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创办哈军工到一半,毛主席:我想调你到军委,陈赓如何回答

1953年7月的一天,陈赓匆匆赶到中南海,准备向毛主席汇报哈军工的筹建进展。哈军工是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军事工程院校,对国防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陈赓自1952年6月受命筹建以来,殚精竭虑,终于使学校初具规模。然而就在这天,毛主席却对他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我想调你来军委工作,你的意见呢?"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陈赓措手不及。哈军工的创办才进行到一半,还有很多工作未完成。如果此时调离,办学工作该如何继续?面对国家需要和个人理想的抉择,老将军该如何回答?他的决定又将给哈军工的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

一、陈赓受命筹建哈军工的背景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然而,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要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需要强大的国防实力作为后盾。

毛主席深知,一个国家要强大,必须拥有先进的科技和精良的装备。他曾感叹道:"我们现在还很落后,要赶上去并不容易。"为此,他提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我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实现国防现代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要实现国防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人才。毛主席强调:"因此,我们必须办一所诸兵种、多学科、综合性的正规高等军事技术学校。"这个想法,为后来哈军工的创办埋下了伏笔。

1949年12月,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与斯大林举行会谈。在交流中,斯大林建议:"你们要办一所军事工程技术学院,我们帮你们办。"这一建议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更坚定了他创办军事工程院校的决心。

就在此时,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战争初期,志愿军虽然英勇顽强,但在装备和技术上与美军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劣势,让毛主席更加意识到:"新中国急需加强国防现代化,急需有大批军事技术干部,任务十分紧急。"

1952年3月26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军事委员会呈送《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毛主席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至此,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事情正式提上日程。

但是,谁来担此重任?经过慎重考虑,中共中央将目光投向了正在朝鲜战场上的陈赓将军。

陈赓,这位出身于黄埔军校,历经长征,南征北战的老将军,不仅有丰富的军事经验,还曾担任过红军学校校长。他的军事素养和教育经历,使他成为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最佳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6月,陈赓接到调令,立即启程回国。6月20日,他风尘仆仆地抵达北京。顾不上与家人团聚,陈赓直奔中央军委,请求向毛主席、周总理汇报朝鲜战况。

6月23日,陈赓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进中南海丰泽园。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总司令早已等候在此。毛主席握着陈赓的手,亲切地说:"我们'最可爱的人'回来了,辛苦了!"

在随后的谈话中,毛主席向陈赓提出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任务。面对这个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陈赓initially表现出了些许迟疑:"我来办?......主席,我来办......这个学院,我不懂,这个我可是隔行,恐怕办不好。"

然而,毛主席、周总理以及在场的其他领导都对陈赓表示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在大家的鼓励下,陈赓最终接受了这个挑战,他铿锵有力地说:"请主席放心,请总理、总司令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

就这样,陈赓肩负起了创办中国第一所综合性军事工程院校的重任。他深知,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正如他后来所说:"解放军是一只猛虎,创办军事工程学院,就是为猛虎添翼。"

从这一刻起,陈赓开始了他筹建哈军工的艰辛历程。他要面对的是一片荒芜之地,要解决的是从选址、招生到教学、科研等一系列复杂问题。但是,这位老将军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着这项伟大的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陈赓筹建哈军工的艰辛历程

接受了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重任后,陈赓立即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中。然而,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系列艰巨的挑战。

首先是选址问题。新中国百废待兴,suitable场地并不好找。经过反复考察和讨论,最终确定在哈尔滨市郊区建校。这个选择既考虑到了哈尔滨工业基础较好,又能利用原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一些设施。1952年8月,陈赓亲自率队来到哈尔滨,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

然而,当陈赓看到校址时,不禁皱起了眉头。眼前是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积水遍地。他站在泥泞的土地上,对随行人员说:"就是这里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随即,他卷起裤腿,带领大家开始了清理工作。

人才招募是另一大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懂得现代军事技术的人才极为稀缺。陈赓四处奔走,亲自出面邀请专家学者。他常说:"办学就是办人,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海内外专家和学者陆续加入了哈军工的建设队伍。

与此同时,陈赓也着手组建教职工队伍。他提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原则,广泛吸收各方面人才。有一次,他得知一位有才华的年轻人因政审问题未能通过,立即亲自过问此事。他说:"只要是真才实学,我们就要用。政治上有问题,可以慢慢教育嘛!"在他的坚持下,这位年轻人最终被录用,后来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备采购也是一大难关。当时国内的科研设备极其匮乏,很多先进仪器只能依赖进口。陈赓积极与苏联方面沟通,争取设备支援。他常常亲自到港口接收设备,检查装箱单。有一次,一批珍贵的实验仪器运抵哈尔滨,陈赓冒着严寒,在码头守候了整整一夜,直到设备安全运抵学校。

资金短缺也是一个棘手问题。新中国百废待兴,国家财政捉襟见肘。陈赓多次向中央请示,争取资金支持。同时,他也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他带头住在简陋的平房里,吃着粗茶淡饭。有一次,一位苏联专家看到陈赓的住处,惊讶地说:"将军,您怎么住在这样的地方?"陈赓笑着说:"我们是在创业,应该艰苦一些。"

在筹建过程中,陈赓特别重视与苏联专家的合作。他亲自接待来自苏联的专家,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同时,他也鼓励中国教师大胆创新,不盲从权威。他常说:"我们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但更要结合中国实际,走出自己的路。"

在陈赓的带领下,哈军工的筹建工作逐步推进。他亲自参与制定教学计划,组织编写教材,规划实验室建设。他提出了"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强调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军事工程人才。

1953年8月,哈军工正式开学。首批500多名学员从全军各部队精选而来,开始了他们的学习生涯。陈赓亲自为新生上第一课,他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刻苦学习,为国防现代化贡献力量。"

随着学校的逐步建设,一些初步的军工研究项目也开始启动。陈赓特别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师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他常说:"我们的目标是培养能打仗、善打仗的军事工程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陈赓逐步建立起了严格的学校管理制度。他亲自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涵盖教学、科研、生活等各个方面。他要求全校上下严格执行,以军事化管理来培养学员的纪律性和责任感。

然而,就在哈军工初具规模,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之时,陈赓却面临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抉择。1953年7月,他被紧急召回北京,毛主席向他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想调你来军委工作,你的意见呢?"

三、陈赓的抉择与回答

1953年7月的一天,陈赓接到紧急通知,立即从哈尔滨赶往北京。当他走进中南海毛主席的办公室时,完全没有想到等待他的将是一个重大抉择。

毛主席亲切地招呼陈赓坐下,关切地询问了哈军工的筹建情况。陈赓详细汇报了学校的建设进展,包括校舍建设、师资队伍组建、教学计划制定等各个方面。他特别提到了学校面临的一些困难,如设备不足、经费紧张等问题。

毛主席认真听完汇报,点头表示赞许。然后,他突然话锋一转,说道:"赓同志,我有个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我想调你来军委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突如其来的提议让陈赓一时愣住了。他没想到毛主席会在这个时候提出调动他的工作。一时间,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陈赓的脑海中迅速闪过了过去一年多来筹建哈军工的艰辛历程。他想起了刚到哈尔滨时那片荒芜的土地,想起了为招募人才四处奔波的日子,想起了与苏联专家反复讨论教学计划的场景,想起了刚刚入学的第一批学员那充满希望的眼神。

同时,陈赓也深知军委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老革命,他清楚地明白国家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军委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

面对这个艰难的抉择,陈赓沉思了片刻,然后坚定地回答道:"主席,我认为哈军工的工作还没有完成,还需要我继续努力。我想留在学校,把它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