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纽约君。
今年的长假都结束了。
大家出门旅游了吗?
有这样一句频繁被用到的文案:“妈妈,人生是旷野。”
本意是形容人生选择多样,格局要放大,但也经常被用来给旅游视频、照片当文案。
尤其是在辽阔的草原上、白雪皑皑的雪山顶,拍一段海阔天空的视频,配上这句话,快意人生的豁达氛围就这么出来了。
只不过,在这个十一假期,大家发现,实际情况是:
“妈妈,旷野都是中国人”。
出国旅游了,但又好像没完全出。
01.
十一的旅游热,让大家重新意识到了什么叫“中国人是全世界的街溜子”。
一起在巴厘岛追海豚:
一起在法国小镇坐大巴:
当地人都不知道的景点,咱都知道:
摸袋鼠:
怎么不算应景呢:
人生确实是旷野,但谁说旷野没人了?
冰岛:
俄罗斯:
泰国:
美国:
话说回来,
“全世界最孤独的秋千”现在大概不孤独了吧?
02.
这个十一假期,哀牢山火了。
此前,某博主独自进云南哀牢山搜集绘画材料的视频爆火,也让哀牢山这片“神秘阴森、人迹罕至”的地方冲上热搜。
在他的镜头下,哀牢山充满神秘色彩,少有人迹,一些网友传言博主的视频里“水下有蛇”“树林里有野兽”等等。
为此,博主曾回应道:“别瞎猜,全是树根”。
博主“山取画材”在哀牢山。截图自抖音
十一假期前,哀牢山在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氛围是这样的:
神秘:
地形复杂:
迷雾笼罩:
流传着神神怪怪的说法:
树高叶茂:
十一假期,哀牢山是这样的:
不说人山人海,起码也可以说是车流不息:
“哀牢山堵车”一度冲上热搜。
图源自网络
真有这么多人吗?
“一亿人”只是一种调侃的说法。不过,哀牢山的火爆可见一斑。
“真去一亿人哀牢山能踩出个双向四车道来。”
估计去哀牢山的人,想法都差不多。
“小众景点?那一定要去看看怎么个小众法?”
众所周知,小众,是一件很大众的事情。
“鬼:闹人了!”
“我在哀牢山很想你”
这几天,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传自己在哀牢山沿途见到的风光景色。
人多了,神秘氛围也就消散了。
这下真成了“想你的风吹倒了哀牢山”。
03.
人生是旷野,好巧,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旅行是生活里的“诗和远方”,是疲倦生活里的美好期待,更是对未来的一份畅想。
近些年,大家纷纷奔向“诗与远方”,然后又与更多游客在“远方”相遇。
曾经有网友在瑞士一个小镇爬雪山,爬到山顶,发现先后上来的三拨全是中国人。
摩尔曼斯克机场临近的墙上,游客们用中文写下各个城市的名字。以及“没看见”“我看见了”。
“到北极看极光,10个人得有8个是中国人。”
“我在莫斯科...”,啊这?
越来越多的人出国旅游,在异国经常听到乡音,真是亲切。
“天儿真好啊”
“可不咋的”
在热门旅游城市,遇到的同胞就更多了。
相遇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游客和海外打工人、留学生互帮互助。
在机场帮忙:
顺路捎人:
低血糖?没关系,同胞会递来巧克力糖果。
咱自己人,不能让话掉地上:
不过,当中文不再是“加密语言”,大家出门在外说话,还是谨慎一点...
不然就尴尬了...
“我听得懂。”
出门在外时间久了,想念中餐怎么办?
没关系,中餐厅和中超老板们早已成为世界各地的npc:
近些年,在海外旅游、求学、工作的人数很多,在海外遇到同胞的概率自然很高。
大家在遥远的海上、在丛林、山顶、原野的旅途中相遇,在不同的地方留学、工作。
种种情景,洋溢着一种蓬勃、快乐、豁达的境界与旺盛的生命力。
下一次放假,你想去哪里?
感 谢 阅 读 ⭐️ 欢 迎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