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山清隐图》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此时龚贤已六十一岁,正值其晚年时期。龚贤在明清易代之时隐居南京清凉山,以画为寄,抒发着他对祖国山河及传统绘画的深挚感情。此图正是他精力旺盛、画艺成熟时的佳作。

《幽山清隐图》尺寸为95×48.5cm,约为4.1平尺。该作品保存完好,精气神丝毫不失,展现出龚贤卓越的画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构图饱满,开合有序,繁而不塞。龚贤在画中巧妙地运用了“三远”构图原则,即高远、深远、平远,使得画面视野开阔,气象万千。

画作描绘了长江边茂林村舍、石矶排空、烟水微茫的幽远景象,营造出一种山林隐逸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向往高隐世外、遁迹林泉的思想情怀。

龚贤在此图中虽未使用其著名的“积墨”之法,但笔墨依然沉郁厚重,精光奕奕,逼人眉目。他以倔强顿挫的劲硬之笔为骨,以淋漓沉郁的湿墨作点染,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龚贤的笔触整齐排坐,擦的成分很少,更多的是勾、皴、点染。他善用中锋、侧锋、偏锋交替使用,使得画面中的山石树木充满立体感。

龚贤在墨色运用上层次分明,虽笔触整齐但层次丰富。他通过浓淡、深浅、明暗等细微变化,使得画面墨色润泽透亮,充满生机。

在浓黑的墨色中,龚贤巧妙地留出石块的高光处,通过对比产生了亮的感觉,这种处理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传神。

龚贤在画中自题了一首古诗:“老向空林结草堂,水禽沙鸟共翱翔。梦中有酒琴横膝,不学陶潜慕古皇。”这首诗表达了龚贤晚年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他渴望看到水天一色的美景来排遣郁闷,但在现实中却只能依靠创作来安身立命、倾诉心声。

《幽山清隐图》是龚贤的代表作之一,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龚贤被誉为“金陵八家”之首,其画作对清代及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瑰宝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