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两年,抗美援朝战争仍然在鸭绿江对岸如火如荼地进行,毛主席的专列却在此时开动,在伟人的心目中,他已开始规划新中国的雄伟蓝图。

在许昌,毛主席遇到了一个人,经过一番谈话,主席对这个年轻人非常欣赏,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这个人就是纪登奎,后来主席提拔他到中央工作,八十年代初期,纪登奎辞职,组织上考虑到他以往的功劳,给他正部级待遇,每次出行,可以报销六张车票,然而纪登奎却只报销四张。这其中有何缘故?

一切,还要从他和毛主席的那次会面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三国迷”的相遇

毛主席博览群书,对于历史上的帝王将相都有自己独到的点评,他总是可以在谈笑风生之间,叙述一段历史,从历史故事中为当时的人们指引方向。

自刎乌江的西楚霸王、开创汉朝基业的高祖刘邦、秉笔直书的史官司马迁,这些人物都被毛主席评点过。

不过,对于毛主席来说,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还要属三国时期的曹操。

在旧社会,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曹操的奸臣形象可谓妇孺皆知,人们去看戏的时候,一看到白脸,就知道那是曹操(白脸代表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熟读历史的毛主席却不这样看,早在青年时期,他就公开称赞曹操,革命胜利后,更是在不同场合,对身边的人提到曹操的贡献。

1954年,毛主席在游泳的时候,身边的保健医生出于旧观念,认为曹操是个奸臣,毛主席勃然作色,斩钉截铁的表示:

“这个案必须要翻!”

曹操取得中原的支配权后,将许昌定为自己的大本营,因此,许昌也就成了毛主席视察全国时,途径最多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这次巡视,毛主席的专列再一次停在了许昌,按照惯例,他要听取当地官员的汇报。

第一个上车的人,见到伟大领袖,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整话,调整好心情之后,汇报的内容也是词不达意,毛主席听了几句就摆了摆手,让他下车了。

当时,纪登奎就在专列前等着,按照原本的安排,他是没资格上车的,可是由于主席对之前的人太失望了,临时起意让他登车汇报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登奎根本没准备好,但是,与那位时时刻刻需要看稿的那位领导不同,纪登奎来到毛主席面前时,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

而后,毛主席就开始让纪登奎汇报工作,纪登奎的回答条理清晰,语调不慌不忙。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

从此,纪登奎成了毛主席口中的“老朋友”每一次路过许昌,都会专门让他登车,向自己汇报最近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当毛主席再次来到许昌时,他问纪登奎,知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关羽是哪里人,纪登奎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们是山西的”。

毛主席微微一笑,他告诉纪登奎,关羽是河南人,因为犯了事,逃到了山西。纪登奎恍然大悟。

对于三国,毛主席情有独钟,纪登奎受其影响,也成了一名“三国迷”,由于毛主席的赏识。纪登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毛主席经常来探望这位“老朋友”,即便是特殊时期也不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老朋友”

1969年,上级决定召开一次大会,毛主席想请纪登奎在会上发言,就派人去找他,结果,那人回来告诉毛主席,纪登奎不愿意来。

他让人汇报毛主席:

“我是被毛主席解放的,发言不合适。”

主席听闻之后,命令那人再去一趟,纪登奎这才明白,北京他是非去不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召开那天,主席亲自请他讲话,纪登奎还没说话时,主席便对大家说道:

“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

纪登奎非常感动,他没想到主席竟然如此看重他。

大会结束之后,纪登奎回到了地方上工作,毛主席希望他能来北京,纪登奎再次推辞道:

“我的能力不行,无法胜任”

主席却不以为然,很快,上级命令下达,纪登奎被调入北京,参加领导工作。

当时在北京,纪登奎得罪了一些人,这些人到毛主席身边报告说:

“纪登奎在河南有错误”

