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曲江二首》中写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生不知不觉,青春年华一去不复返,结婚有了孩子以后,就会感觉到一年比一年过得快,时间总是在指缝间不经意地溜走。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一花甲,七十古来稀。”

日子平静地过着,岁月平静地走着,可是,突然有一天,蓦然回首,我们的父母已经不在,我们也成了老人,我们也开始养老了。

古人说:“养儿代老,积谷防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岁岁年年花不同,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类的绵延就靠子子孙孙的传递。年轻时,多劳动,多种粮,预防饥饿。养鸡为花钱,养猪为过年。老了怎么办?有儿子就好。

在每个人的思想里,儿女小的时候,我们养他们小,儿女长大以后,他们养我们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老人的赡养问题逐渐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老人正面临着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悲凉晚年。

有句话说:“幸福不是奖赏,而是结果;苦难不是惩罚,而是报应。原因是不显露的,但结果却大家知道。”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其实,父母与子女本质上也是一种关系,只不过是血亲关系中最近的。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提出了一个心理学原理,名称叫作“梅拉宾法则”。

它描述了人际交往中问题的数量和人们对这些问题的敏感性的关系。

根据梅拉宾的研究,人们在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时:

7%的信息来源于谈话的具体内容;

38%的信息来源于说话的语调、音色、音量等辅助表达方式;

55%的信息来源于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

老人和子女最好的相处模式,不是相守,而是坚持“梅拉宾法则”,晚年会更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真诚:真诚对待儿女,坦诚相待,不虚伪、不比较。

李秀梅今年已经六十七岁了,本应该幸福地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然而,她为了多攒一点养老钱,每天还需要辛勤地劳作。

刚退休的时候,她才五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健康,精神尚可,由于自己是会计退休,所以,她再次返回职场再就业。

她经过熟人推荐,在一家卖汽车的私营企业中做会计。因为是熟人推荐,公司老板对她很是信任,她除了负责公司的日常账务之外,还兼顾着跑银行支付款的业务。

她相当于一个人干了两个岗位的工作,所以,老板给她的工资比一般会计要高一些,每个月发到手工资5500元,而且还管一餐午饭,她很满意。

但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这份工作她做了五年以后就无法继续做下去了。

其实,她每个月有4000元的退休金,有自己的一套住房,而且生活节俭,不乱花钱,晚年生活可以说是衣食无忧。

在她无法再做耗费脑力的专业性工作以后,她相继干过公司的保洁,餐馆的服务员,每个月都能挣到3000多元。

六十多岁以后,她的身体不能再支撑她到外面干那些体力活,但是,她依然没有闲下来,而是又开始从中间人那里接活在家做手工花等手工活。

她每天吃完早饭后,就开始坐在客厅里埋头干活,有的时候是做一批装饰用的假花,有的时候是穿珠子,有的时候是叠一些纸盒子等。

基本上每件手工活能赚到几毛钱,合计下来,每天能赚到二三十元钱,买菜买肉的钱差不多就够了。

她为什么要一把年纪了,不懂得享受,非要活得如此辛苦呢?

其实,并不是她不想象其他老人一样,时不时地去儿女家住两天,逢年过节的时候,儿女带着孩子回来探望她,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相聚在一起。

而是,实际上,她没有这个福气享受这样安逸的晚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一生只养育了她一个孩子。她大学学习的是会计专业,有学历,有家世,有样貌。

毕业后,她成为了一位会计师,思想活跃,样貌姣好,性格却争强好胜。

后来,在双方父母的撮合下,与青梅竹马结为了伴侣。丈夫为人忠厚,长相帅气,性格腼腆,做事认真,做人本分。

本以为青梅竹马的爱情是美满又幸福的,然而,结婚以后,面对柴米油盐的平淡日子,再加上丈夫的木讷和懦弱,她对他越来越不满意。

因为,眼看着单位里的很多同事的丈夫都慢慢地升职加薪,或者做生意赚了大钱。而丈夫明明有能力却因为为人正直不会恭维不会来事,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

