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一段博物馆相关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视频中,一名游客表示,自己花费60元购票进入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后,却发现很多展品区玻璃框架内只有文物图片。“给人骗进来,这大柜子里头就摆了这东西?”

在此后的报道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共两层,一层主要展示壁画和遗址,二层为观光平台及展览馆;其中有一个展馆展品采用视图展示。“一直以来就是图片展示,没有文物存放,如需观看实物文物,游客可前往洛阳博物馆。”

对于当下一些博物馆来说,资源有限、缺乏实物,有时是客观现实。但将照片放在玻璃展柜中,郑重其事“办展”迎客,难免给观众“滥竽充数”之感。毕竟其馆名为“博物”而非“博图”,游客大老远过来买票,没人愿意看刷刷手机就能看到的“图片”。

若本着“科普展示”的目的,做图片展也并非不可,却应当事先通过公开渠道对游客进行充分的说明。据媒体报道,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是2023年洛阳市游客接待量最多的博物馆,达358万人次。但如此大的客流量,在其官方公众平台的博物馆版块,却只有“应天门保护展示工程”、考古发掘、相关历史和灯光秀介绍,博物馆里具体展览和细节介绍统统为零。而纵观国内正规博物馆的网站,展出名称、每一部分展示内容和相关图片都十分详尽,“所见即能见”。

这两年“博物馆热”在持续升温,有许多游客卡点抢票,甚至跨越大半个中国只为看一场文化遗产盛宴。在此背景下,博物馆们更应当注意改进展览质量和服务水平,重视对游客的告知与沟通,而不是在热度繁荣之下“给你什么看什么”。

另一方面,当下大众对博物馆审美和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此次的讨论即是反映。票虽不能退,口碑却会“显影”。我们应有更多百花齐放、品质竞赛,也唯有以更多精心诚心“待客”,才能少一些类似的舆情。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评论员 孔雨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