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正月,女皇武则天卧床不起,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了女皇的心腹男宠张昌宗、张易之,而后逼迫其让位李显。
而此时,距离武则天的死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
武则天一生尤为爱惜自己的容貌,史书记载她“善自粉饰,虽子孙在侧,不觉其衰老”。然而,被迫退位后,她却不再梳妆打扮。
皇位已失,心腹男宠也在政变中惨死,而她只能在这深宫中独自面对晚年的落寞。短短几个月,她便如一朵枯萎的花,最终于705年12月病逝,享年82。
权力与亲情的裂痕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洛阳贞观殿病逝,武则天站在他的病榻旁,神情复杂。
屋外,寒风呼啸而过,宫门紧闭,守卫们无声地守候着,而宫内只有几盏昏暗的油灯。唐高宗的一生已然落下帷幕,而武则天的权力之路,却在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李治去世后,武则天迅速掌握了朝廷大权。
明面上由她的第三个儿子李显继位,但实际上把控着朝中军国大事却是他的母亲——皇太后武则天。
这也是李治在临终时的嘱托,因为他知道这个儿子资质平庸、性格软弱,恐怕难担大任。但他没想到,这份嘱托会成为武则天夺权的跳板。
身为一个皇帝,最难以忍受的恐怕就是不能掌控实权。这也导致,李显虽然表面上对武则天毕恭毕敬,但心中却对母亲的控制心生不满。
武则天同样对他也十分不满,她深知,李显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帝王。
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让他无法驾驭朝堂复杂的局势。每当在朝堂上看到李显在大臣们的意见中左右摇摆,武则天心中的失望便越发强烈。
唐中宗的懦弱,加速了武则天的决断。684年2月,继位仅55天的李显被废,先后被软禁在均州、房州,长达14年。
李显“退位”后,武则天彻底看清了现实,与其苦心挑选、培养一个新的帝王,还不如自己上,但她到底还是顾忌着天下人和朝臣的评价,因此选择了第四子李旦作为“傀儡皇帝”。
李旦为人谨慎谦恭,对武则天的掌控毫无异议。他甚至主动将权力交给母亲,自己退居幕后,专心做一个名义上的皇帝。
686年,武则天装模作样地要还政于李旦,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她此番作为并非出自真心,或许是为了试探,又或许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淡泊名利”。
但不管究竟为何,李旦只有唯一的选择,那就是“奉表固让”,劝母亲继续掌权。对此,武则天表示,自己很满意。
她的确比李显、李旦都适合当一个皇帝,在政治上,她广开言路、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为含冤者伸冤,实现了朝廷政治的稳定,同时也获得了好名声。
与此同时,她也在一点一点地蚕食着李唐宗室的社稷。李氏诸王被她一步一步杀死,韩王、鲁王、黄国公等先后被逼死。琅邪王李冲、越王李贞无奈起兵,最终兵败而死。
同为李唐宗室的李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母亲将宗亲们赶尽杀绝,他已经是泥菩萨过江,管不了其他人了。
690年,武则天顺应民意,改国号为周,建立武周王朝,李旦为保命也自请赐姓武氏,一代女皇就此诞生,此时她已经66岁了。
重用男宠引群臣不满
武则天虽然大权在握,但因为她的身份以及夺权的手段不甚光彩,所以朝中忠臣如狄仁杰等人,始终心怀李唐江山。
尤其是,随着武则天年事渐高,她对于男宠的依赖越发明显,朝中大臣对此尤为不满。
在这些男宠中,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尤其受她的喜爱和信任。
张昌宗是被太平公主引荐给女皇的,深受其宠爱,而后他又推荐了自己的哥哥张易之。
据说,这个张易之不仅身材修长,皮肤白皙,姿容俊美,而且还十分擅长音律,更重要的是他会炼制药物。
武则天一听,果然有了兴趣,当即就把他召进了宫,见面之后发现果然如张昌宗描述的一般俊美。
武则天常在宫中与他们把酒言欢,还允诺了两人重要职位。兄弟二人一个被任命为云麾将军,另一个被任命为司卫少卿,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得到了加封。
一时间,皇宫之中,朝野内外充斥着想要巴结讨好兄弟二人的人。尤其是武则天年岁渐高,对精力不济,两兄弟趁机独揽朝政大权。
他们仗着武则天的宠爱,肆意干预朝政,甚至公开与朝中忠臣为敌。
大臣对其尤为不满,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一批大臣早已达成一致,誓要除掉这二人,若不解决这二人,恐天下难安。
