编者:李春昌

【胡同长春】编发长春记忆图文,欢迎阅读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