在平日的婚姻生活中,李秀梅的强势和爱慕虚荣,爱攀比,好比较,总是将丈夫压的喘不过气来。

所以,为了逃避这种令人窒息的生活,丈夫主动申请了去外地分公司工作,一年到头只有到年底才回家一次。

而且,每次回家,他们说不了两句就会争吵起来,好好的年夜饭每次都会以丈夫的沉默,自己的哭诉,女儿的慌恐结束。

李秀梅认为她的人生已经成了一场悲剧,所以,不能再让女儿的人生像自己一样重蹈覆辙。

所以,她将对女儿的爱,对丈夫的恨,渐渐演变成了对女儿近乎变态的控制。

刘秀梅总是拿女儿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从小考试成绩只要没有考过邻居家的小伙伴,或者是亲戚中的某个孩子,回到家就是一顿歇斯底里的数落和责骂。

很多次,她直接当着很多亲戚的面,当场就责骂女儿,并且连带着她那不争气的丈夫一起骂,一点面子也不留。

有一次,丈夫从外地回来给女儿过生日,专门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结果女儿刚满心欢喜的穿上,就被刘秀梅一把扯下来无情地用剪刀剪烂了。

她不知道的是,那一刻,女儿就如同被她疯狂地剪刀一下一下剪在心上一样,多年以后,那个场景像噩梦一样挥之不去。丈夫的心也彻底被剪碎了。

高考结束后,在填报志愿的那天,李秀梅不惜用生命威胁,让女儿报考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她本以为自己的辛苦付出和良苦用心,会换来女儿的理解,然而,最后的结局却是丈夫宁愿娶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女人,也不愿意再维持与她的婚姻。

而她付出了一辈子心血的女儿,却在大学毕业后,为了逃离她的掌控,考研到了国外,远走他乡。

直到女儿在国外结婚生子,她们都没有在再一起生活,如今只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

人到了晚年,没有老伴,唯一的女儿又指望不上,所以,她只有拼命的赚钱,为晚年争取一个保障。

白落梅说:“这世上,不是只有烈酒才能醉人,不是只有热恋才会刻骨,有时候,一份清淡,更能历久弥香;一种无意,更能魂牵梦绕;一段简约,更可以维系一生。

所谓心静则国土静,心动则万象动。真正的自在是知晓得失随缘,懂得随遇而安。”

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攀比。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葛洪说:“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等人真正到了晚年才明白:与其为了虚幻的虚荣让儿女与你渐行渐远,不如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儿女缠绕膝下来的幸福。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儿女出息与否,无论伴侣争气与否,我们既然有缘成为一家人,选择了彼此,就要坦诚相待,真心包容。

在生活里,不盲目攀比,不斤斤计较,不爱慕虚荣,才能拥有一生挚爱,才能领会生命的涵义,才能享受家庭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尊重:尊重儿女的独立性和个人差异,不试图控制和改变对方。

王道惟的最后时刻,是在与妻子和儿子激烈地争吵时,突然一个人痛苦地捂着胸口慢慢倒地。

在他被120紧急拉到医院,几个小时之后被盖了一层白布推出了手术室。

他去世的时候,年仅六十一岁,刚退休没多久,每个月近1万元的退休金,才开心地领了一年。

他从小是吃苦长大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的日子过的紧紧巴巴。

因为父亲是外来户,家里没有什么兄弟,独门独户,又不富裕,所以,在村子里没有人瞧得起他们。

有一年,赶上了多雨天气,六月里,家家户户都火急火燎地收割着地里的小麦,然而,打麦场和打麦的机器却紧俏的很。

很多人都是半夜到打麦人家的门口等着排队挨号,谁早排上号谁就能先打麦,先打了麦,就能趁着好天气安全将小麦晒干,一家人的口粮就算踏实了。

王道惟的父亲熬了两个晚上的夜班,才好不容易排上的号,却被邻居家强势插队了。

父亲找到邻居理论,不仅没有争抢过来,而且还被邻居和他的兄弟暴打了一顿,明摆着就是欺负他们家又穷又弱。

所以,王道惟从那时就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让那些欺负他们家的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们。