与此同时,武则天的健康状况也开始急剧恶化。长期的政务操劳与年老体衰,使她无法再如往日那般精力充沛。
随着身体的衰弱,她不得不面临一个终极问题——继承人问题。她的内心依然在李氏与武氏之间徘徊。
她的两个侄子自荐为太子,但却被狄仁杰给制止了。在狄仁杰的劝说下,她放弃了自己的侄子,秘密将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李显接回了洛阳,并立起为皇太子,此时的她已经74岁了。
解决继承人问题以后的武则天自觉自己已经再无后顾之忧,因此越发沉迷享乐,在年轻俊美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的讨好和奉承下逐渐迷失了自我。
宫内的气氛愈发紧张,外界关于武则天的流言也越传越广。很多人议论纷纷,认为武则天已失去掌控局势的能力。
两兄弟也知道女皇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把持朝政,但又不肯放权,于是纷纷表示愿意为女皇分忧。
武则天一想,这是个好办法。于是她将兄弟二人当作耳目,以此来达到把控朝政的目的。
让两个男宠来牵制朝中大臣,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更何况这两兄弟根本不知道低调为何物,大权在握后简直把嚣张跋扈写在了脸上。
构陷宰相魏元忠,与大臣结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搅得朝廷不得安宁。因为这件事,武则天和君臣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张。
705年初,武则天卧病。宰相张柬之趁机联合其他几位大臣发动政变,先将二张杀害,而后推举李显继位。
二张死后,武则天无人可用,只能让位。
病逝上阳宫
退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武则天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人到晚年,竟然还会落得如此下场,这是一向专制独断的她所难以忍受的。
她的身体和精神都遭到极大地打击,宠臣的去世也刺激着她的神经。他们二人不仅仅是她疼爱的男宠,也是她布置在朝堂上的棋子。
如今,棋子已毁,她大权旁落,身心俱疲,和心如死灰没什么区别了。
某个黄昏,武则天独自一人漫步在皇宫的花园中,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身上,映照出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她停在一棵古老的樟树下,轻抚着树干,喃喃自语道:“天下大势,唯我独尊,然而,最终却只能独自承受这一切。”
705年冬,上阳宫内寒意阵阵。武则天面容苍老憔悴,呼吸越来越微弱。曾经的帝王之威早已被岁月侵蚀,只留下一个垂垂老矣的女人。
自从张昌宗兄弟被政变大臣处死,武则天的精神状态便急剧恶化。过去她靠着这些宠臣度过孤独的晚年,而如今失去他们,仿佛夺走了她最后的精神支柱。
失去权力和宠臣的双重打击,让武则天在短短几个月里迅速衰老。
“母后,请您保重身体,天下已安,您不必再忧心。”武则天的儿子李显低声劝慰,站在她床前。
武则天抬起眼,目光从李显的脸上滑过,没有回应。她的嘴唇轻轻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没有发出声音。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也就是705年12月16日,武则天在深沉的睡梦中离世。她的手轻轻垂落,似乎在最后一刻,终于放下了那份沉重的权力与执念。
整个上阳宫陷入一片沉寂,钟鼓声响起,宣告这位曾经的女皇在退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彻底走完了她传奇的一生。
关于武则天的死充满了各种传闻。
有人说她因失去男宠心生绝望,郁郁而终;也有人猜测她的死亡与朝中的权力斗争有关。
无论真相如何,身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正统女皇帝,她都是值得尊重的。
706年5月,她最终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墓碑上没有任何刻字,空空如也,仿佛她那辉煌而复杂的一生都随着那座陵墓被封存起来,永远埋葬在历史的尘埃中。
结语
武则天退位一年后突然离世,成为历史上一个扑朔迷离的谜团。
史书对此语焉不详,但无论如何,这位曾经一手遮天的女皇帝,最终也无法逃脱岁月和权力的轮回,带着遗憾与争议走向了她的生命终点。
参考资料:
《张易之、张昌宗在废周复唐中的作用》——梁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