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敢于直面危险的逆行者,是救人于危难的守护者,是坚守初心的践行者,是警营里绽放的铿锵玫瑰,用忠诚与担当,用责任与奉献,奏响了公安交警“以人民为中心”守护平安的最强音。从警14年,她从父母眼中的傲娇公主一步步历练成救灾一线的“花木兰”。

她就是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交警大队金六中队指导员郑淇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面危险的逆行者

2023年5月2日23时27分,保山市隆阳区发生5.2级地震,震中瓦窑镇3.7万余名群众受灾,数千间房屋被毁。

灾情就是命令,救援就是使命,对于郑淇匀来说,那是终生难忘的一天。

地震发生时,郑淇匀带着中队民警辅警冲出营房,坐上警车逆向而行,前往震后道路安全隐患最严重的金厂岭至瓦窑路段8公里处。

郑淇匀带着队员冒着余震的风险和碎石随时滑落的危险,对震区国省道及救援必经路线展开拉网式巡逻。遇到车辆,她不停地喊话提醒驾驶人减速慢行;到达落石路段,她就下车疏导,逐一询问、逐车提醒;看到影响通行的落石和被困车辆,她果断采取措施,一路清理石块、推移车辆、排除隐患。

郑淇匀带队一段一段清理疏导、指挥通行,为救援车辆打开了生命通道。

郑淇匀说:“作为交警,要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时间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最大限度确保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情用心服务灾区群众。”

2023年7月,地震之后的第一个雨季,杭瑞高速公路大保段老营至澜沧江路段进行应急处置施工,保通分流工作异常艰巨。

郑淇匀带着队员们以超长的工作时间、超常态化的勤务模式执勤值守,每天从上午8时至晚上8时,对分流线路沪瑞线、东泸线全程70公里实施12小时不间断动态管理,高效快速疏堵保畅、处置交通事故、开展抢险救援、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了整个施工期间没有较大交通事故发生,用汗水和坚守换来了群众出行的安全与畅通。

是什么给了她这份勇气和力量?答案在一帧帧无惧风雨的画面中、在一身湛蓝的警服上、在人民群众赞许的目光里。

平安出行的守护者

今年除夕,郑淇匀收到了一条来自千里之外“含金量”满满的短信,其中表达了对中队全体民警辅警的感激之情。

除了感激,发短信的陈师傅还特意发过来1万元的拜年红包,郑淇匀收下了陈师傅想要表达的心意,但退还了新年红包。

陈师傅何许人也?为什么会发出万元红包?事情要从一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

2023年2月22日,从南京到云南自驾旅游的陈师傅驾驶一辆小型越野客车,行驶至隆阳区瓦窑镇境内沪瑞线3288公里800米处时,由于操作不当,车辆翻滚200米坠入道路下方澜沧江中,导致车内4人受伤,车辆严重受损。

接到报警后,郑淇匀带领队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果断采取水陆两栖救援措施——搭乘游艇、涉入江中转运伤员,用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法在30分钟内完成了救援,为4名伤者赢得了最宝贵的救治时间。

几天后,尚未痊愈的陈师傅就将一面印有“抢险救危 真情为民”的锦旗送到中队。对陈师傅而言,救命之恩终生难忘,所以就有了一年之后的除夕夜短信和拜年红包。

郑淇匀说:“没想到时隔一年,陈师傅还把我们记在心里,这确实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不负群众的信任。”

每次困难和危险来临时,总有一抹“警察蓝”“荧光绿”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2023年8月30日16时50分、20时40分,沪瑞线瓦窑—老营猴子岩路段两次发生大面积塌方,山体巨石冲破紧箍的铁丝网滚落到公路上,大量的土石方掩埋了道路,造成道路中断,而该路段是杭瑞高速公路下行线封闭后通往保山的唯一要道。

当晚10时50分,正在现场参与抢修保通的郑淇匀接到瓦窑卫生院求助:“一名特殊血型待产孕妇羊水已破,急需前往保山市人民医院生产。”但此刻大大小小的落石封堵了路面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唯一的办法只能采取人工转运的方式将孕妇转移到塌方路段的另一端。

郑淇匀带着队员和医护人员冒着石块滚落的风险,合力抬着担架一路小跑将孕妇安全送过塌方路段,与队员一起为孕妇抢出了一条生命通道,点燃了希望之灯,他们的温暖、责任和勇气,成为夜晚最美的风景。

坚守初心的践行者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作为执法者,14年来,郑淇匀始终坚持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第一线,在与人民群众接触最频繁、关系最紧密的岗位上,遇到过被误解被批评的情况,甚至被质疑执法不公,但她始终坚持微笑,面对人民群众,用爱心排忧解难,用耐心化解纠纷,用诚心服务群众,用公心赢得信任。她常和同事说:“宁愿听到老百姓的骂声也不愿意听到老百姓的哭声。”

如何让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千家万户,让群众的法治意识再提高一些,让交通事故再少一些,让道路交通更安全一些,让群众拥有更多的平安与满意?

有着10年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经历的郑淇匀大胆创新求变,在思路上突出一个“活”字、形式上凸显一个“特”字、内容上体现一个“新”字。

从2012年第一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到第12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从“畅行安全路 幸福奔小康”到“美丽乡村行”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她的足迹遍及山乡村寨,遍及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她创新宣传方式,在开展执法直播时,利用媒体的传播交互特点,营造强大的整治声势,扩大整治的影响力,教育公众知法守法,增强专项整治行动的实际效果。

面对老年群体时,她用拉家常的方式,耐心讲解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让他们学到交通安全知识。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时,她推出“体验式”“沉浸式”“周期式”交通安全宣传方式,让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让交通安全宣传更贴近基层、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群众。

一次次危急时刻冲锋在前的身影、一本本载满荣誉的证书,完美诠释了郑淇匀14年从警生涯中的成长与蜕变。

接过一面面鲜红锦旗的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从警之路、为民之心:只要人民需要,女警披甲又何妨!

本报记者 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