所以,他从小就养成了心狠手辣强势霸道的性格,为了读书,宁愿饿肚子,也要省下钱来交学费,买书。

他如愿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大学,大学毕业直接分配进了当地最好的国营厂,后来当了厂长,并且直到退休。

所以,他结婚以后,在家里也是绝对的领导,对儿子异常严苛,儿子从小体弱,就逼着他从上小学开始每天跑三公里。

儿子每天放了学想找小伙伴玩,坚决不让,一定要让儿子考上清华大学,如果偷偷跑出去玩,或者妻子替他打掩护,结果是连妻子带儿子一块打。

儿子在他的高压管理下,如愿考入了清华大学,让他在亲戚面前,同事下属面前,赚足了面子。

儿子毕业以后,工作也是他一手安排的,儿媳妇也是按照他的标准找的,直到孙子出生以后,他还要安排孙子的人生。

儿子再也忍受不了了,在一次小小的导火索激怒下,父子俩扭打在了一起,妻子匆忙之中也上前帮儿子。

结果,王道惟的人生就这样嘎然而止,他的人生结局不仅令众人唏嘘,而且给妻儿造成了一辈子的伤痕。

胡适在写给儿子的信中曾这样写道:

“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我只是碰巧成为了你的父亲,你只是碰巧成为了我的女儿和儿子,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晚年以后和孩子的距离,有时像黄河,有时像长江,但是却极少能流淌成小溪的模样,因为小溪细水长流,而很多老人,都无法再让时间重来,陪伴孩子再次长大。

长大就意味着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想要用力拉紧,却只剩下断了半根的弦。

人老了想要晚年幸福,不要长江也不要黄河,一碗汤的距离,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共情:努力理解儿女的感受和想法,与儿女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林献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是,人到中年的儿子依然会经常与他在家里小酌一杯。

在饭桌上,儿子经常会把人生的困惑,工作上的问题,讲给他听。

林献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一听到儿子抱怨,看到儿子很颓丧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开始教育儿子。

相反,他选择了用心聆听,从来不会固执己见地教训儿子,而是站在儿子的角度理解他,与他共情,偶尔给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强加自己的想法。

所以,即便他已经很老了,与时代也格格不入了,但是,儿子依然愿意向他敞开心扉交谈和交流。

他与儿子的关系不仅仅是父子,更像是朋友,相互倾听的知心人。

从儿子很小的时候,他就给足了儿子尊重和共情,而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对他与儿子的关系产生的作用更是深远的。

晚年的他,衣食无忧,儿子孝顺又贴心,老伴身心也安康,因为父子关系和谐,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他的晚年生活过的很幸福。

林语堂说:“幸福无非四件事, 一是睡在自家床上, 二是吃父母做的菜, 三是听爱人讲情话, 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不是老人不好,也不是子女不孝顺,而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缺少相互理解,相互共情,没有真正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老人与子女之间,要调整心态,正视现实,放下架子,主动理解儿女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心中有爱及时表达出来,让家成为自己和子女心灵上的避风港,爱和福自然充满你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送》中有句话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人的这一生,都是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又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现实生活中,有的老人与子女是无论身体还是内心都在与儿女越走越远,老年凄凉。

而有的老人与子女,虽然距离上渐行渐远,但是,心是在一起的,这份难得的心,是一个老人晚年莫大的慰藉,老年幸福。

一个人的幸福,最终还是来自于家庭,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又何谈幸福,人到老年,更是如此。

老人与子女之间相处要记住:

其一、真诚的相互善待,相互包容,不要盲目攀比,盲目计较,快乐最重要;

其二、不要过度干涉子女的生活,与子女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彼此关系,又彼此安好;

其三、遇到事情,多站在对方角度考虑,多共情,多支持,多安慰,这份踏实坚定的爱可以抵挡生活的一切困难。

人生,年轻的时候,我们把最好的爱都给了子女,老年后,子女懂得反哺,才是人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