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具体而言,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所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意义重大,有助于打造乡村生态宜居、赓续发展乡村文明,以及提升乡村治理效能,从而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节市大方县 三元乡蔬菜大棚内的羊肚菌

利用多方资源,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比如发展茶叶、天麻、食用菌、马铃薯等,并依托乡土文化,发展民俗旅游、农特产品等,这是产业优化升级和激活乡村产业的关键。产业发展之旅,就是将乡村元素、传统农业与产业规划相结合,形成可供游客沉浸式体验“产业+文旅”的新业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星关太极古茶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贵州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而地处黔西北的毕节,是贵州省茶树原产地的核心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质量立茶,绿色兴茶,文旅活茶,毕节近年来把茶产业作为群众增收的重点产业来打造,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在亮岩镇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摊制茶青

连绵起伏的茶园,排列整齐的茶树,穿行其间的茶农,不远处加工厂里各种设备不停运转,满山的青绿变成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在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茶园,茶树固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据不完全统计,七星关、纳雍、金沙、大方、织金等地共有古茶树10万余株,其中1000年以上的1200株、500年以上的2500株。经专家鉴定,毕节市古茶树属比较古老的秃房品种。古树红茶汤色红亮,香气高扬,滋味甜爽;古树绿茶色泽绿润,幽香清远,滋味醇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农在周驿茶场采摘茶叶

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随着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毕节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从茶叶品种、品质、品牌上下足功夫,当地的众多茶场茶山,不仅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独有画卷,更让茶成了特色优势产业。

茶香沁千年,小小的茶叶见证了产业的破茧成蝶,如今茶叶已成为毕节的靓丽名片,让沉寂了千百年的古茶树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当地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法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方天麻

地处乌蒙山腹地,大方县集齐了天时与地利,这里雨水充足,冬暖夏凉。阳光,雨露,云雾,孕育出了草本精灵天麻,它们长在常绿与落叶阔叶林混交的灌木疏林地带当中。中国人食用和药用天麻的历史,距今至少已有两千多年。它是《本草纲目》里的久服益气,轻身长年,也是《大定府志》里奢香夫人进贡朝廷之物,更是光绪年间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名贵药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这是天麻界所公认的品质。不仅如此,全国天麻共有5大类,大方县就有乌天麻、红天麻、绿天麻、黄天麻4类。在大方,不仅野生天麻资源丰富,人工种植更是历史悠久——1957年,大方县试验成功天麻的无性繁殖栽培技术。1985年,大方人拉开了工仿野生天麻无性种植的序幕。1998年,解决了天麻种源及退化问题。此后,贵州首家集天麻科研、种植、加工、产品开发、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在大方落地生根,它引领大方天麻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大方县早已建立成天麻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存储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全县种植天麻多达5.36万亩,覆盖25个乡(镇、街道),预计综合总产值达14亿元。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大方天麻以天麻素含量高而闻名,冰镇天麻、银芽天麻、翡翠天麻、天麻绣球、鸡茸天麻、皂仁天麻羹、天麻杂果羹、乌鸡煲天麻、霸王煨天麻等天麻宴,更是大方人接待贵宾的必备。

从药铺到餐桌,从食用到保健,大方天麻心怀梦想,准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参菌

灰白晶莹,鲜美爽口,营养丰富,这可能是很多吃货都没有吃过的珍稀类食药同源菌种——白参菌。在毕节市大方县,中国首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智能化、工厂化的白参菌栽培工厂已经投产,日产白参菇鲜菇20吨,预计年产约72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收白参菌

这家名为白参菇科创产业园,由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占地面积105亩,建有白参菇生产车间、养菌车间、出菇车间、包装及采收车间和食用菌大数据中心、食用菌销售平台等,从原材料搅拌、传送、打包、再到上架机等过程,都是全自动化。为延伸白参菌产业链,公司建设了烘干线菌汤包生产线,开展珍稀食用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鲜菌及菌汤包等,热销昆明、兰州、成都、武汉等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百里杜鹃百纳乡村民展示刚采摘的冬荪

不仅如此,竹荪、木耳、平菇、羊肚菌等食用菌在毕节市也形成规模化种植,逐步成为百花齐放的产业新景。而大方县鼎新乡长丰村烂坝组,当地村民打破常规——有在大棚种育的,有在恒温库种植的,而他们在天然溶洞内,种植食用菌,洞内散发着浓郁的菌香,也是游客打卡的去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铃薯

在高速公路未开通前,汽车要七弯八拐,爬完险峻的梅花山,才能抵达四江之源威宁。如今架桥开路,多条高速相继开通,去往威宁也少了那段万分艰险的路程。贵州屋脊之上,除了源源不断的阳光,还盛产老百姓视为恩物的马铃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岔河镇马铃薯喜丰收(李继航 摄)

众所周知,并不是哪里产的马铃薯都好吃,要论地道美味,应该没有几个地方的马铃薯,能与威宁洋芋媲美。

然而,时间往前回溯三十年,马铃薯并不受人待见,随着马铃薯种植在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后,如今威宁马铃薯早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这座阳光之城也随着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炸洋芋片

在威宁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马铃薯的身影。色泽金黄,入口软糯,无论煎、炒、蒸、炸、煮、烤,都有其独到的口感。毫无疑问,马铃薯带给威宁人的,远不只是满足口腹之欲,它通过深加工后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可观,麦片、桃酥、面条、沙琪玛等洋芋食品,价格是未加工前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威宁马铃薯的品种,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从传统的米拉马铃薯、草果马铃薯、乌马铃薯等,发展到现在的高淀粉型、低淀粉型、鲜食型、加工型等180多个品种,威宁洋芋也早已卖到了上海、重庆、广州、厦门、杭州、成都、南宁等各大城市。

贵州有好物,阳光藏威宁。用威宁马铃薯做出来的饼干是什么味道,此前由“贵州原料+广东制造”的土豆饼干新鲜上市,其独特的口感、新颖的包装,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喜爱,土豆饼干系列产品,也在广州白领中间一炮而红,让更多的人知道,贵州有好物。

贵州不止山水美,乡间的产业旅游,也是出片打卡的好去处。在这片一步一景的土地上,产业发展之旅,为游客提供了全新体验——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了解贵州的发展与变迁,感受产业发展的鲜活动力。(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