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主动向你求教的时候,你去帮他,这叫教导。当别人没有开口,你就去讲道理,这叫教训。教导会带来感激,而教训只会带来怨恨。
君子就应该像锣一样,不敲不响。好为人师,最低限度就是引起别人不满,时间早晚会证明是自作多情,一厢情愿的感情用事,轻则招灾引祸,重则伤身丢命。”
古人说:“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力量微小就不要承担重担,说话不被人重视就不要劝导别人。
曾有位作家写道:“大都人都认为付出就有回报,奉献就有成果。殊不知你把善心喂了狼,到最后不过是人财两失而已。”
人在江湖中打拼,最忌讳的,便是人的“一厢情愿”。
你一厢情愿的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最后浪费了感情蹉跎了岁月,到头来惹了一身伤心。
你一厢情愿地去帮助一个人,帮对了他未必会感激你,但是,帮错了他一定会埋怨你多管闲事。
俗话说:“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在生活中,有一句话很幽默,叫做“借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这笔钱,能收回来是你的幸运,收不回来是生活的注定。”
在生活中,我们的好心和善意是弥足珍贵的,一定要给值得的人和对的人,有需要的人,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白白给了那些不懂得感恩,肉包子喂狗有去无回,过河拆桥的人。
当你没有能力让别人都仰起头来看你的时候,就不要打肿脸充胖子招揽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事。
当你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和支撑的时候,就不要好为人师白费口舌去规劝别人,为别人出谋划策。
因为,你的规劝会被当成一句废话,你的善意会被当成指手画脚。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意思就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却得不到的程度,就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就不要去启发他。
人生是一个天平,一个托盘叫“人前富贵”,另一个托盘叫“人后受罪”,这两者永远都是平衡的。
有一种快速修行的方式叫“苦行僧”。
他们让自己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样就可以更快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
其实,这是在告诫我们:痛苦,是让人觉悟的最快方式。痛苦,也是人生的基本属性。
一个人真正的觉悟,绝不是因为别人的几句话,而是因为自己真真切切的撞了南墙,而且撞得头破血流。
犹如泰戈尔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所以,想当然的好为人师,是违背人性发展规律的。
比如,有一位老前辈看到一位年轻人总是在工作中偷懒,做白日梦,所以,他好心劝诫年轻人要认真踏实工作。
结果,谁承想,年轻人不仅不感激他,而且还怀恨在心,故意找机会背地里使坏,结果导致工作中出现了失误,老前辈作为老人承担责任首当其冲。
老前辈肯定是出于好心,可是,他忘记了,那个自己不成器的年轻人,之所以吊儿郎当,是由其本性和态度所决定的。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逢年过节拿奖金,别人加班我加薪,喝茶看报好开心,副业兼差薪照领”。
因为,这既是年轻人所奉行的认知理念,你教导他那些大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
然而,你对他说无数句话未必会听,但是,只要他因此丢掉过一次工作,吃过一次大亏,一定会刻骨铭心。
老子曾说:“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离兽无人造而自生,
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
关于生活,刘震云说:“其实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把拧巴给拧巴回来,通过自己的职业、自己的方式,关键是你要先认识到生活里的那个拧巴。”
关于说话,刘震云说:“要看性格,看职业。天生寡言的,让他多说,会很痛苦;天生话多的,让他少说,非把他憋死。没有绝对,话少养气,话多则容易赢得朋友,各有优长。”
但是,他也启发我们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不要好为人师,不要揠苗助长,不要自说自话,不要轻易介人因果。
记住:凡事,去人欲,顺自然,则可以共赢。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智者语迟,愚者话多!不作中人不做保, 一生一世没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