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桔从小就被父母说是一个倔孩子:

这孩子真倔,太认死理。

这孩子真倔,不会说甜乎话。

你认个错,说句妈妈别生气了,这事不就过去了吗?

小桔知道她要这么做,大人就高兴了,她也就不会挨说了。不就是认个错吗?不就是说两句热络人的话吗?

但是,不知为什么,她就是做不到。

她低着头,嘴唇抿得紧紧的,宁愿被误解,宁愿挨说,也不服软。

其实,她也很羡慕那些乖巧的孩子,性格活泼开朗,能屈能伸,小嘴很甜,哄得大家都开心。

但自己就是做不到——如果真的那么做了,好像“我就不是我了”。

也许这就是天生的吧,她拿自己也没办法。

直到若干年后,在咨询室里,小桔说起自己的倔,说起拿自己没办法,话语间带着点自责。

没想到,咨询师说了一句:也许,你的倔,是对自己的坚持,是在维护那个小小的自我。

小桔在心里“啊”了一声,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了下来,身体里有个地方好像松动了:

这么多年,我的倔终于有人看到了。

这么多年,我终于理解自己了。

02

像小桔这样的倔孩子,还有很多很多。

他们往往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甚至有点木讷。

他们的倔,不是那种哭着闹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而是无声的、拧巴的倔,也不知道和谁较劲。

这样的倔孩子,不排除先天秉性的因素,但从心理学的视角看,这个倔,也是一种坚持。

因为在犯倔的那一刻,孩子就把某个主张和自我等同为了一体,坚持这个主张,就意味着坚持自我。

哪怕这个做法是错的,是不合时宜的,但在此时此刻,它就等于自我。

我怎么可能放弃自我呢?

顺从大人的意愿,变得乖巧懂事——不,那不是“我”能做出来的事。

那样的话,我就不是我了。

所以,大人觉得只不过是认个错、说个甜乎话,这有什么难的?

但对倔孩子来说,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它意味着自我意志被扭曲、被折断。

就像一根笔直的玻璃棒,如果硬要折弯,就会断掉,碎成渣。那是不可想象的。

为了呵护身体里那根玻璃棒,倔孩子宁折不弯。

03

这样的倔孩子,往往敏感,情感丰富,心思细腻。

他的自我很脆很弱,对自己缺少一个稳定的认知,非常依赖他人的认可和关注,来巩固对自己的良好感觉,也非常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

如此,就容易把事等同于人,事的好坏对错就等于自己这个人的好坏对错。

别人轻轻淡淡的一句话,可能在他心里就掀起了五级风浪。

别人觉得这事没什么,但在倔孩子的心里,就是过不去,就是转不过弯来。

这些,都是因为自我很弱小,所以要竭力保护。

如果不是这么固执倔强,他的自我早就被风刮得七零八落了。

而且,因为自我很脆弱,倔孩子对自己是否值得被爱是不够自信的。

他越是倔强地不讨喜,越是僵硬固执,其实内心越渴望对方来缓和,来哄哄自己。

因为在他眼里,对方的缓和、迁就意味着对他的爱和包容。

倔孩子是在用倔强的姿态在讨要对方的爱。

04

所以,如果家里有个倔孩子,不要只看到他行为上的执拗,不要用权威压制他一定要怎么做,也别感叹一句都是性格原因就随他去。

孩子的倔脾气背后,是一个脆弱的自体,他非常需要父母更多的看见、呵护、理解与接纳,需要温柔相待。

这样的倔孩子,都有一个软肋:吃软不吃硬。

父母和自己硬碰硬,哪怕被训斥,都没事,自己能顶得住。

但父母一旦柔软下来,说句:委屈你了。孩子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忍都忍不住。

一个人被看到、被体谅的那一刻,就卸下了防御,柔软下来了。

就像《人世间》里,倔孩子周秉昆,因为和父亲置气,可以好几年不给父亲写信。

但当父亲敞开心扉,袒露软弱和真情,说自己一直盼着孩子给自己写信。周秉昆再也绷不住了,哭得像个孩子一样。

倔孩子,只不过是用倔强的姿态维护那个脆弱、敏感、容易受伤的自我。

倔孩子,已经很努力去做父母期待的好孩子,为此积攒了很多委屈。

只有一次又一次被看到、被理解,被温柔以待,他才可以放心——原来脆弱也是被允许的,原来不够好也是可以的,原来我是被爱的。

只有一次次被滋养、被确认,一个人的自我才会生长起来,内核才会稳。

内核稳了,才会更灵活,更有韧性,更自在。

这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注:文中案例由多个案例整合加工,细节已进行处理。)

凌想/文

凌想,《青年文摘》特邀心理成长导师,心理咨询师,“凌想亲子心理”公众号创始人,专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

即刻拥有——

历史 | 人文| 美学 |科普|励志

联系电话:010-57350596

邮箱:hezuo@cyp.com.cn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上标注。)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人世间》 中国青年出版社 梁晓声/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