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王刘湘:留下“日军不退,川军不还”遗嘱,更留下了重庆大学

雨!雨!雨,一轮又一轮,中央气象台连续28天发布暴雨预警,持续降雨在话题热搜榜上高居不下。

6月28日,重庆大学2020届毕业典礼也没有躲过这场连绵的雨。典礼刚开始就下起了大雨。为缩短时间,考虑学子们的健康,校长张宗益将原本饱含深情、洋洋洒洒的致辞大幅删减,用几个小标题寄语毕业生。

“好雨知时节”,2000余名毕业生身披雨衣在雨中聆听了校长的“最后一课”,张宗益洪亮而激昂的声音在大雨中显得更加有穿透力,更为情真意切,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在中大校园中响起的那些“历史声音”。

1928年10月12日,重庆菜园坝杨佳花园,首期预科两个班级在此举行开学仪式,重庆大学成立。四川王刘湘被推举为首任校长,他发表了《重庆大学成立宣言》,第一个铿锵之声在“重大”响起。

“人类之文野,国家之理乱,悉以人才为其主要之因。必人才日出,然后事业日新,然后生机永畅。世界所以进化无疆,国家所以长存不敝,胥赖于此……则直贼夫人之子兼害于尓家,凶于尓国,今日现象已呈如此,凡具深识,能无隐忧?”

重庆大学第一推动人是时任巴县议事会义长李揆安等,但若没有时任四川省主席刘湘点头和亲力支持这事很难实现。刘湘不仅同意筹办重大,还出任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提出“文化学术兴衰关乎民族国家,重大不可不办”,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

刘湘发表的重庆大学成立宣言,就像他在卢沟桥事变后请缨抗日时慷慨陈词一般鼓舞人心,就像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时的临终遗嘱一样大义正气。

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等南方城市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国土沦失,学子们一时对抗战前途忧虑重重。12月下旬,周恩来由邓颖超陪同,来到重大七七抗战大礼堂做了《第二期抗战形势》的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是星期天,但前来听演讲的人却将礼堂挤得水泄不通,除重大师生外,还有许多工人和其他学校的青年。周恩来明确提出抗日战争已经由“第一期的敌进我退”进入到“相持、准备反攻”的第二阶段,第三期“我进敌退,大反攻”阶段也即将来临。周恩来的演讲使大家看到了抗战胜利的前途和光明。

还有一个声音也来自重庆大学,其在当时传播和影响更大。1938年,重庆大学工学院院长冯简在重庆大学附近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35千瓦短波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部电台在珍珠港事件后成为盟军在远东惟一可利用的短波电台,为时5年半的轰炸中,它每次都躲过劫难,“蛙声”不断,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的那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人将这个无可奈何的电台称之为“重庆之蛙”,中国的不屈之声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传到了全球,使其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精神丰碑。1945年,“重庆之蛙”第一个向全国同胞广播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还有一个声音,那是巨大的轰鸣声,它一样令人振奋。抗战期间,重庆遭到日军多次轰炸,师生们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40级机电专业学生何其忱投笔从戎,成为屡建战功的B-25型轰炸机机长。

抗日战争这场生命与死亡、和平与战争、光明与黑暗、文明与野蛮的决斗,塑造了薪火相传的重大精神,重大也成为一座历史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