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推荐优良品种中,北京自主选育的品种占比全国第一;每年育种发明专利授权300多个,居全国第一;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机构29家,数量全国第一......10月10日,第三十一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筹备工作通气会举行。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处长王以中在会上介绍,北京把发展现代种业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全力打造“种业之都”,努力建设国家级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农业中关村”,为国家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做出北京贡献。
王以中介绍,北京加强种业科技创新,打造现代种业创新中心。北京作为种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输出地,汇聚了种业科技“最强大脑”,坐落着我国最大的“种质资源库”,拥有17个国家级、21个市级保护单位,保存206万份、8.4万份种质资源,保存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国家推荐优良品种中,北京自主选育的品种占比全国第一,每年审定、登记农作物新品种超过400个,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很多大品种从北京辐射全国。玉米商品种子销售,覆盖全国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十个玉米品种,北京占 4个,其中“裕丰303”成为全国第一大玉米品种,“京科968”累计推广超2亿亩,MC670创下全国玉米高产新纪录。蛋鸡新品种“京红”“京粉”“农大6号”等使得国产化率超过三分之二。沃德系列实现了白羽肉鸡种源的自主可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奶牛冻精、肉种鸭、鲟鱼种苗、宫廷金鱼种苗等多个品类,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使“京牌种子”的金字招牌愈发熠熠生辉。
在生物育种领域,北京的高精尖技术领跑全国。每年育种发明专利授权300多个,居全国第一。已获批转基因玉米、大豆生物安全证书占全国的40%以上。突破了玉米“单倍体耦合基因编辑技术”,仅用1~2代便可完成目标性状改良,为育种创新开辟了“高速路”。完成了西瓜、大白菜、南瓜等8种主要蔬菜的基因组和变异组序列图谱绘制,研发了黄瓜、西瓜、甜瓜等20多款高通量分子育种芯片。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全的玉米标准DNA指纹库,为快速鉴定玉米种子提供“分子身份证”。在鸡、鸭、奶牛、鲟鱼的主要经济性状选育领域,全面应用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
北京强化企业主体培育,打造种业企业聚集中心。北京遴选了一批成长性良好的“专特精”企业,大力培育种业领军企业,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市拥有382家持证种业企业,58家市重点种业企业。其中,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机构29家,数量全国第一,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0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企业19家。2023年,持证种业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15亿元,为种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种业企业创新实力不断增强,6家种业企业获得首批转基因生产经营许可证;京郊奶牛核心育种场的奶牛年平均单产突破13.7吨,达国际先进水平;峪口禽业成为世界第三大蛋鸡育种和第一大制种公司,累计推广蛋鸡65亿只。一大批种业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峪口禽业的“京红1号”蛋鸡、“沃德188”白羽肉鸡成功出口非洲,标志着中国家禽良种首次走出国门。大北农集团自主研发的生物育种大豆产品在巴西、阿根廷获得正式种植许可;“京科糯2000”鲜食玉米在东南亚年种植面积超百万亩;“京麦系列”杂交小麦联合测试网覆盖南亚、西亚和中亚区域;“京研”蔬菜品种远销美国等20多个国家。
北京优化种业发展环境,打造国际种业交流交易中心。王以中表示,北京“种业之都”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支撑创新主体不断释放活力。依托首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北京颁布实施了《北京市种子条例》《北京种业振兴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围绕“4520”种业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了“北京市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行动计划”生物育种创新培育专项行动,初步构建了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四大种业研发体系,布局建设了平谷、通州、延庆和南繁4大种业公共服务平台。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