毛主席在了解情况后,依然对他信任如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殊时期,纪登奎协助周总理,处理当时一些棘手的事件,他的工作卓有成效,受到了毛主席的表扬,在那段日子里,尽到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他在周总理身边,协助总理掌控局面:主席决定军事大事时,他负责起草文件。

1975年,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邓公复出,整顿军务,纪登奎也是邓公的得力助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6年,一代伟人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噩耗传来,举国同悲,纪登奎按照上级的命令,妥善处理毛主席的身后事项,如同毛主席生前那样,勤勤恳恳的工作。

两年后,随着新时代的来临,纪登奎感觉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辞去组织交给他的一切职务,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首长虽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却没有让他退休,而是嘱咐他说:以后还可以工作,纪登奎想了想,决定去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他选择的行业是当时方兴未艾的旅游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登奎:我不是“正部级”

随着改革的大幕拉开,纪登奎已不再过问国家大事,但他听从首长的安排,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当时,旅游业还没有开发,纪登奎看到这样的情况,便向上级提出建议,认为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业,首当其冲,应该兴建一批旅馆,给世界各地的游客居住。

上级很快同意了他的意见,并安排他负责这一领域的工作,没想到,他却提出了两个要求:第一,不当旅游局的领导,纪登奎的理由是,一旦出任旅游局长,就要接见外宾,如果外国人询问一些不好回答的问题,他会很尴尬。第二,只在幕后进行一些建议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登奎的高风亮节,让首长很是感动,同意了他的要求。

1983年,在纪登奎的努力下,旅游业逐渐步入正轨,他却在此时功成身退,来到农村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

毛主席曾经说过:

“要大兴研究之风”

作为跟随毛主席多年的“老朋友”纪登奎在这里的农村,调查农民的生活

开会的时候,工作人员给纪登奎准备了一个牌子,牌子上面写着:

“正部级研究员”

没想到,纪登奎看见之后,却显得很不高兴:

“从来没人告诉我,我是正部级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他来说,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为了不引人注目,在离开中央之后,他就搬离了原来的住所,然而纪登奎想做普通人的愿望注定难以实现。

由于他曾经担任高层职务,所以在研究所里,基本没有人敢给他安排工作,纪登奎本人也注意影响,轻易不发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来这里养老的,纪登奎牵挂着农村。

1985年,我国一些地区粮食减产,纪登奎根据单位安排,进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回来之后,他问身边的同事:

“你能不能写一份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同事虽然在研究中心工作,但他却经常在纪登奎身边转悠,喜欢听纪登奎讲他自己的往事。

纪登奎曾经在高层工作,许多大人物他都见过,同事有这样的想法也是情有可原,但是,这样分心,显然无法完成调研。

那位同事倒也坦诚,说自己水平不够,于是纪登奎想了想:

“我自己来吧”。

过了一段时间,两篇长达一万五千字的报告呈递给了高层,那位同事看得目瞪口呆,向纪登奎请教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登奎语重心长地说:

“你在我身边,听我讲上层故事,比看农村报告还有兴趣,这样怎么做好工作呢?”

同事沉默不语,从此之后越发勤勉工作。

虽然纪登奎自己从来不以“正部级”自居,但他确实是这个待遇,因此他能做的,也只能是以身作则,从一件件小事上力行节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火车票的故事

纪登奎离开中央之后,来到单位工作,难免有出差的时候,按照当时的规定,一个车厢要一张车票,纪登奎出差时,自己独坐一厢,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坐半个车厢,组织上有规定,正部级可以报销六张车票。

可他每次回到单位,却只报销四张,那么,每次出差的时候,那些工作人员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纪登奎将他们请入自己的车厢里,一路有说有笑,既缓解了旅途的寂寞,又和大家拉近了关系,还节约了经费,可谓一举三得。

过了几年,纪登奎退了下来,他想要写两本书,一本记述自己的革命生涯,另外一本记录自己在特殊的十年里,经历的一些磨难。

可是,在八十年代末期,纪登奎因为心脏病而去世,撰写回忆录,也成为了他没有完成的一件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