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海之“羹烂”

记得二十多年前听吴昌卿老师聊公开课,他开玩笑说能上好公开课的人,女的要带点“羹”,男的要头带点“噱”。这“羹”便是宁海话中“羹烂”的“羹”,“噱”便是宁海话“噱糊”的“噱”。羹烂专用于某类女性,噱糊则一般用于某类男性。

两者的共同特点胆子大,人来疯,上台不容易怵。

但羹烂又不仅仅是胆子大,实际是说话做事的分寸尺度感不大有。

女性中特别羞涩内敛的,人要是问她有男朋友在谈恋爱了吗?然后,脸一红不说话,嗯呢含糊了半天就才判断出原来是在谈了,忸怩不安的神态同古戏文里演的一样。

普通女性就说,在谈了,有三四月了,剩下的话题,比如谈到什么程度,有了什么动作,除非是闺密,终归是秘而不宣的。

羹烂就不一样,觉得做得就说得。人多的场合敢把自己的床第之事都拿出来当玩笑。有真实的人物为例,某单位搞联欢晚会,单位里的领导和男女老少济济一堂,各人出节目表演,轮到一女职工上台,手拿一只香蕉说:“我没有什么才艺,今天就给大家表演吃香蕉吧”,大家想吃香蕉有什么好表演的?等她剥开香蕉皮开始表演,大家才明白此吃香蕉非彼吃香蕉,完全少儿不宜。

其实是对于人与事的认知的不同,大家都喜欢玩笑,觉得有意思,但玩笑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面前是有一条不同的底线的,没过线时大家觉得好玩好笑,过了线就会弄痛別人甚至伤害别人。就是尺度上的事,像“羹烂”一词的字面意思,一锅菜羹煮的时间太长,煮得过烂,味儿就变了。

但羮烂又常常被用作家人或好友间的昵称。想想也是,家人或朋友相处,各自放松,不需要端着,禁忌就少,玩笑可以开得嗨,人就显得羹烂相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寿山石2cmX2.5cmX3.5cm

应伟建

号不语斋,宁海梅林人,供职于宁海中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著有《自画自说》《画里画外》《晴隆30天》等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 出处:应伟建朋友圈

□ 排版:水东居士

□ 审核:天姥老人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