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柴米油盐”。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是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十四届市政协以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铆牢”基本民生福利需求,依托“民生直通车”协商平台、界别委员工作室、界别委员联系服务群众联系点等载体,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协商议政,助力党委政府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增强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架起“连心桥”,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

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是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更好履行政协职能的应有之义,是一道时代的必答题。

保险行业、市容局、医院、电业局……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的委员,有的在企事业单位任职,有的在政府部门任职。但他们从事的职业,大多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十四届市政协以来,聚焦“联系谁”“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等关键环节,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持续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积极搭建委员履职平台,在委员和界别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

2023年4月14日,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十四届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委员工作室揭牌成立。依托“民生直通车”等平台,界别通过工作室这一载体,组织委员开展走访、结对、座谈、调研等各种履职活动,深入界别群众,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决策部署,了解界别群众思想状况,传递群众意见呼声,发挥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作用。同时,界别还支持委员开展服务群众活动、履行社会责任,弘扬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委员联系点是委员联系群众“前沿阵地”。为进一步拓展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的平台,2024年5月29日,在市养志康复医院,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联系服务群众联系点挂牌成立。该联系点具有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方针政策、开展协商议事的功能,并为市民提供讲座和咨询服务。揭牌仪式后,联系点面向残障人士开展了首次活动——“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科普讲座。

“设立联系点,是希望发挥界别优势和委员专长,更好服务界别群众、倾听界别声音,打通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最后一公里’。”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副召集人、市养志康复医院副院长王成说。

接下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将在完善机制、搭建平台载体等方面持续发力,探索政协委员工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及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联系点的“站、室、点”合作,不断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委员联系服务界别群众更主动、畅通、有效。

化解“急难愁”,积极组织开展界别协商活动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何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一直是界别委员关注的议题。

十四届市政协以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围绕《2023年低保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调整情况》《2023年最低工资等民生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情况》《2023年“沪惠保”产品方案》《上海市户籍人户分离人员居住登记办法》修订、《关于加强集中出租房屋安全管理的规定》制定、《轨道交通市域线票价机制》推出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资、养老、住房、医保、交通等民生问题,开展界别协商议政,积极反映市民群众的需求,提出对策。

2023年7月27日,在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委员工作室,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九三学社界别举行联合调研座谈会,围绕部分民生工作推进情况,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探讨交流。2024年6月14日,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与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召开“2024年本市民生保障标准调整情况”专题通报会,听取委员意见建议。

今年,围绕“突出问题导向,健全完善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这一主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协同人资环建委开展课题调研;组织界别委员围绕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情况,开展视察监督。

委员在通报会、座谈会上提出的不少具体建议,都被相关部门采纳,并被吸收进入最终的方案和计划。

未来,围绕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化解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还将开展一系列界别协商活动,组织界别委员、界别群众与政府部门面对面交流,反映民情、沟通民意,共商破题之策,发挥界别在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中的作用。

筑牢“防灾线”,汇聚众智形成界别集体提案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开展界别协商、视察和调研,汇聚界别委员智慧,形成高质量建言成果。其中,一件关于上海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集体提案,是其中的代表作。

上海濒江临海、地势低平、河网密布,近年台风风暴潮、暴雨内涝、高温热浪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同时,上海产业结构复杂,人口和经济要素、高大建筑、城市生命线系统等高度密集,各种风险要素集聚。如何有效应对超大城市严峻复杂的巨灾风险挑战、全面提高城市安全能级和韧性水平,是上海需要直面应对的课题。

“上海巨灾风险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够强。保险在助力防灾减灾救灾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市政协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召集人,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龙保勇一语道出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

为推动上海加快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观点。在2024年1月的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提交“关于加快建立上海市巨灾保险制度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充分考虑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的风险管理需要,借鉴国内外巨灾保险实践中的典型经验,加快推动上海巨灾保险方案的制定落地。

提案建议,按“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各方联动”的思路,建立健全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坚持先行先试,边试边总结,逐步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最终形成有特色、可复制、高效能的上海巨灾保险新模式。

2024年5月,提案得到了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等单位的高度认可和采纳。在提案答复中,相关部门表示,将积极推动巨灾保险在本市落地试点,践行“保险+风险减量+科技”新逻辑,努力促进金融业与城市综合治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通过开展协商,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还形成并提交了界别社情民意信息,如“关于推动城市漫步(City Walk)成为城市发展新动力的建议”等。这些凝聚了集体智慧的建言,同样受到高度重视。

“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将持续组织界别委员、界别群众代表等广泛参与协商,推动界别协商建言成果落实落地。”龙保勇说。

原创:政协联线

作者:政协联线记者 张希喆

原标题:《界别风采·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丨“铆牢”民生需求谋策建言,助力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