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关键词:孤独-
还没学会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人进入婚姻,很容易丧失彼此之间该有的边界 感,对伴侣的不合理期待也是这么来的。其实,再亲密的夫妻,也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要谈亲密关系,还绕不开“孤独”这个话题。
很多人满怀期待地进入婚姻,却发现相爱时恨不得聊通 宵的两个人,如今坐在一起却常常无话可说,甚至说了也觉得对方不会理解 。明明身边有人,怎么自己 却感觉更孤独了?
在婚姻关系中,觉得不被爱人理解会加深我们个体的孤 独感,使我们丧失对婚姻的信心,而如果自己的孤独感得不到纾解,就会不断向另一半索取,给亲密关系造成压力。想要缓解婚姻里的孤独感,我们首先要对孤独有更深的认识。
亲密关系中绝大部分的孤独感,都来自期待落空。
被另一个人看见、理解、接纳、包容、赞赏,是很多人内心所渴望的。童年时代,父母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有能力的父母会尽量减少孩子期待的落空,等这些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往往更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在需求,也能从父母身上学会怎么去满足这种需求,这些人的孤独感往往更少。
但由于情感教育的缺失,上一代人其实很难满足我们的 情感需求,所以有的人会把抵御孤独的任务交给爱情:努力爱一个人,并期待对方也爱自己。
爱没有错,希望付出得到回报也没有错,但这背后隐藏 的逻辑却是:你用你的方式爱他,然后等对方用你期待的方式爱你。看似全力以赴,奔向的却只是“一个 人的爱情”。
对方甚至不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或者知道了也无法完 全做到,于是你感觉情感被忽视,内心更加孤独。
这种误区其实是把对方当成了实现自己完美幻想的工具 人。两个成长境遇和生活阅历都不同的人走进婚姻,如果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索求情感,就难以建立起 一 定 的 精 神 链接,最终可能使两个人都感到孤独。
有关系,无亲密
有时候,孤独会促使人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比如 控制。
小曼是个很需要陪伴的女孩,她以为结婚后自己身边就会永远有人,事实却并不是她想的那样。
比如,老公是个交友广泛的人,下班后并不总是立马回家,有时候是跟朋友聚会,有时候是处理工作上的应酬。
理智上,她知道这些社交是正常的,老公没有出轨,也没有做不应该的事,但她就是忍不住想给老公打电话,催他早点回家。一开始,老公还好好地解释,但一场饭局收到五六个电话,他不堪重负,甚至会选择关机。
小曼联系不到人更慌了,强烈的不安全感让她与老公争吵不断。老公觉得她变成了一个“控制狂”。小曼很委屈,她觉得自己需要老公,是一种爱的表现,老公不陪她,就是不爱她了。
在这段婚姻里,小曼和老公其实并没有达成心理上的相互理解。小曼的孤独感也许并不是来自无人陪伴,而是无人回应自己的需求。老公觉得被控制,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习惯不被尊重。
亲密的底层需求就是相互理解,不管两个人的浅层关系如何,只要缺了理解这一环,个人的孤独就在所难免。
其实,婚姻中的孤独感,大多都表现出一种有关系、但无亲密的假性亲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表现为消极依赖,只心心念念着对方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以此来证明爱的存在,而没有想过自己能为对方做什么。比如某些坚持“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性,往往觉得自己只要把钱带回来,就应该得到妻子的全部付出,其实就是陷入了消极依赖的困局,自己主动放弃了给对方提供情绪价值的机会,把别人对他的认可局限在经济价值上,妻子得不到情感关照,怎么能不感到孤独呢?
另一种则走向反面,即开始过度疏远。一旦感受到孤 独,就会被迫坚强起来,遇 到困难也不再向自己的伴侣求 助,觉得对方不仅不会理解自己,还会把自己当成麻烦,所以宁愿自己一个人扛下所有。这会让伴侣感受不到自己被需要,两个人的精神链接越来越松散,也会越来越疏远。
别让孤独阻碍了婚姻的幸福
缓解婚姻中的孤独感最直接的方法,是调整自己的不合 理期待。你的孤独,需要你自己来面对。
这里说个可能违背大部分人认知的事实:越怕孤独的 人,可能越需要独处。
我们一定在生活中见过无法接受感情空窗期的人。这样 的人恋爱周期往往较短,失去新鲜感后随便一次争吵都能成为分手的导火索,他们几乎体验不到深度的亲密关系。这样的人自己也深受困扰,虽然每次都期待能谈一段长久的恋爱,但每次都失败。
其实,他们不是没挑对人,而是还没认清自己。无法忍 受孤独的人,得学会独处才能抵御孤独。
英国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认为,独处是一个人与 生俱来的能力。
因惧怕孤独而无法独处的人,离自己最远——因为没有 时间停下来仔细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体会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所以也不知道 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还没学会与自己的孤独相处的人进入婚姻,很容易丧失 彼此之间该有的边界 感,对伴侣的不合理期待也是这么来的。其实,再亲密的夫妻,也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孤独并不可怕,它是你真正认识自己的机会。 只有学会与自己的孤独坦然相处,才能直面亲密关系中的孤独,因为你已经成长为能为自己的情感需求负责的人。
本文节选自|《婚姻新思维:构建强大关系》
作者|姚柳著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