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8日下午,中国保监会首任党委书记、主席马永伟在京逝世,享年82岁。

马永伟被视为中国保险业历史上标杆性、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执掌保险业监管部门之前,他曾担任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兼任香港中保集团(中国太平前身)董事长,他为中国太平的集团化经营、境内复业等工作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回顾保险行业的难忘岁月,马永伟曾总结:“改革和发展这两条主线贯穿在工作的全过程。”

马永伟出生于1942年8月。1962年考取辽宁财经学院(现东北财经大学)财政金融系。1968年马永伟开启了长达26年的“银行生涯”,当年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心支行工作。1982年,先后出任中国农业银行安徽省分行信贷处副处长、分行副行长。两年后于1984年7月,出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1985年7月,任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党组书记。值得注意的是,从分行副行长到总行行长,马永伟只用了5年。

马永伟与保险业结缘始于1994年。

1994年8月1日,马永伟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出任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在任上,他主导了人保产寿分业。

当时,中国保险业处于全面恢复和迅猛发展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平安、交通银行保险部、友邦保险先后入局中国保险业,但那时,国有保险公司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问题等。据马永伟回忆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面临着一个高潮,行行都在改革,保险也不例外。

要进入进入专业化经营时代,产寿需要分业。据马永伟回忆,当时人保公司20多个部门只有一个寿险业务部,规模小、人员少,必须把人保公司分离出来独立发展。一是先分财产后分人;二是先分一般干部后分领导干部;三是先试点后推开。1996年7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公司、中保人寿保险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和中保海外机构。从此,我国保险业进入了专业化经营时代。

在完成人保产寿分业后,马永伟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出任中国保监会首任主席、党委书记。

回头看,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没有专门的保险监管机构,开始只是中国人民银行金管司一个处室在监管,后来又成立了保险司。在当时,中国保险监管非常薄弱,保险监管由人民银行的保险司负责,财务收支由住建部管理,其他方面是民政部管理。多头管理、工作人员,再加上保险业发展日新月异,监管明显滞后。此外,1997年、1998年国际上出现了经济金融危机,虽然对中国影响不是很大,但是金融界要从这个事件中总结教训,必须加强监管。1998年国务院发了37号文件,决定成立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经过上下一致努力,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挂牌成立了。

马永明担任保监会主席期间,首先做的两件事,第一是整顿市场,稳定无序的市场;第二是监管偿付能力,这是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当时叫做标本兼治,所谓治标是先整顿市场,然后再搞偿还能力,这是一个长期根本性任务,市场秩序是阶段性的,是由当时情况决定的。

进入21世纪后,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保险业是金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要走向国际市场。马永伟亲历保险业加入世贸组织,他说那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非常艰难。

中国的保险业基础比较薄弱,外国保险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技术比较丰富,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聚宝盆,市场潜力很大,那个时候接待的外宾谈论的都是如何才能进入中国市场。当然,彼时的中国对外资保险公司的看法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觉得外国人经验丰富,可以面对面学习,另一个是担心“引狼入室”,我们本来就不太行,外资进入后,我们的市场就更小了。

马永伟曾谈到,“加入世贸组织是全方位的,包括银行、证券、财政等,涉及民生的领域风险比较大,应当稳步推进。保险基础比较弱,又不像别的行业那么大,所以在谈判的博弈中,保险成为一个筹码。寿险当时有观点认为是以人生为主体的保险,所以比较审慎。我们掌握的原则是财产险可以多进,甚至可以来子公司,寿险不行。”

2002年达成协议,保险加入世贸组织。马永伟表示,加入世贸组织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环境是在不断变化,需要改进的方面还很多,加入世贸组织是我们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它是我们开放的起点。此外,《保险法》也迎来第一次修改,完善了对外开放的相关规定。

在完成上述任务后,马永伟于2002年10月到龄退休。

这位掌舵中国农业银行9年,掌舵中国人保4年,担任中国保监会主席4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也是构建保险监管体系的重要操盘手……

悼念逝者,铭记过往。

本文源自:险企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