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随导师王建新教授一同拜会了位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使馆的会议桌上摆着一尊张骞的小雕像,底座上刻着“中国最早的外交官”。我突然意识到,这位在冥冥中引领了王老师跨国考古之路的伟大先贤,原来也算得上是我的祖师爷。

——王 毅

浙大城市学院良渚文明研究中心

(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

艺术与考古学院 副研究馆员

赴他国开展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对于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英法美日等国都有开展跨国考古的悠久历史。由于其学术性和长期性,跨国考古项目对于推动与东道国的交流合作也能产生积极作用。近年来,跨国考古已成为中国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

由于中国的跨国考古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国内对国际跨国考古工作的历史发展及其推动人文交流的方式等的研究仍显不足。因此,基于文明交往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对跨国考古发展历程的全面回顾,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下对各国开展跨国考古的特征和经验展开研究,并深入探讨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发生机制,就具有了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基于文明交往的跨国考古研究——以亚洲地区为例》(王毅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 9)是在王毅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他于2018年至2022年期间跟随我攻读博士学位。在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前,他曾长期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从事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与保护管理工作,因此我最初建议他围绕丝绸之路天山廊道的扩展申遗开展博士论文的写作。基于他在柬埔寨吴哥古迹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等工作的研究基础,他提出希望以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为主题开展博士阶段的研究,并且在论文开题的过程中,在专家们的建议下最终将研究对象聚焦于跨国考古。现在看来,这一选题不仅契合西北大学乃至整个国家发展跨国考古工作的整体需求,也有利于他发挥自己跨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已有的行业工作经历、经验的优势。

2019年,他作为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的一员,先后赴尼泊尔蓝毗尼、木斯塘,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铁尔梅兹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等地开展考古调查工作,对跨国考古工作有了实际的体验,积累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难以赴境外开展现场调研工作,但他另辟蹊径,通过深入翔实的理论与文献研究,对亚洲地区的跨国考古发展历程加以系统梳理,从文明交往的角度对跨国考古的国家和时代特征加以总结,并对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发生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他参与国家文物局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相关调研工作的有利契机,针对今后我国跨国考古工作的改进提出了诸多建议。他的研究成果,对完善我国跨国考古工作的机制和体制,制定相关政策和对策,促进这方面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王建新

首席科学家 教授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 详细信息 →

《基于文明交往的跨国考古研究——以亚洲地区为例》(王毅著.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 9)以英国、法国、美国等非亚洲国家在亚洲地区所开展,以及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在本国以外亚洲其他地区所开展的考古工作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 结合文明交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借鉴交往行动理论、文化记忆理论等社会学、文化人类学领域的相关理论,探讨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理论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全书框架

▋2. 以文明交往为着眼点,对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地区跨国考古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期研究,重点考察各国在跨国考古中对异域文明的认识、实施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主客关系,以及跨国考古对于东道国的影响等内容,从时空上阐明亚洲地区跨国考古的整体面貌、时代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最新发展趋势。

▋3. 对他国来华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及中国学者赴国外开展考古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总结考古国际合作对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积极贡献,以及中国跨国考古工作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对工作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机制示意图

▋4. 借鉴群际接触理论,对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发生机制展开深入讨论。本书认为,科学研究是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基础,而其发生关键则在于结合公共考古与社区考古的理念,对考古遗址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将跨国考古纳入国家文化外交的统筹安排,则可以更好地为其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5. 从推动人才培养,提升理论研究,优化项目规划、管理与评估,充实交往内容,加强交往能力建设,科学处理交往问题及完善顶层设计等方面对今后中国跨国考古的开展提出具体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基于文明交往发生机制的中国跨国考古实施建议

本文摘编自《基于文明交往的跨国考古研究——以亚洲地区为例》(王毅著.北京 : 科学出版社, 2024. 9)一书“序言”“摘要”“后记”,有删减修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研究博士论丛)

ISBN 978-7-03-079317-1

责任编辑:王琳玮

赴他国开展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对于推动考古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跨国考古也已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本书以文明交往为着眼点,对19世纪中期以来亚洲地区跨国考古发展的历史进行分期研究,包括对他国来华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及我国学者赴国外开展考古工作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从时空上阐明亚洲地区跨国考古的整体面貌、时代特征、成就与不足以及最新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书通过对西方中心文明理论的回顾和反思,结合文明交往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对跨国考古推动文明交往的发生机制展开深入讨论,并对今后我国开展跨国考古提出具体建议。

本书可供考古学、文化学、文化外交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与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文编辑:刘四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位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