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靡一时地炫富,到如今生活境况提升之后的叫穷,曾经的贬低他人,到如今的妄自菲薄、自我调侃,这些演变趋势都挺莫名其妙的。

不过都是在给自己添加人设,争取关注的方式罢了。

甚至开始主动揭起自己的伤疤,用一种满不在乎、漫不经心的方式,不经意间地讲述出来。

自认为可怜、悲痛、十分悲哀的事情,有时也未必能换取对方的同情。

你的经历或许不值一提,甚至被看做矫情。也可能是对方听爽了,原来自己讨厌的人过得并不好啊,那真是乐哉幸哉。

出租车上,司机问她:要去哪?

坐在副驾上的阿姨,一边笨拙地系着安全带,一边讲述起孩子状态不佳考了个二本,又报了一个艺术类专业,学费昂贵等事情。紧接着,又提起今年收成不好,家里没有积蓄只能去贷款的时候。

司机赶紧插话,是要去最近的贷款中心吗?阿姨应付了一句,又开始自说自话。

司机一边导航,一边时不时用语气词回应着阿姨。

坐在后面的孩子,紧盯着车窗外的人来人往,心里的不耐烦在青涩稚嫩的脸上都显得异常违和。

或许孩子也想说:你直接说地址不就好了,为什么讲我的事情,为什么将我的难堪讲给陌生人?磨磨唧唧一大堆是在干嘛?

火车上,列车员路过随口一说:马上关灯了,上床休息吧!

一位年近六十的叔叔,一直坐在过道的椅子上,伴随对方离去的背影,他才缓缓地张口。

自己不会网络购票,是孩子帮自己买的,只抢到了硬卧上铺,床铺太高了他腿脚又不方便,只能坐在下面。

他一边说话,一边看着旁边低头玩手机的陌生乘客,然后继续他的话题。

国庆假期坐车的人太多了,孩子抢了好几天才买到卧铺,还有很多人是无座呢,得站十几个小时,那得多累啊!

期间有人搭话说了几句便离开了,叔叔则是盯着窗外喃喃自语,时不时喝着保温杯里的热水,吹一下喝一口然后吐出茶叶,他无奈地笑着,脸上的皱纹都堆积在一起,俨然一副慈祥的样子。

其实想想,我们有多久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了,在一堆形容词和在添加了自己情况的故事背后,言简意赅地说话好像变少了。

我们开始将问题的答案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联系在一起,用实际案例去回答对方的问题。

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的,非要把含义、意义、分析等都要讲出来,明明一分的题,非写上五百字的小作文。

审题的人没有耐心去看,答题的人还乐在其中,他以为说得那么多,总有一句是对的。

其实不然,谁又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看毫不感兴趣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